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镇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治理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京津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宝鸡市中东部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壤植被干旱指数和基于变异系数法提取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耦合测度模型。通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测度体系,对宝鸡市2000~2018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2000~2018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指数从2000年的0.38上升至2018年的0.56;城镇化水平地区存在差异且发展不平衡;宝鸡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城镇化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各县区的协调发展状况得到改善,城镇化发展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向好。  相似文献   

3.
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划定的18片贫困区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该文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毕节试验区的典型,在其2005-2013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七星关区2005-2013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综合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毕节七星关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属勉强协调发展类,但该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应在确保该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建设,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是目前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其中资源型城市的此类研究极为典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深度剖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内涵,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变异系数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提高其精度,借助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与比较,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度协调发展水平,大多城市处于中度协调期,研究期内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优化力度较小;大庆市为唯一处于高协调发展期的城市,鸡西市与双鸭山市处于中度协调发展期,其余资源型城市处于低度协调期或处于轻度失调期,协调度发展特征呈以大庆市为高值点向周边城市逐步降低的态势;资源型城市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总体表现为由弱相异属性集聚向强相异属性集聚的转化,且空间正相关性逐步减弱,各城市协调度两极差异逐步变大。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经济带,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问题的分析中,选择以此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论述中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首先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推动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不同问题;最后,综合相关理论以及对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明确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为绿色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演变过程,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模型、变异系数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围绕时序和空间2个纬度,探讨河南省18个地市2006—2015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均呈增长趋势,对发展水平而言,生态环境城镇化,而增长速率则是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总体为增长态势,仅有郑州市达到高度协调,其他地市以中度协调和濒临失调发展状态为主;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西北地区又呈现以郑州市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态势;河南省城镇化、生态环境及二者的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以及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生态环境指数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由0.0116提升至0.7856,两者间关系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应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年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介于0. 347~0. 500之间,处于较低协调发展水平的拮抗阶段;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涵盖高度、中度、低度3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占15. 79%、68. 42%、15. 79%,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19个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课题。该文以四川省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利用ArcGIS软件,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四川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共有4种类型,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对策,为今后四川省各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构建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等计量方法,测算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城镇化水平持续高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偏低,表现为失调状态。未来山东省在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莲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95-2497,2515
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该研究首先对"三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国内外对"三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了河南省"三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构建美丽河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内涵,简述了当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表达模式,在该基础上通过构建西宁市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协调度计算模型对1996~2005年西宁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并针对西宁市具体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实,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29-6831,6834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国内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提出了很多相关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建立了很多相关建设的模式和体系。能够针对具体的地区或城市开展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关的一些结论;一些新方法、新概念和新思路也被提出,并把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但目前的研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研究思路仍然比较狭窄;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考虑不够周全;缺乏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结合我国21世纪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大气、生活垃圾、人口和光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贵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地区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阿克苏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作用强度被加大。本文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利用2004~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成果,研究了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城镇化水平滞后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阿克苏地区用水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一定的幂函数关系;阿克苏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着高度显著的双曲线性关系。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用水效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研究相关文献的分析,将国内外的研究内容归纳为纸电图书资源的主体研究、影响因素研究、评价研究和优化策略研究等四大主题。调查发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旨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丰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理论,促进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城镇化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单纯的经济利益导向与长期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忽视,不仅导致了省内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生态恶化,也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因此,要探索在城镇化进程中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层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9.
余凤鸣  杜忠潮  周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4-21227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方法]首先构建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呈稳定上升趋势,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2005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间的发展速率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效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活力发展较慢,并呈现不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分析其概念内涵与研究特征,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从而面向各方需求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统计了国内外1996—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的文献数量特征,梳理了国内外自发展起始至当前不同时段的研究主题,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特征,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国内外文献数量均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国外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具有很强的时空尺度依赖性,时空尺度的差异共同驱动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变化,但是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未来需加强时空变化的框架模型、定量分析、驱动机制、内在机理、阈值效应、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机理,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