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06,(8):1-1
水稻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继续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省政府近日提出如下意见。1.主攻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单产从我省当前粮食生产的实际看,各地要把科技推广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的单产上,进一步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开始,我县杂交水稻以种植汕优3号为主.几年来,汕优3号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单产连年提高.1981年32.26万亩,平均单产842斤;1982年32.7万亩,平均单产891.5斤;1983年38.4万亩,平均单产达1032斤,分别比1981和1982年单产增190斤和140.5斤.  相似文献   

4.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高粱是一种耐脊薄、耐干旱、耐盐碱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单产同玉米,水稻不相上下,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高产田可达1300-1400斤。高粱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籽实是酿酒和畜禽的优质饲料。多年来影响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因过去高粱品种熟期过长,丰欠年单产波动太大,遇低温早霜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二是我省早春气温低,土壤冷凉,播种不当易粉籽,造成瞎地现象严重;三是中耕管理困难,间苗难,除草难,因此很多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水稻,是人们喜食的粮食品种。而且单产高、收入多。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关系到全省广大城乡人民的切身利益。1.发展水稻生产是增加粮食生产的需要水稻是高产作物。据统计,1979年全省水稻每亩平均单产755斤,分别比玉米单产602斤、高粱单产517斤,高25.8%和46%。特别是我省稻田多属低洼易涝盐碱的土地,种旱田收量很少,而改种水稻则可获得稳产高产。2.发展水稻生产是增加收入,抓钱致富的需要水稻,产量高、产值高,尽管成本也较高,单位面积纯收益仍大大超过其他旱田粮谷作物。据省粮食局1979年在全省各地的选点  相似文献   

8.
我队自1976年以来,连续4年进行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1976年1亩南优2号单产达1529.3斤,1977年3.9亩南优2号单产1488斤,1978年2亩南优2号单产达1471.5斤。  相似文献   

9.
我县自1977年试种杂交水稻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1983年全县46.6万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130斤.在植保工作上,主要是掌握病虫发生规律,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对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起了积极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0.
Y.Murata & S.Matsushima(1975)曾估算水稻最高谷粒产量为19.1吨/公顷(折2546.7斤/亩),目前实际高产纪录远未达到这个水平.日本从1949~1968年开展的“稻作日本第一”竞赛,20年间以1960年秋田县的工藤雄一用“大鸟”品种取得糙米单产1052.2公斤/10公亩(折1402.9斤/亩)居首位.国际水稻研究所1967年曾以IR8获得稻谷单产1379斤/亩.平野1968年也以IR8在柬埔寨马德望取得稻谷单产1423斤/亩.我国杂交水稻育成推广后,仅几年时间,高产典型不断涌现.1976、1977年江苏省铜  相似文献   

11.
围绕2009年试验发生黑壳现象展开研究,收集当地多年制种资料,根据籼型杂交水稻生长发育期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做出对比分析,指出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在中海拔地区易受低温危害,产生花期不遇;低海拔河谷区易受高温伤害,致使制种失败;重现1981~2008年低温危害频率和低海拔河谷区高温伤害情况,建立红河州适宜籼型杂交水稻制种适宜区海拔高度及海拔上(下)限的方程模式,为红河州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立找到制种适宜区,为实现种子自给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泾河大队原系一熟沤田地区,低洼易涝,耕作粗放,过去水稻单产只有二、三百斤。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兴修了农田水利,实行了沤改旱、籼改粳,实行科学种田,产量持续上升。1972年1248亩单季中粳,平均亩产1037斤,并出现了亩产1280斤的高产田块。在夺取水稻高产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水稻栽培遍及全境,淮河以南为主要产区.全省常年稻田面积约2400万亩,占耕地面积36%,播种面积约3255万亩,占粮食作物34%.我省稻作按栽培季节分为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四种类型.近年来全省稻谷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每亩775斤左右,总产量约2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50%左右.水稻生产的丰歉,对我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叶之前,我省的稻作生产基本上是沿用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耕作方法,即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大多实行冬作物与水稻轮作换茬,部份稻田为一水一稻.种植品种是叶色较淡耐瘦的高秆地方品种.主要施用有机肥料,不施无机肥和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我队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开展了大面积的玉米杂交制种工作,使全队302.5亩郑单2号玉米杂交制种田获得丰收,亩产种子259.3斤,混合单产达353斤,比全大队1364亩大田玉米平均单产317斤,提高3 6斤,增产11.8%。除满足我队普及郑单2号玉米杂交种子外,还支援国家优良杂交种7万余斤,为我队玉米丰收,奠定了物资基础。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单季晚稻面积大,产量低,是山区水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杂交水稻是提高单季稻产量的有效途径。然而,栽培技术得当与否,杂交水稻的产量悬殊很大。为了明确产量的限制因素和探索相适应的高产栽培途径,促进全面平衡增产,本研究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270块单季杂交晚稻田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初步获得结论:(1)源足库小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2)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总数是增产的关键;(3)增产的途径:低产田(800斤/亩以下)要大幅度增加每亩有效穗数;中产田(800~1000斤/亩)以增加每穗粒数为主;高产田(1000斤/亩以上)应穗粒兼顾,促进粒多粒重。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进军,农业建筑工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发展杂交水稻生产,贮藏杂交水稻种子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原种,我们于1978年建设了我省第一座低温种子仓库,建筑面积为482.39米~2。仓库建成后经过两次试验,对有关参数进行测试后,1982年初代浙江省种子公司贮藏20.69万斤红麻种子,通过低温低湿条件贮藏一年左右时间,种子发芽率为86%,比低温贮藏前80.2%有所提高(可能是后熟作用之故),而在对照常规仓库内贮藏的红麻种子的发芽率仅为9%左右,全部报废不能用于生产。仅通过一年的使用,就挽回了20.69万斤红麻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于1980~81年在无锡县东亭公社春雷大队第二、五耕作队进行。目的是研究、探讨引进日本农机具的合理工艺和农艺途径,并考核其技术经济效果。1980年在水稻生长期间,虽然遇上阴雨、寡照、低温和强台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试验方”栽培的390.6亩水稻,1980年仍获得平均亩产1025.6斤的好收成。比1979年单产935.5斤,增加90.11斤,增长9.63%;总产达400602.75斤,比1979年(双季稻约占35%)增长5.54%。其中 IR661和 IR24,142.2亩,单产1024.68斤,5.93亩最高单产达1242.73斤。东亭3号51.9亩,单产1059.19斤,昆稻2号78.2亩,单产1026.71斤,嘉农76—298亩,单产1011.68斤,小品种21.3亩,单产960.94斤。1981年试验方平均亩产1071.89斤,超过1980年,比1979年增产14.585。实践证明,从日本引进的水田农机具,只要机械工艺与栽培农艺相互适应,密切结合,应用于单季稻栽培是能达到高产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