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诱发辣椒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5种方法(丝瓜培养法、土壤浸出液法、病茎浸出液法、Petri溶液法及MSS熔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方法虽均能诱发产生大量孢子囊,但以MSS溶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时间短,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辣椒疫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工作中产孢难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诱导大豆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最佳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疫霉菌中难在培养条件下形成孢子囊的菌种之一。对诱发大豆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方法除了MSS溶液法外均能诱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其中以土壤浸出液法和皮氏液加土壤浸出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的时间最短,游动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出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豆疫霉菌产生孢子囊难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的游动孢子囊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与游动孢子囊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r=0.165,R2=0.027 2)。[结论]辣椒疫霉产孢性能较稳定,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性很小,认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辣椒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辣椒室内叶片抗性鉴定和田间抗性鉴定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4~30℃,在CAA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产生游动孢子囊数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培养能提高游动孢子囊数量。通过5种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表明灌根法最接近田间自然发病,室内叶片鉴定与田间灌根法鉴定结果吻合率在72.61%。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菌生长和产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合辣椒疫霉菌的培养基条件、温度条件、孢子囊产生的光照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6~28℃,保存菌种时间最长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全光照对产孢的效果最好,可使游动孢子的释放量增加,6 d全光照处理可使游动孢子量最大。从而确定了疫霉菌生长条件和产孢条件的最佳方法,为品种抗源的筛选提供了适宜的菌种。  相似文献   

6.
色菌界的疫霉菌所引发的作物疫病是农业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探明壳寡糖是否可用于作物疫病的绿色防控,分析壳寡糖对辣椒疫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在壳寡糖终浓度为0、10、30、50、100、300、500 mg/L的PDA平板上接种辣椒疫霉、恶疫霉、瓜类疫霉、寄生疫霉和荔枝霜疫霉,测定菌丝生长情况;在壳寡糖终浓度为0、10、30、50、100 mg/L的10%V8培养液中培养辣椒疫霉菌丝,观察菌丝形态变化;添加0、10、30、50、100 mg/L壳寡糖,观察对辣椒疫霉游动孢子囊的产生,以及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和萌发的影响;对本氏烟喷施浓度为0、10、30、50、100、1 000 mg/L的壳寡糖后接种辣椒疫霉,观察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壳寡糖能直接抑制辣椒疫霉和其他4种卵菌(恶疫霉、瓜类疫霉、寄生疫霉和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但抑菌效果在种间存在差异,当浓度为100 mg/L时对辣椒疫霉的生长抑制率达到了52.50%。自50 mg/L浓度起,壳寡糖对辣椒疫霉的菌丝形态,游动孢子囊形成,以及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和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升高时抑制效...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霉菌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辣椒疫霉菌在马铃薯、胡萝卜、玉米粉、燕麦、大豆配制的5种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并进行连续光照培养、连续暗培养、低温4℃、高温40℃和间断光照5种不同处理诱导孢子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疫霉在CA培养基上暗培养,经间歇光照处理,仅培养了9 d孢子囊产量就高达11.05个/视野。持续暗培养的菌丝体未产生孢子囊,持续光培养的菌丝体上孢子囊数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培养基种类影响辣椒疫霉菌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气生菌丝较发达的培养基上菌丝体产孢量明显大于气生菌丝细弱的培养基;菌丝体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霉菌保存及游动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辣椒疫霉菌保存和游动孢子诱导技术。[方法]辣椒疫霉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26℃暗培养3 d,再光照培养6 d后,将培养基平分6块,置于2个培养皿中,加入40 ml无菌水,一个计算孢子囊数,另一个于16℃光照0.5 h后,计算游动孢子数。[结果]辣椒疫霉菌在5种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生长速度关系是OMA>CMA>CA>PSA>BA,产生孢子囊数量最多的培养基是BA和PSA,最少的为OMA;释放游动孢子量在CMA上最多,BA、PSA、CA和OMA上无显著差异;该菌在试管斜面中,于16℃下可以保存9个月。[结论]诱导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的最佳方法是:将该菌在CMA培养基上,于26℃暗培养3 d,再持续光照培养6 d后,加无菌水置16℃光照0.5 h;最佳的保存温度是16℃;游动孢子的浓度与孢子囊的浓度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掘氏疫霉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是研究疫霉菌遗传学的重要试验手段。采用常规的实验室诱发掘氏疫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方法,其单游动孢子发育为有效菌株的比率较低(一般低于50%)。作者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对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方法和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改进,使有效菌株率提高到80%以上,每小时可分离60-80个单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南瓜死秧烂瓜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研究了近几年来导致黑龙江省南瓜大面积烂秧烂瓜的病原菌的形态、生理及致病性。该病原菌在CA上菌落呈非绒毛状,边缘清晰。菌丝柔韧,平均宽5.50μm。CA培养基上和水中均不产生厚壁孢子。孢囊梗单轴分枝或不规则分枝。诱发形成椭圆形、近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孢子囊。孢子囊乳突明显,呈半球形,多数1个,少数2个,平均高度4.80μm。孢子囊平均长57μm,宽39μm,长宽比为1.5。孢子囊脱落后具长柄,平均柄长45μm,偶尔侧面着生。孢子囊萌发一般产生游动孢子,排孢孔平均宽7.10μm,有时也产生静孢子球。异宗配合,藏卵器球形,平均直径32μm,雄器围生,高15.60μm,宽13.60μ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32℃,最高生长温度37℃。能利用淀粉作为唯一碳源,淀粉水解指数74%。在含有1mg·kg-1孔雀石绿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能侵染多种葫芦科植物和辣椒、豌豆等植物,致病力较强,寄主范围较广。接种马铃薯块茎和苹果果实只造成轻微腐烂。根据Ho(1981)和Newhook(1978)的检索表,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荔枝多酚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溶剂浸提法提取荔枝果皮中的总多酚,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手段研究荔枝多酚质量浓度对荔枝霜疫霉菌落形态、生物量、孢子囊萌发方式、游动孢子萌发及卵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荔枝多酚质量浓度为150~300μg·mL~(-1)时,荔枝霜疫霉菌落致密,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显著减少,孢子囊以释放游动孢子的方式萌发;培养基中荔枝多酚为100~300μg·mL~(-1)时,可显著促进游动孢子的萌发,抑制孢子囊的萌发;在无荔枝多酚的PDA培养基上荔枝霜疫霉不易产生卵孢子,当培养基中荔枝多酚质量浓度达到100μg·mL~(-1)时,荔枝霜疫霉产生卵孢子为10.8 mm~(-2)。【结论】荔枝多酚类物质参与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调控,抑制霜疫霉生长和产生孢子囊,具有开发新型安全性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为分析辣椒根系分泌物与抗疫病的相关性,测定了4个不同抗性辣椒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疫病表现抗病的PRMND和DNP56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辣椒疫病表现高度感病的科星6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科  相似文献   

13.
辣椒疫病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烯酰吗啉、氢氧化铜、王铜、甲霜灵、福美双、三乙膦酸铝、氨基寡糖素、霜霉威、百菌清、代森锰锌等10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06 μg/mL;氢氧化铜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68 μg/mL;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菌产孢子囊培养基的筛选结果为米糠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产孢子囊量最多且个体较大、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种类对繁殖辣椒疫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取自北京,黑龙江丹东市的疫霉菌进行了胡萝卜,碧丰豆种,三尺绿豆种,青豇80号豆种,鲜架豆荚配制的7种培养基繁殖辣椒疫病菌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疫病菌在碧丰豆种和CAA培养基上产生的初生,次生孢子囊量最大;丹东疫霉菌在CAB培养基上产生的初生孢子囊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39μg/ml和0.0037μg/ml;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µg/ml时能使游动孢子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当药剂浓度为5μg/ml时,对病斑的扩展和孢子囊产生抑制率分别达到60.41%和92.10%,且对孢子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麻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抗性的特点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苎麻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亲本的1800倍以上,但抗性遗传不稳定;抗甲霜灵(Mrt)突变株EC31的Mrt性状在游动孢子后代中发生连续分离,其余突变株的Mrt性状经一代单游动孢子分离后完全丧失;Mrt单游动孢子株在不含甲霜灵的利马豆培养基(LBA)平板上培养10~14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下降或丧失,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rt个体比例相应减少;而在含甲霜灵的LBA上,Mrt单孢株的Mrt性状可以保持一个月以上,且随着与甲霜灵接触时间的增加,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rt个体比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挖掘辣椒疫霉中的外泌蛋白激发子elicitins的基因序列,分析其转录特征,克隆基因序列并进行瞬时表达,以阐明其在辣椒疫霉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致病疫霉INF1序列作为比对序列,对辣椒疫霉基因组数据库进行elicitins序列挖掘。采用RT-PCR方法分析elicitins基因在辣椒疫霉生长发育(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萌发的休止孢)和侵染寄主阶段(本氏烟灌根1.5、3、6、12、24、36和72 h后)的转录水平。克隆elicitins基因序列,并与其他卵菌的elicitins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进化关系。在本氏烟上进行elicitins的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4个含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elicitins基因全长序列。新发现6个elicitins基因在辣椒疫霉生长发育和侵染寄主阶段差异表达。对这6个和之前报道的5个elicitins基因进行全长克隆,能够克隆出的10个elicitins都属于酸性elicitins,聚类分析可将其分在第一和第三聚类组。异源表达发现2个elicitins能够激发本氏烟产生过敏反应。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elicitins在辣椒疫霉生长发育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植物抗疫病的基因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的病残体里越冬,翌年湿度大、温度在18~22℃时,萌发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病原菌产生大量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9.
从健康的11种植物体内分离到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有强拮抗作用的两个内生细菌菌株,分别命名为LJ、XM菌株。拮抗试验表明,这两株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LJ和XM发酵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经LJ、XM发酵液处理的辣椒疫霉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原生质体浓缩现象。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份贵州地方辣椒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灌根接种法接种辣椒疫霉菌混合游动孢子囊悬浮液,鉴定材料抗病性,并对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份材料中抗性材料1个,中抗、中感及感病材料各9个,高感材料2个。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