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家牛也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记洋行在华征购耕牛等,与传统中国社会重农的理念和内地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发生严重冲突。英商运用特权规避税收、过度征购等行为严重威胁农家的正常生产,影响了农村社会基础,遭致地方政府的申诉。面对西方强权,北洋政府态度犹豫,不能坚定维护经济主权。随着外部需求的变化,和记洋行减少了肆意采购家牛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近代沈阳的公共园林是受西方景观文化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沈阳是国内最早建设现代公园的城市之一,著名的万泉公园和奉天公园早在1907年就已建成。沈阳近代的公共园林既继承了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更融入了外国的园林思想与形式。文章梳理了近代沈阳的城市公共园林绿地类型及其发展演变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近代沈阳的城市公共园林绿地是在清末民初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出现的,它的园林形象和造园理念受到了多方面影响,既有外来文化思想,特别是西方景观建设思想的浸润,也有日俄时期殖民地文化的烙印,而经济因素的制约、近代统治政权的频繁更迭,也对近代沈阳的城市与园林绿地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然而中国社会却存在着阻碍其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传统农学和西方近代农学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及它们各自的不足。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阐释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以朴素的系统、整体观察为特征。西方近代农学则以还原论为基础,以实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系统科学是20世纪兴起的联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门横断性学科,是探索整体、演化及其复杂性的科学。现代农学研究应引入系统科学的哲理观和方法论,对于融合中国传统农学与西方近代农学、发展现代农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几年我国图书业的快速发展,图书营销成为出版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家认识到,现代出版的竞争早已不是一城一池地争夺与拼抢,而是全新的出版理念、独特的营销策略、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连同深厚的文化前景的全面抗衡。由于出版业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特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葡萄文化史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葡萄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本土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态文化(包括生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内容丰富,悠久灿烂。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滥觞期、形成期、鼎盛期、繁荣期、中衰期和转型期六大阶段。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具有持续性、融合性、丰富性、不平衡性、边缘性等性质特征。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兴衰的主要原因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与引入品种的有限性制约了葡萄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制约着葡萄生产的发展;葡萄科学技术的水平对葡萄生产的重要影响;社会、文化等领域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葡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礼仪阻碍了葡萄酒的消费。中国古近代葡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葡萄文化并非始终落后于西方;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对世界葡萄文化史的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葡萄文化的开发、培育和创新,及葡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为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与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派的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明确,在大力宣扬五四斯文化运动功缋的同时,对它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论争的简述,客观的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应处理的各种关系,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从交流走向融合。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在西方传播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趋势的影响,使得这种传播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共通共融的元素,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反思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在近代深受"宗藩体制"束缚,这在与西方国家互派使节问题上有明显体现,周家楣作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思想敏锐,与时俱进,积极主张清政府遣使出国,以洞悉洋清,化解干戈,对促进中国外交近代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永芳  常城 《农业考古》2013,(1):168-170
乡村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迁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相辅相成,交织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清末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乡村家族文化发生嬗变是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催生的结果,其中经济变革则是一重要成因,主要体现有四:一、西方经济的入侵动摇了乡村家族文化的根本;二、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促使乡村家族组织趋向瓦解;三、族田的私有化破坏着乡村家族文化的物质基础;四、清末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乡村家族成员的离散.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之节假日时间的延长,中国人开始认识并体验 现代休闲生活方式。西方休闲运动带着西方人的休闲理念和价值取向在中国开始迅速流行,而从中国文化 历史的角度看,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着的现代西方休闲思想的精髓,才使得西方休闲运动在中 国受到追捧。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治史传统。近代以降,湖湘学人分别参与了西方“新史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进和传播,从而促成了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中国史学,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便包括湘籍历史学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开拓者们曾经造就亚洲最先进的近代造船基地和近代海军,培养出许多近代新型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全面深刻的体制改革,中国近代船政创新惨遭失败;由于许多中国人深受君主专制主义观念的束缚,中国文化转型之路曲折漫长。认真吸取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尽快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明经历了四次碰撞 ,从而产生了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 ,即佛学本土化 ,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近现代文明的产生 ,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等各具历史阶段性的传统文化 ,并揭示了其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从而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既具有民族特性 ,又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而逐步发生演变 ,带有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界定,并从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儒家视学习为终身事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儒家文化中"以学为乐"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中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 ,自由主义悲壮失败的历史为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建构与现实发展提供了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中西自由主义理念系统的历时比较以及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形态与现实形态的共时比较 ,揭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与尴尬际遇。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进行否思性批判和创造性转化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化,因此说,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渗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也融合着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大工程,不仅是产业、组织和生态的振兴,更是文化和科技的综合振兴。出版业在知识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出版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出版业从加强内容建设、做强主题出版、打造“三农”出版精品、推广乡村阅读、建设特色文化数字平台出版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发挥了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作用。未来,还应加强探索前沿技术的应用和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中的道路、树木花卉、建筑、山水等主要造园要素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设计理念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