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星豹蛛对菜蚜的日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 构建了捕食模拟模型。室内测定结果表明, 星豹蛛成蛛与亚成蛛对成熟菜蚜的日捕食量上限为42头/天, 对该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用Holling圆盘方程进行模拟, 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 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以用Hassell-Varley提出的方程进行拟和。星豹蛛对自身密度与猎物密度的联合反应方程已被构建。经卡方检验, 以上各方程理论值与实际值误差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扁萤幼虫捕食效能,本文从温度、捕食者密度、猎物种类三个方面对云南扁萤幼虫的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龄幼虫在不同梯度温度下的捕食效果为35℃30℃25℃20℃;捕食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捕食者密度从1增加到5时捕食率下降相对较快,而当捕食者密度从5增加到7时,捕食率下降却较为平缓;云南扁萤幼虫对灰巴蜗牛具有正喜好性和负转换行为,对野蛞蝓表现为负喜好性和正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烟盲蝽5龄若虫对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培养皿中和小纱筒中烟盲蝽5龄若虫对6个密度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其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室内进行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以探明中华草蛉对棕榈蓟马的控制效能,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密度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齐玮  魏丽萍  闫正升  杨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1-11901,11934
[目的]为优势种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保护利用和菜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田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各龄幼虫及成虫为供试虫源,设5个菜蚜密度,研究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当菜蚜密度相同时,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成虫和3龄幼虫次之,各龄幼虫及成虫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可以用HollingII型圆盘方程拟合。同一虫态瓢虫的捕食量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而相应增大。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各龄幼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且随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消退。在果麦混合种植生态区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洁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目的]为评价和充分利用食蚜瘿蚊的控蚜作用。[方法]将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分别设置5个密度,并用甘蓝蚜作种内干扰竞争试验,研究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结果]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一昼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3、11、12头,猎物密度相同时对甘蓝蚜的寻找效应始终高于桃蚜和蔷薇长管蚜。食蚜瘿蚊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食蚜瘿蚊的捕食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食蚜瘿蚊对甘蓝蚜的捕食量最高,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不同温度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试验,用该方法定量评价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若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在温度为24-35℃时,24-30℃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0℃时捕食量达到最大值,30-35℃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虫的捕食能力大于成虫;4龄若虫理论捕食量最大,为104.2粒卵/d。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褐飞虱卵密度对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黑肩绿盲蝽若虫发育迅速、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黑胫突眼隐翅虫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对狭冠网蝽 (Stephanitis anagustata Bu.sp.nov)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随着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成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其最大捕食量为370.4头;在供试的狭冠网蝽若虫、云杉大蚜和杉针黄叶甲3种猎物中,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均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当七星瓢虫与狭冠网蝽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76 9; 当狭冠网蝽数量不变而七星瓢虫数量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694 0。  相似文献   

13.
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和烟青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红彩真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和烟青虫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雌成虫的捕食量随着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幼虫的密度增加而增大,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量符合Na=0.4665Nt/(1+0.0036 Nt),对烟青虫2龄幼虫的捕食量符合Na=0.4275Nt/(1+0.0041Nt)。红彩真猎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红彩真猎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异色郭公虫对柏肤小蠹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异色郭公虫TillusnotatusKlug成虫对柏肤小蠹PhloeosinusaubeiPerris成虫的功能反应及其寻找效应。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为Na=0 4357N1+0 001372N。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异色郭公虫成虫是捕食潜能较大的一种柏肤小蠹天敌。寻找效应分别用Hassell&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ding 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 4221P-0 5903和E=0 39340 6359+0 3641P。两者表明,随着异色郭公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降低。寻找效应与异色郭公虫密度和柏肤小蠹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三维曲面,即寻找效应(E)随异色郭公虫密度(P)和猎物柏肤小蠹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棉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模型, 日最大捕食量为172.6头棉蚜,捕食一头棉蚜需要3.34 min,功能系数为1.575;多异瓢虫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的影响可以用E=0.979 5P-1.016模拟;多异瓢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以用A= 103.55P-0.630 5模拟.  相似文献   

16.
星豹蛛捕食棉蚜功能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星豹蛛捕食棉蚜的功能性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猎物密度、捕食者自身密度、种内干扰以及不同温度对捕食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对不同密度下的桃粉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对桃粉蚜的日捕食量有差异。2种瓢虫的捕食量随蚜虫密度的加大而增加,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加大而下降,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相互之间存在干扰;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相互间干扰符合hasseⅡ模型。2种瓢虫对桃粉蚜均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该研究对七星瓢虫、多异瓢虫对桃粉蚜的田间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突花蛛和T纹豹蛛对豇豆荚螟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莲  张帆  谢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75-276,278
三突花蛛和T纹豹蛛对豇豆荚螟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三突花蛛的捕食上限(Namax)和a/′Th值均高于T纹豹蛛。这两种蜘蛛的寻找效应均随豇豆荚螟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T纹豹蛛下降幅度较大。随着猎物密度增加和寻找效应降低,二者的捕食量均有提高,而三突花蛛提高较多。三突花蛛的寻找效应仅在豇豆荚螟密度为4头/皿时低于T纹豹蛛,当其寻找效应高于T纹豹蛛时,其捕食量(捕食上限)高于同密度下T纹豹蛛的捕食量。用汪世泽等(1988)的模型来模拟,求出了二者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田间应用这两种蜘蛛控制豇豆荚螟时,益害比可分别设为15∶和11∶.3。  相似文献   

19.
七星瓢虫三四龄幼虫捕食四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七星瓢虫对不同寄主的捕食、衔接转移的特性,将三、四龄幼虫对棉蚜、麦蚜,大豆蚜、萝卜蚜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试验,并分别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数学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三龄幼虫分别为86.6、71.6、86.4头和82.5头,四龄幼虫分别为155.3、121.8、170.1头和145.6头。同时,进一步试验验证瓢虫高龄幼虫转移时的捕食功能和特性,仍存在"抢食"和"补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