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通过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中央系统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精炼阐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新的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进程,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4.
胡景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局势,结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基本问题的思考,对社会主义价值进行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层次性、价值实现的动态性以及价值结构上的多样性,从而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价值论的角度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形成来源于资本主义的创造和推动,但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当代的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尤其要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现国内经济、政治、化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加强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团结。  相似文献   

8.
郎启武  李莉 《甘肃农业》2006,(6):267-268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但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我们一直忽视或是没有搞清楚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其于1992年所概括的“五句话”吗?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包括整个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吗?如果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很难说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当然也就不可能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正确解答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李群 《河北农业》2007,(6):45-46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密切相关。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展 《甘肃农业》2006,(9):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人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简单说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个哲学基础”、“一个主题”、‘四论”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简明回答,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内涵。就这两论被提出的方法、视角及其涵义而言,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追溯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过程,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作用做了深刻阐述,同时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所起到的依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目的与社会主义任务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统一;阐明了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出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开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体系,为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及其丰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主要矛盾学说、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性质特点、解决的方法及三个层次矛盾的相互关系。毛泽东抓住了社会主义辩证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基本矛盾,围绕这一核心矛盾学说,层层揭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目标,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与否,系于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现实要求,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方向。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奠定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适应全球化挑战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基层文化事业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衡量标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2007,(2):4-8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