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在日光温室大棚内进行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探索其以肥水耦合为核心的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创新甘薯品种资源的价值,开拓新的绿色食品源,为江苏省广大薯农设施栽培增效、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甘薯幼嫩茎尖作为蔬菜的食用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并作为高档菜肴。为满足生产与市场发展需要,介绍了叶菜型甘薯专用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定,并对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叶绿素和矿物元素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作为菜用的特点、营养和前景.[结果]分析表明,7种甘薯茎尖外观均符合菜用要求,不同品种甘薯茎尖的食用感官综合评分差异较大,广菜薯1号和台农71号的食用感官评价最优.7种菜用甘薯叶中,叶绿素含量在0.207 ~ 2.662 mg/g;维生素C含量在190.0 ~400.0 mg/kg;粗蛋白含量范围为32.38 ~41.14g/kg;总脂肪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广菜薯1号”(5.2 g/kg);镁、钾、钠、锰、铜、铁等矿物元素含量绝大多数高于甘薯茎块和常见蔬菜.[结论]研究可为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 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8-19970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福薯7-6”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对甘薯嫩茎叶产量和食味的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茎尖菜用型甘薯专用品种.结果表明,“薯绿1号”在产量、食味和适应性上表现较好,适宜在东阳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甘薯绿原酸合成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之间的关系,试验分析6种不同甘薯品种可食用部位的绿原酸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相比储藏根,甘薯茎尖富含更多绿原酸;(2)不同甘薯品种之间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苏薯16号’茎尖和‘宁紫薯4号’储藏根中绿原酸含量分别最高;(3)甘薯绿原酸含量与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相关,相关酶基因越集中于茎尖表达的品种,绿原酸也更易在其茎尖积累。本研究结果为高绿原酸含量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通过对121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适于本地区人们消费习惯和口味的4份系列特色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徐菜薯1号、宁菜薯2号、福菜薯7-6和莆薯53。进一步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价值,开拓了新的绿色食源,为广大薯农增效、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不同蔬菜型甘薯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型甘薯的茎尖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普通甘薯品种南薯88相比,渝菜1号的茎尖产量和新增产值最高,且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营养品质优.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1 hm2 104 948株)栽培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系)的茎尖产量均比低密度(1 hm2 52 474株)栽培条件下高,各品种(系)高密度栽培条件下1 hm2的新增产值平均比低密度栽培条件下的高15 647.68元.  相似文献   

16.
叶菜用甘薯新品种"湘菜薯3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在2015年以福薯7-6为母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叶心形、浅绿色,叶基色和茎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主色浅粉红色,次色白色;薯肉主色淡黄色,次色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有香味、淡苦涩味,茎尖柔嫩,口感脆。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的特性,是湖南省第二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外源激素对甘薯不同品种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动素 (KT)、α 萘乙酸 (NAA)、6 苄基氨基嘌呤 (6 BA)、吲哚乙酸 (IAA)和赤霉素 (GA3)等外源激素 ,对甘薯不同品种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处理 ,研究其愈伤组织培养效果和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 :甘薯品种间对培养基有较强的选择性 ,在不同外源激素作用下品种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 ;外源激素以 6 BA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效果较好 ,其甘薯茎尖成苗率可达 74%~ 8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水培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培及不同营养液配方、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Hoagland配方(1/2 HL)、4种通用营养液、10种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的营养液水培叶菜型甘薯,研究水培对其茎尖叶片、嫩茎和叶柄的营养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土壤栽培相比,1/2 HL水培提高了叶菜型甘薯VC、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对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叶菜型甘薯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嫩茎最高,叶片居中,叶柄最低。(3)不同营养液配方显著影响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营养液华南B与1/2HL培养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华南A;园氏配方与土壤栽培相当,二者均极显著低于1/2HL、华南A和华南B。(4)营养液中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叶片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硝态N提高了硝酸盐含量,而氨态N会减缓水培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的增加;酰氨态氮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结论】与土壤栽培相比,水培提高了叶菜型甘薯VC、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对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水培营养液中增加硝态N会提高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适量氨态N可减缓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营养液中酰氨态氮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浙菜薯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与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联合育成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直立,叶片硕大,分枝能力强,嫩茎尖产量高、单茎重量为普通叶菜品种的3倍左右,食用品质较好,抗性较强,易栽培。适宜在浙江省及类似地区设施种植。总结浙菜薯1号的特征特性与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