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辽东山区历经4 a试验研究,通过野外封闭式网箱孵化、变态期覆盖增温和饲养密度控制,使中国林蛙卵孵化率、卵孵化成活率、变态率分别达到96.15%、91.45%和88.5%;孵化时间、完全变态时间达到7 d、48 d,分别比对照提前了5 d、18 d。研究结果表明:变态期饲养密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变态及存活率影响显著,变态期饲养密度为1 000~1 250只·m-3,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对安图境内的极北鲵卵袋与黑龙江林蛙卵团进行人工采集及孵化,将黑龙江林蛙预设为极北鲵的唯一天敌。通过设置不同密度的天敌与极北鲵蝌蚪进行混合饲养试验,研究黑龙江林蛙蝌蚪通过捕食和竞争影响极北鲵蝌蚪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极北鲵蝌蚪在不同天敌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极北鲵蝌蚪期生长发育规律与天敌密度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极北鲵在蝌蚪期的生长发育与天敌密度呈负相关,在人为将黑龙江林蛙蝌蚪作为极北鲵蝌蚪唯一天敌的情况下,天敌比例为25.0%时影响不显著;天敌比例为50.0%时影响显著;天敌比例为75.0%时影响极显著。极北鲵蝌蚪40日龄后,因天敌逐渐变态,对极北鲵蝌蚪影响的强度逐渐减弱。天敌对极北鲵蝌蚪捕食造成对其存活率降低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同时还造成极北鲵蝌蚪变态期的延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章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对林蛙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如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饲养及成蛙的越冬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粤北山区雪蛤的“半人工生态法”养殖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得雪蛤南移至广东北部山区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后,天井山雪蛤试验养殖场在约6·7hm2林地放养了变态幼蛙20万只。据2007年12月下旬的越冬观察,发现雪蛤已下山入水,越冬池内也有越冬雪蛤,说明人工繁殖、孵化及蝌蚪饲养、放养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观察了昆明地区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蝌蚪期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产卵期为每年10~11月;产卵量平均为1 859.92粒·团-1;完成胚胎发育期全过程需8~9d;蝌蚪孵化率达99%以上;蝌蚪期持续时间为6个月,Ⅰ期蝌蚪发育历时130d,Ⅱ期蝌蚪发育需42d,从蝌蚪进入第Ⅲ期到观察超过50%的幼蛙登陆为10d左右.昭觉林蛙繁殖时对产卵场的选择条件为足够的水域面积、水温和丰富的水草.  相似文献   

9.
<正>1变态期1.1变态蝌蚪的分池及放养对于孵化池和变态池分开设立的中、大规模养蛙场,在蝌蚪变态期需要对其进行分池。此项工作,一般在蝌蚪后腿张齐,前腿刚长出且不吃食时进行。蝌蚪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进入变态期有先有后,有时相差1周或更多,当大部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蝌蚪放入变态池。  相似文献   

10.
实践过程中针对养殖方法、产卵期、孵化期、变态期以及黑龙江林蛙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在每年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出现产卵高峰;在5~7℃、10~12℃、14~15℃池水温度范围有较高孵化率;采用混合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率均在68%以上;黑龙江林蛙每天9~11时和15~17时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冬季经过越冬池越冬后,选择春眠后放养的技术思路,来提高幼蛙成活率,起到冬眠后的缓冲作用。在放养场内散养期间,人工控制饵料投放量,促使黑龙江林蛙主动捕食场内野生昆虫,激发林蛙适应生态环境的潜在习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的3种不同饲料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1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T3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T2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林蛙养殖生产实践中,蝌蚪极易出现多种疾病,一旦发生,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其不利,轻则影响蝌蚪的生长,重则致使蝌蚪全部死亡,给林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多年养殖与试验,针对林蛙蝌蚪期的常见疾病,结合铁力区域林蛙人工养殖的防病实践,对林蛙人工养殖过程中蝌蚪疾病种类、诱因、防治原则、预防措施及常见疾病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广大林蛙养殖业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变态期1.1变态蝌蚪的分池及放养对于孵化池和变态池分开设立的中、大规模养蛙场,在蝌蚪变态期需要对其进行分池。此项工作,一般在蝌蚪后腿张齐,前腿刚长出且不吃食时进行。蝌蚪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进入变态期有先有后,有时相差1周或更多,当大部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将蝌蚪放人变态池。  相似文献   

14.
在林蛙野外养殖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温度梯度、不同控温时间和控温方法进行林蛙雌雄分化试验,结果表明:从蝌蚪后肢芽长出呈子弹头状(第29期)开始进行控温处理,到变态期口裂超过鼻孔(第42期)时结束控温处理,雌蛙分化比例最高,平均为92.5%,比对照高出37.5%;蝌蚪完成变态时间、体重与对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郑辉 《防护林科技》2014,(9):122-123
阐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基础设施设置和种蛙选择、产卵孵化、饲养变态、放养上山等技术措施,旨在为中国林蛙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蝌蚪期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国林蛙蝌蚪期的食性,分别将肉食、粮食、树叶、鸡饲料放入蝌蚪孵化池中观察.中国林蛙在蝌蚪生育期内的食性为杂食性.并非寡食性.无牙无爪的蝌蚪.嘴也很小.口腔结构独特,生有锯齿状的半圆磨盘,可将动物肉、植物体等固体食料磨成浆状后吸食。  相似文献   

18.
林蛙又名田鸡、哈土换,广泛分布于国内许多省区。而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产于我国长白山、乌苏里江和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中国林蛙生活习性是喜冷凉湿润气候,网箱和室内养殖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中原干旱地区和南方闷热气候,饲喂养殖应慎之有慎。现将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中国林蛙一般要注意选择在山沟决谷地带,沟山决谷的溪水四季长流不断;其次山沟坡地森林花草植被丛生繁茂,飞蛾昆虫易于繁衍,这是中国林蛙生存栖息的重要环境。孵化池、变态地和越冬他的修建:孵化池的修建,要选择在有充足的水源、背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19.
郝伟 《防护林科技》2016,(1):104-105
文章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地域特色、市场前景等4个方面介绍了辽东地区养殖林蛙的优势,并从3项技术、3个改变、控制3个最佳密度、控制3个生长时期、最佳适宜水温与培养水质、科学搭配饲料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依靠先进的林蛙养殖技术来推进林蛙产业的发展。并简要地说明了控制蛙卵变态措施及蝌蚪的安全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食盐和酸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2001年在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村林蛙增养殖试验示范区,进行了食盐和酸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影响实验,为蝌蚪病害防治、提高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蝌蚪是一种狭盐性、低碱盐的漠盐种生物,其24h、48h、记h和96hTLm值分别为8.97g/L、7.12g/L、5.64g/L和3.83g/L,安全含量为1.73g/L。林蛙蝌蚪也是一种狭酸碱性生物,在pH值3.9—10.2范围内,至少可生存96h;pH值在4.3—9.7范围内,对蝌蚪存活率96h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