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形对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的差异性造成动植物种群分布的差异性,由于目前布设稀疏的水文气象站点限制了对降水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考虑到TRMM/TMI卫星降水资料对天山西部山区降水有一定的探测能力,因此选取不同地形对迎风坡和背风坡加以区分并考虑水汽来源方向及其他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地形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受地形、风速、风向、水汽来源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山区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多种型式,其递增率或递减率并不均一,但总体上艾比湖流域降水的递增率背风坡大于迎风坡,而伊犁河流域最大降水递增率出现在迎风坡,最小递增率出现在背风坡。  相似文献   

2.
利用WRF模式就祁连地形对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夏季强降水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高度的改变不仅会改变水平风场,对垂直方向的运动场改变也十分明显,尤其是迎风坡;随着地形高度的降低,降水中心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降水强度减弱,降水范围减小;地形高度的抬升更容易出现固态降水,即近地层冰晶、雪晶、霰等固态粒子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贵州省1650个区域自动站和84个国家站2009年~2018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夏季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降水量大值区和降水日数高值出现在6月份。贵州省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降水量和暴雨日数高值区多出现在山脉迎风坡及平原和山脉的过渡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FNL1°×1°再分析资料、三门县气象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对三门县造成的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奇马台风影响期间,三门县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时间为2019年8月9日07∶00—10日20∶00,约占过程降水90%;极端性显著,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超400mm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区,突破当地历史台风过程降水记录;水汽通量大,低层存在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且持续时间长;迎风坡地形对枧头村降水的增幅作用主要集中在9日07∶00—10日08∶00,增幅2~3倍;枧头村地区垂直速度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太行山复杂地形对新乡市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借助ArcGIS10.0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等,对新乡市近年来夏季平均降水量做了空间插值分析,并通过2016年7月19日的一次地形暴雨过程,具体阐述太行山地形对新乡市降水落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乡市夏季降水高值集中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区,且降水量分布与地形变化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地形是2016年7月19日新乡市局地特大暴雨的重要触发机制,低层东南风在山脉东侧迎风坡被迫抬升,大量水汽及不稳定能量在新乡市上空堆积并伴随中尺度气旋持续生成,地形使降水增幅明显。本研究可以为提高新乡市地形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淮地形对一次梅雨锋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RF-V2.1模式对2007年7月8日至9日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及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表明,大别山地形对这次降水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在迎风坡,地形强迫暖湿气流气旋性辐合上升,降水量增加,至山顶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减弱,反气旋性辐散增强,降水量减少;而在背风坡,下坡风和绕山气流影响大气垂直运动,引起降水量变化;同时,地形激发中尺度波动,造成降水阵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森林能否增加降水和年径流总量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与流域年径流总量的关系是两个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几十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材料对上述问题做了重新探索、研究。研究结论指出:森林若处在迎风坡上降水起始高度与降水终止高度之间时,森林具备增雨功能,但是否表现出增流取决于降水贡献损耗平衡值;森林一般不会改变降水区域总的降水量,只是改变了降水在降雨区的雨量分布情况;研究尺度的大小因区域特殊性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等一系列新视角、全方位的分析结论。并提出降水贡献损耗平衡值,流域面积增流功能最佳显现区间T值([a,b]),降水终止线,区域等降水量曲线等一系列表述水文现象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黎城县气象局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和近3年来区域内自动雨量站降水量等资料,对黎城县降水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黎城降水量集中出现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的63%,十二、一、二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2%;黎城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山区比平川年雨量偏多100毫米左右,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梁大于沟谷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黎城县气象局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和近3年来区域内自动雨量站降水量等资料,对黎城县降水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黎城降水量集中出现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的63%,十二、一、二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2%;黎城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山区比平川年雨量偏多100毫米左右,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梁大于沟谷区。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固原市气候变化出现全年和春夏降水减少、秋冬降水增加的背景下,人工增雨工作中应当加大经费投入、调整四季增雨作业布局、统筹全市人影经费;实行南炮北调、四季不同类型的增雨作业方式,增加流动作业点;增加迎风坡地形降水区的作业点密度;利用雷达、卫星云图等实现全天候主动式指挥增雨作业;提高作业人员薪酬待遇、学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湖北省2 00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和82个国家气象站近3年降水数据,结合数字高程资料(DEM)的经度、纬度、高度、坡度、坡向5类地形因子,分8个区域分别建立降水与地形因子的模型。与实际降水的空间插值分布进行对比,趋势较为一致,建立的模型模拟降水准确率为89.5%,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降水情况。从模拟的结果来看,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介于600~2 100 mm,其分布趋势由北向南递增,鄂西南、鄂东南、鄂东北3个区域为降水量最多区域。考虑山地、经纬度等影响要素后,模拟的年降水量在山区数值明显较之前仅通过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建立的降水量分布数值偏多,其中,在鄂东南区域数值偏多200~300 mm,在鄂西南区域偏多300~400 mm,在鄂东北区域偏多300 mm左右。特别是所建立的湖北省降水分布模型能反映出高海拔地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低海拔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小时降雨量≥20 mm的降水进行分级定义,小时强降水具有强度大、雨强强等特点,容易带来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利用广西1 2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以及92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对广西4—9月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 mm/h量级的强降水年际变化最小,量级越大年际变化越大;广西的小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月,其次是5月和7月,尤其6月的第二侯和第三侯是小时强降水的多发期;小时强降水在一天当中每个时次均有出现的可能,但出现时次较多的是在早晨和夜间时段;受迎风坡和喇叭口等地形的强迫抬升因素影响,强降水空间分布与山脉走向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不同沙丘部位几种灌木地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制约沙漠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形部位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以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3种灌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沙丘部位下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并采用Brown-Forsythe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沙丘部位之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地柏土壤体积含水量为0.97%~17.66%,油蒿土壤体积含水量为1.51%~15.70%,杨柴土壤体积含水量为3.20%~19.05%。表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心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最低。表土层中丘顶、迎风坡中部、迎风坡下部与背风坡中部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4,0.045,0.03),说明地形部位对表土层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背风坡水分含量高于迎风坡,因此栽植植物时可选择在背风坡栽植,以便于植物成活。  相似文献   

14.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能否增加降水,这是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工作中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做了阐述。综合现有研究结果来看,森林对降水有无影响目前还没有普遍性的结论;对于局地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应持保守态度,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明确的结论必须结合当地地形、天气、气候条件做具体的研究分析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才更科学,更具指导意义。因此关于宁夏植树造林是否对宁夏的区域气候产生影响,以及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森林的尺度,即多大面积的森林才会对区域降水产生影响,因为如果森林的面积很有限,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是否也很有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固定沙丘粒度特征及小尺度空间差异,以宁夏河东沙区典型固定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布点采样,分析研究该区域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颗粒组成以中沙和细沙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的颗粒组成不同,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部位的粉沙体积分数、极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减小,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增加,背风坡的中沙、粗沙体积分数高于迎风坡.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的粒度分布曲线形态相似,均在主峰处差距最大.在粒径小于200μm时,丘间地的体积分数累积量高于背风坡、迎风坡的累积量,且细沙、中沙的累积量最多,曲线斜率最大.研究区风沙土的平均粒径在(2.04~2.10)Φ,分选性为中等及较好,土壤颗粒的偏态属于近对称分布,峰度曲线分布为中等状态.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貌部位相关性存在差异.丘间地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呈正相关,与峰度呈负相关;背风坡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峰度都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匀较小,迎风坡的参数相关性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固定沙丘粒度特征及小尺度空间差异,以宁夏河东沙区典型固定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布点采样,分析研究该区域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颗粒组成以中沙和细沙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的颗粒组成不同,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部位的粉沙体积分数、极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减小,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增加,背风坡的中沙、粗沙体积分数高于迎风坡.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的粒度分布曲线形态相似,均在主峰处差距最大.在粒径小于200μm时,丘间地的体积分数累积量高于背风坡、迎风坡的累积量,且细沙、中沙的累积量最多,曲线斜率最大.研究区风沙土的平均粒径在(2.04~2.10)Φ,分选性为中等及较好,土壤颗粒的偏态属于近对称分布,峰度曲线分布为中等状态.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貌部位相关性存在差异.丘间地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呈正相关,与峰度呈负相关;背风坡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峰度都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匀较小,迎风坡的参数相关性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金山  刘开宇  李腊平  张庆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03-15107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贵州省2005年6月25~26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MM5很好地模拟了此次MCS过程及伴随的云物理过程基础上,通过分别降低云贵高原的地势及削平云贵高原中东部以东地区模拟试验,研究了云贵高原西部阶梯型地形对贵州地区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第2阶梯地形仅对该地形下游地区对流云系的发展有影响,对上游地区降水影响不大,而云贵高原对高原西侧迎风坡降水有显著影响,对高原中东部地区暴雨的分布、强度和对流云系的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怒江州105个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地形影响方面,对怒江州2016年"春汛"期2月21—22日和4月12日的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降水过程均由小波动东移造成,500 hPa西风气流强劲,700 hPa滇缅间形成强烈风速辐合,"0221"过程小波动移速缓慢,500 hPa风速和700 hPa辐合也比"0412"过程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在2次强降水过程中,怒江北部一直都处于强水汽辐合带内,水汽条件较好,且在降水区对应低层为辐合、高层为强辐散,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怒江州处于滇缅过渡的迎风坡地带,怒江北部又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喇叭口"地形底部,西移的系统和暖湿气流在"喇叭口"的引导下经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形成强降水,地形在这2次降水过程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川省1990-2009年泥石流灾害记录资料、常规气象站降水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统计分析了四川泥石流灾害与地形、植被、地质等环境因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结果表明,四川泥石流灾害可划分为川西高原河谷区、西南山地易发区、西南山地次易发区、盆周山地易发区、盆周山地次易发区、盆中区等6个环境背景相异区;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差异较大,川西高原河谷区较小短历时雨强就可诱发泥石流灾害,而盆周山地次易发区对前期降水作用依赖性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辽宁省6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7年辽宁省精细化网格预报24 h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晴雨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西部地区的预报效果较好,东部地区晴雨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对于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好,对辽宁中部辽河平原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辽宁中部地区的降水漏报率较辽宁东、西部地区高,并且对于辽宁大部分地区,降水的空报现象较漏报现象严重;对于强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南部地区的强降水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辽宁其他地区预报效果整体较差,强降水的漏报、空报现象均较为严重,应用精细化网格预报做强降水预报时需加强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