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磷、钾肥对糯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糯玉米品种西山糯,结合2002年试验结果,即适宜种植密度每公顷为6.5万株,施N量每公顷为450kg,进行了不同P、K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P、K肥施用量及配比为:每公顷P(P2O5)肥120kg、K(K2O)肥120kg,比例为1∶1;P(P2O5)肥120kg、K(K2O)肥360kg,比例为1∶3;P(P2O 5)肥360kg、K(K2O)肥120kg,比例为3∶1。鲜果穗产量每公顷达14617.5~16045.5kg,干子粒产量每公顷达6745.5~7168.5kg,支链淀粉含量达93.0%~94.4%,可溶性糖含量为2.19%~2.62%。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制种是建水县种子管理站与广州市农科所合作的项目,始于2004年,当年春季在荒地试制1.56hm^2,总产1544.9kg,平均每公顷产988.5kg;秋季在陈官制种6.69hm^2,平均每公顷产259.2kg,最高每公顷产1092kg。2005年在陈官春播制种5.08hm。,平均每公顷产1404kg,最高每公顷产3340.95kg。2006年在羊街农场制种10.67hm^2,平均每公顷产634.5kg。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中稻栽1粒谷苗时宜适当密植,在栽插2粒谷苗时,宜适当稀植。栽1粒谷苗时,以每公顷栽27.0~30.0万蔸(折合每公顷用种量11.25b)为宜;栽2粒谷苗时,以每公顷栽18.75~22.5万蔸(折合每公顷用种量15b)为宜。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效应的研究表明,水稻覆膜栽培具有良好的节水效应,较常规栽培每公顷至少节水1500t;产量以覆膜每公顷施N187.5kg的最高,比常规栽培增产6.8%,比无膜每公顷施N187.5kg增产8.1%;覆膜每公顷施N150kg较常规栽培增产5.5%,较无膜每公顷施N150kg增产14.7%。覆膜栽培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1、小麦.小麦应在三叶期进行追肥,一般每公顷追施硝酸铵195~270千克或尿素135~180千克.小麦后期由于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能力减弱,故应在抽穗开花期进行1次根外追肥,每公顷可用磷酸二氢钾2.25千克、三十烷醇原液22 5毫升对水300千克配成混合液进行喷雾;也可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加尿素1 5千克,对水450千克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6.
桑园施N、P、K肥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R323ROC设计法,建立陆良县桑树N、P、K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该地区每公顷桑园产叶量≥52500kg时,产量指标95%置信限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每公顷桑园施纯N 932.19~963.08kg,P2O5 312.94—404.58kg,K2O 270.77~381.43kg;并得出该区每公顷桑园最高理论产量49257kg时的施肥量,即每公顷施N 585kg,P2O5 487.5kg,K2O 311.86kg。  相似文献   

7.
凤稻 15号 (96 - 12 5 )是以 0 4 - 2 86 5为母本 ,著名的高产品种滇榆 1号为父本杂交育成。两年品比试验平均每公顷产 9838 2kg ,较对照种鹤 16增产 2 1 88% ;两年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平均每公顷产 94 10 85kg ,较鹤 16增产 19 4 6 % ;两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平均每公顷产 82 5 7 35kg ,较对照种云粳 9号增产 2 5 34% ;生产示范 2 0 73 3hm2 ,加权平均每公顷产830 0 7kg ,较原当家种增产 8 38%。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早熟、耐寒性强、中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高产、稳产、优质。适宜于在高海拔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在十堰市缺磷的冲积性沙泥土上 ,鄂玉 1 0号要达到每公顷 90 0 0kg以上的高产 ,其推荐施肥标准为 :每公顷施农家肥 3 0 0 0 0kg左右 ,加施尿素 3 0 0~ 3 75kg、过磷酸钙 3 75kg或氯化钾 2 2 5kg,或三元复混肥 1 1 2 5kg加尿素 1 50kg。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云麦5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麦53(原用名7181—1)是玉溪市农科所与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于1996年2月用96B-254材料作母本,96B-6材料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12年选育而成;2008年1月10日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云麦53,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0703号。云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1点,2年平均每公顷产6925.5kg,比对照云选11-12每公顷产5725.5kg,增21.0%,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7年进入国家区域试验,云麦532年平均每公顷产5721kg,比对照川麦1072年平均每公顷产5392.5kg,增6.1%。  相似文献   

10.
侯冠军  江河  何吉祥  凌俊  段国庆  方国文  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92-9294,9372
在养蟹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及双季青虾,春季(2月中旬)每公顷投放800~1 000尾/kg的越冬青虾种15万尾,夏季(7月中旬)每公顷投放5 000~7 000尾/kg当年繁育青虾苗37.5万尾,3月中旬每公顷投放160~200只/kg的蟹种9 000~18 000只,6月上旬每公顷投放10~13 cm细鳞斜颌鲴鱼种450尾。翌年1月下旬干塘收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蟹912.0~939.0 kg和1 543.5~1 681.5 kg,细鳞斜颌鲴162.0~184.5 kg,青虾810.0~844.5 kg和994.5~1 026.0 kg,商品虾规格达4.6~6.1 cm,投入产出比为1:1.51~1:1.80。  相似文献   

11.
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优势及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抛秧稻不同苗姿、苗质、抛栽密度与深度等试验,进一步分析明确了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特点与优势,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抛秧优势的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采取种子包衣处理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群体带蘖率,利于培育壮苗。且栽入大田后发苗早,发苗快,群体上升迅速,利于夺取足穗大穗,提高水稻产量。包衣种直播是一项省时、省工、风险小的新型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温宿县、莎车县、察布查尔县、乌鲁木齐市等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稻瘟病发生情况不同,同一水稻种植区域不同地块稻瘟病发生情况也不同;2016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莎车县>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2017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莎车县>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水稻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与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稻瘟病的发生,其中正播水稻温宿县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为害均重于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与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求早稻高产、优质的栽培与育种策略,促进早稻生产及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四湖地区的一些现有早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早稻品种在较以往的品种每穗总粒数和碾米品质有所提高的同时,结实率也明显降低,不利于早稻的“优质、高产”双目标的同步实现;优质品种的穗部性状较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但其碾米品质较好,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前提下,具有取得产量和优质“双高”的潜力;大穗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均较差,表明早稻品种的优质育种不能一味追求大穗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风险经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虎林市,选择水稻生产历史不同的4个村,通过问卷方法,调查研究了农户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水稻低温冷害的认识和减轻水稻生产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生产风险意识和深入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猪粪尿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猪粪尿还田处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各处理米质差异不大;土壤有机质指标与产量成正相关。因此,猪粪尿全量还田是水稻种植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把握方向创新机制实现超级稻研究和推广的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科学家吸取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超高产育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利用相结合"的中国超级水稻育种技术路线,获得一批超高产水稻育种材料,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新品种。中国超级稻今后发展要转变观念,科学把握超级稻的发展方向。发展超级稻主要是提高中国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以超级稻带动全国水稻的增产增收,带动水稻生产向高产、优质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分稻区组建多学科、多单位联合协作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研究协作机制,要创新示范推广工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要整合资源,努力发挥项目的综合优势和叠加效应,实现超级稻研究和推广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为了便于高通量筛选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诱变突变体,对农业部标准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NY/T 83—1988)进行了改良。改良法测定结果与标准法高度正相关。与标准法相比,改良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样品量少等优点,特别是如果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超过5%左右,I2\|KI染色的差异就能用肉眼很直观的区分,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微量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或高通量育种群体的筛选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渍水(WL)、高温(HT)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麦在逆境及其复合胁迫下籽粒淀粉组成和品质的变化。【方法】2011-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小麦花后土壤渍水(WL,花后5-14 d全天进行)、高温(HT,花后5-14 d,每天10:00-16:00处理)及渍水+高温复合胁迫(WL+HT)对小麦产量、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WL、HT及WL+HT胁迫均导致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2011-2012年分别下降28%、46%和52%,2012-2013年分别下降27%、43%和61%。WL对总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不显著,但使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增加,淀粉直/支比呈下降趋势。HT和WL+HT复合胁迫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下降,并显著降低总淀粉含量,其中2011-2012年度使总淀粉含量分别下降11.0%和10.8%,2012-2013年度分别下降8.2%和5.5%。WL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两年间存在差异:2011-2012年度WL使低谷黏度显著下降,但对其他黏度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2012-2013年度WL使其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加27.9%、39.2%、31.5%、21.9%和27.9%,均达显著水平。HT显著降低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时间,2011-2012年度分别降低22.2%、22.0%、16.9%、22.5%和4.8%,2012-2013年度分别降低39.6%、62.0%、62.7%、28.0%和7.0%。WL+HT复合胁迫对糊化特性的影响两年度间存在差异:2011-2012年度WL+HT使其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和稀懈值分别显著降低20.9%、23.9%、10.4%和15.2%,而2012-2013年度使其分别显著增加15.4%、30.2%、7.1%和6.4%。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和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主要黏度参数相关多不显著。【结论】土壤渍水、高温使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土壤渍水和高温复合胁迫明显加重了危害。逆境胁迫改变淀粉组分和淀粉直/支比,导致主要淀粉糊化参数变化。与土壤渍水相比,高温对淀粉糊化参数的影响更大,而复合胁迫未表现出加重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