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光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光合生物制氢光转化效率方面的技术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光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局限性,提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提高光合生物制氢光转化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制氢工艺参数对产热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合细菌制氢工艺参数时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接种量、光照度、PSB初期活性和pH值等制氢工艺参数对系统产热量均有明显影响,而且产生较高热量的光合细菌制氢工艺条件为初始温度30℃,光照度2 000~3 000 lx.接种量50%~100%,pH值7.0,PSB初期活性72 h.  相似文献   

3.
李丽丽  施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1,(19):4051-4054
针对我国北方冬季由于气温低而产生的沼气池产气率低,甚至出现沼气池池体冻裂等问题,提出采用太阳能和电相结合为沼气池供暖。首先建立三维温度控制模型,为保持沼液温度处于适合区间并在±3℃内波动,将沼气池和周围土壤看成有机整体进行控制。其次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软、硬件设计。最后以哈尔滨地区年出栏2 000头的集约化养猪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天气最冷的4个月系统需要同时联合电加热,其他月份采用太阳能单独供热即可;系统温度控制精确度达到±2℃。  相似文献   

4.
以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作为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反应装置,并采用纯菌种R3为产氢菌株,对发酵法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条件下,反应器具有持续产氢能力,并在16d运行后达到稳定.此时COD平均去除率28%左右,氧化还原电位在-445mV~-420mV,产气量约6.6L/d,氢气体积分数59.4%,产氢效果显著.这表明R3是一株高效产氢菌株,可以应用于连续流制氢工艺.  相似文献   

5.
在畜牧业中应用沼气,既可有效利用牲畜排泄物等废弃资源,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严寒地区,冬季气温低造成沼气生产率低、使用率低等问题,甚至出现沼气池冻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发展应用沼气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太阳能联合锅炉为沼气池供暖.首先将沼气池和周围土壤看成有机整体建立温度控制模型,保持沼液处于合适发酵温度且控制在设定值±2℃范围内;其次以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基础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最后以年出栏1 000头的养牛场为例进行系统应用,验证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39-19041
[目的]为光合细菌制氢的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试验菌种,研究其在连续制氢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产氢特性及细菌数量与产氢量的关系。[结果]连续制氢反应器的2#、3#隔室光合细菌浓度最大,产氢量也最大。同一隔室内,第2、3 d光合细菌浓度和产氢量均达到最大。[结论]产氢量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便携式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系统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个用于便携式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系统,它由光学SPR生物传感器、微流池、半导体致冷器(TEC)和压紧部件组成.温控微流池温度控制采用PID算法,流动样品与封闭恒温系统进行热交换,实现流动样品与光学生物传感器温度保持恒定.试验表明,当设定温度25℃的最大A/D转换输出值为16 384,温控系统启动4 min后,最大波动量少于±160,实现SPR生物传感器控温精度达±0.01℃,满足实际便携式光学生物传感器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系统选用TP-801单板机对热处理温度进行控制,在炉温低于1000℃的情况下,其温度控制误差小于±2.5℃,也可通过改变检测元件和温度控制程序实现对任何温度和参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微生物产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光合放氢、黑暗产氢机制和催化产氢的酶,固定化、混合培养、先生物反应器和基因工程等实用化技术在光合细菌产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光合制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密闭式植物无糖组培室,以及一套应用于该组培室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和洁净控制子系统)中的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环境因子检测与控制子系统中,温度控制采用触点控制方式,相对湿度和CO2浓度控制采用比例控制方式。测试结果表明:在温度可将室温控制在设定值±0.1 ̄0.5℃范围内;在控制值30%和35%时内,系统可将相对湿度控制在控制值±5%的范围内;在控制值为800和1200mL.L-1时,CO2浓度可被控制在控制值±50mL.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