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玉米灰斑病在吉林省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在吉林省能够顺利越冬。病斑在直射光下不能产孢,产孢在散射光下多于黑暗条件下。保湿时间越长,病斑产孢越多,保湿时间(t)与产孢量(y)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exp[-14.59exp(-0.2t)]。病斑在20-30℃均可产孢,25℃最适合产孢,温度(x)与产孢量(y)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sin(-1.685 7x 0.252 2x2-1.63×10-3x3)。病斑长度(x)与病斑产孢潜能(y)的关系曲线为单峰曲线,病斑长度在15-22 mm时产孢潜能较高。玉米施用氮、磷、钾肥可降低灰斑病病斑产孢。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释放飞散。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AS软件对玉米灰斑病菌菌落直径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y=xa2(c-x2)bEXP(dEXP(-ex1))能反映该病菌菌丝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最佳模型为y=x1.29262(28.15-x2)a1743XP(-2.494 7EXP(-0.050 7x1));模型y=EXP(-(ax23 bx3 c))(dx1 e)能反映该病菌菌丝随时间和pH值的变化情况,最优模型为y=EXP(-0.0123x23 0.143 3x3)(0.0582x1 1.464 8);该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81℃,最适pH值为5.82.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几乎是正态分布形式,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是偏态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谷物粒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为玉米小斑病大面积抗病鉴定工作提供保障.[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野生型菌株HX5为试材,探索18种植物组织培养基、9个温度梯度、9个培养时间段、7种高低温诱导和5种不同光照等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培养基的成分组合对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起决定性作用,配方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的7号培养基产孢量最多,为16.8×104个/g;24℃条件下培养产孢量最多;在20和24℃黑暗条件下,培养35 d时的产孢量最多;35℃高温、4℃低温诱导对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经高、低温诱导后产生的部分分生孢子一端连接1节分生孢子梗;光暗交替各12 h、光照强度为2000 lx的产孢量最多,为4.6×105个/g.[结论]高粱粒100 g+玉米叶15 g+MgSO40.2 g+Na3PO40.2 g为玉米小斑病菌产孢最佳培养基,该培养基可显著促进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在24℃、光照强度2000 lx光暗交替各12 h的培养条件下,病菌的产孢量最多;在35 d内培养病菌,培养时间与产孢量成正比;35℃高温和4℃低温诱导对产孢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5,(2):53-5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吉林省东、中、西部不同类型土壤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依据玉米产量(y)和施磷量(x)拟合得出一元二次关系式:其中东部地区为y=-0.2830x2+47.632x+9097.4,R2=0.9509;中部地区为y=-0.1997x2+26.881x+9172.3,R2=0.9573;西部地区为y=-0.2202x2+38.357x+7341.5,R2=0.9549。结合当年玉米价格和肥料投入,得出吉林省东、中、西部最高产量磷肥用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磷肥用量分别为84.2 kg/hm2、67.3 kg/hm2、87.1kg/hm2和80.1 kg/hm2、61.6 kg/hm2、81.9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最佳经济产量磷肥用量和最高产量磷肥用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中报道了关于稻叶瘟病斑田间产孢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扩展型、中间型、停滞型病斑的产孢潜能比值约为100:30~40:5;病斑日龄(x)与病斑产孢潜能(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y=1.04-|ln(0.5x+1.8)-1.57|,气温(t)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令x=4×(t-10),则y=sin(0.317857x+0.008125x~2+0.000067x~3);空气相对湿度(x)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表达为y=-1004+11.04x(x≥91%);依据保温保温时间(x)来推算叶温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计算式为:y=-12.96+4.42x(24>x>4)。上述研究结果为组建以田间病斑产孢为重要子模型的稻叶瘟流行模拟模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 d干燥才完全丧失存活能力。对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的杀菌剂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大生、多菌灵等。病害潜育期较长,潜育期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增长,在不同品种上潜育期为11~18 d。病斑长度(y)和病斑日龄(x)的关系大体为对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263 5 5.163 ln(x 1)。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抗侵染力逐渐增强。施用氮、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侵染力。  相似文献   

7.
石菖蒲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驱避和触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测定了石菖蒲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石菖蒲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均有很好的驱避效果,60 h驱避等级均达到Ⅲ和Ⅳ级。4种溶剂的提取物均对玉米象成虫有明显的触杀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分别为:无水乙醇提取物:y=4.37 2.13x,1.97 mg/cm2;丙酮提取物:y=4.53 1.42x,2.14 mg/cm2;乙酸乙脂提取物:y=4.52 2.10x,1.69 mg/cm2;石油醚提取物:y=4.23 2.32x,2.15 mg/c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模拟室外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红橘褐斑病菌的最适发生环境,进一步了解红橘褐斑病病原菌的生长特点,对红橘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3℃、黑暗、湿度到达100%的条件最适宜红橘褐斑病菌的生长;弱酸环境下,褐斑病菌菌丝及孢子的生长情况最好;褐斑病菌的生长随温度、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到达一定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对红橘褐斑病菌菌落平均直径增长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0.017x2 +0.076x-0.082,y=-0.001x2 +0.209x-5.020.  相似文献   

9.
对玉米小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侵入、病斑潜育显症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渗出物和花粉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面保湿时间(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大体呈一“S”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exp〔-4.497exp(-0.098x)〕描述。温度(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呈单峰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3.371x 0.376x2-0.004x3)描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对小斑病侵染的抵抗力增强。增施磷、钾肥可降低小斑病的侵染率。小斑病在玉米上的潜育期为4~6 d,显症期约为7 d;病斑日龄(x)与病斑长度(y)的关系呈倒“J”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42.645x-10.940x2 0.950x3)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以甘蓝蚜虫为供试虫,评价了腰果壳油的抑菌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腰果壳油对11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效果最好,48 h的EC50为0.169 g·L-1(y=1.101x+3.648,r2=0.992 0);腰果壳油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72 h的LC50为10.692 g·L-1(y=1.752 4x+3.1967,r2=0.907 7).研究结果对于开发环境友好农药以及充分利用腰果壳油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天气类型和夜间在不同深度的测定 ,初步研究了江淮地区农田土壤CO2 排放状况。利用Excel拟合得夜间不同深度土壤CO2 平均排放速率分布公式为 :y =-0 .0 0 62x4 -0 .0 3 42x3+0 .64 13x2 -1.5 80 8x +2 .3 9;阴天的白天为 :y =1.85 49ex+8.892 3 ;晴朗的白天为 :y =0 .3 2 2 7x4 -4 .15 63x3+18.684x2 -3 4.43 4x +2 8.3 5 8。利用地表 0cm的数据计算得江淮地区农田CO2 排放速率为 10 .5mg/(m2 ·h) ,计算得高温期间 ( 5~ 9月 ,共 15 3d)江淮地区农田 (面积约 5 8.2× 10 4 hm2 )土壤CO2 总排放量约2 .2 4× 10 1 1 g。  相似文献   

12.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建立金太阳杏果实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与鲜重生长曲线呈"双S"型,生长模型曲线分别为:y=-2.7119+0.3528x-0.007x2+5×10- 5x 3(R2=0.989),y=-2.7518+0.3033x-0.0052x2+3.4×10-5x3(R2= 0.990),y=-2 .5068+0.2767x-0.0048x2+3.2×10-6x3(R2=0.988),y=-22.756+1. 9784x-0.351x2+0.0003x3(R2=0.991),y=-15.344+1.1932x-0.01x2+8.8 ×10-5x3(R2=0 .994);果实干重生长曲线呈"单S"型,生长模型曲线为y=1/(1/7+56.1212×0.880 5x)(R2=0.995).  相似文献   

13.
对具有常数投放率和非线性功能反应的一类食饵-捕食者两种群模型t=xg(x)-yφ(x)+h,y=y(-d+eφ(x)),在相对增长率为g(x)=a—bx^a,捕食率为φ(x)=ex^a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态、解的有界性及其极限环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气泡对蔬菜的清洗作用及清洗参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泡溃灭和回弹再生时产生巨大的瞬时压强、气蚀作用和高速微射流以及气流引起水的翻滚、漩涡等复杂的扰动冲击蔬菜时可以有效地清除蔬菜表面的污染物。通过叶类蔬菜清洗试验,确定了蔬菜洗净率y和气流量x1与清洗时间x2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y=28.98+1.21x1+8.23x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泡强度在5~25m3/h、清洗时间在1~4m in范围时,试验值和模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率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5.
蓖麻碱粗提物对石榴棉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石榴棉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杀虫效果不明显。蓖麻碱粗提液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952 9 x+3.174 6,LC50=82.34 mg/ml,r=0.991 6**;72 h的回归方程为y=1.65 x+2.907 6,LC50=62.52 mg/ml,r=0.947 3*。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环上导子的定义与性质给出环上反导子的定义,并讨论了素环上的导子与反导子的若干性质,得出以下结论:①非交换素环上导子为零的充分条件,即右理想映到中心;②素环上的两个反导子满足恒等式.则这两个反导子具有线性形式;③素环上的四个反导子满足恒等式,则它们具有线性形式。  相似文献   

17.
对春提早、秋延后和越冬茬西葫芦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将最大的LAI和出苗至开花的有效积温定为1,以相对LA(I0~1)和相对有效积温(0~1)为参数,进行LAI动态模拟,筛选、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这3个茬口西葫芦的相对LAI动态模拟模型:y=(a+bx)(/1+cx+dx2)。其中,春提早为y=(-0.040 0+0.087 5x)/(1-1.473 8x+0.588 2x2)(r=0.992 2**,n=50);秋延后为y=(0.035 5+0.060 0x)(/1-1.390 5x+0.543 1x2)(r=0.991 9**,n=22);越冬茬为y=(-0.046 4+0.146 4x)(/1-1.377 9x+0.559 0x2)(r=0.988 7**,n=70)。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0.999 6,1.000 7和1.000 5,精确度(以R2表示)分别为0.983 9,0.982 3和0.976 9。西葫芦LAI动态模型从三叶一心期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西葫芦LAI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红小豆品质筛选及品种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35份小豆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数码相机对其进行拍照,利用Photoshop 6.0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小豆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并对叶形指数及百粒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小豆叶片长×宽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强,全缘叶和裂叶叶面积与叶片长×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576 9x-11.416(R2=0.930 9)和y=0.337 4x+82.956(R2=0.589 6);不同叶形品种的叶面积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全缘叶,y=0.008 8x+8.868 3(R^2=0.080 8,y为百粒重,x为叶面积);裂叶,y=0.006 4x+7.571 9(R^2=0.192 1)。[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香菇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庆元香菇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投放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研究香菇对培养基中5种主要有害重金属Pb,Cd,Hg,As,Cu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香菇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Cd的吸收富集相关方程为y=541.77x2.9382(x、y分别为培养基、香菇中Cd的含量),相关系数R2=0.9135,当y=1.5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135 mg/kg;Hg为y=302.19x2-20.507x 0.2962,相关系数R2=0.9984,当y=0.2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0628 mg/kg;As为y=1.7392x2 1.3433x 0.1438,相关系数R2=0.9058,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42 mg/kg;Cu为y=0.5974x,相关系数R2=-0.8521,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16.7 mg/kg;Pb为y=0.0002x2 0.0152x 0.2347,相关系数R2=0.9494,当y=2.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63.3 mg/kg。富集系数Cd:为10.4-18.0,Hg为2.62-14.2,As为2.12-3.70,Cu为0.483-1.07,Pb为0.025-0.207。富集能力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20.
蓖麻碱粗提物对麦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雪平  单长卷  包冬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50-2450,2495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麦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的杀虫效果不明显。对蚜虫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42 7x+1.649 9,LC50=312.64 mg/ml,r=0.972**;72 h的回归方程为:y=2.629 4x+0.376 9,LC50=57.31 mg/ml,r=0.942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