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股票的全流通将进一步促进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但是面对着中国特殊的国情,证券市场的复杂状况,上市公司能否找到一个有效率的控制者?本文将探讨新控股股东收购国有控制权的动机和行为,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来探讨效率型和攫取型的新控股股东。以使得对控制权转移后业绩变化背后的原因有一个新角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股权较为集中,控股股东在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且能够获得时,将会实施"隧道行为",实现巨额利益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由于"隧道行为"的多样化和隐蔽性,而且难以对其私有收益进行度量和监管,如何治理控股股东"隧道行为"是目前公司治理的焦点。本文在对"隧道行为"的动因、影响因素、方式和后果四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不仅能够完善治理理论,而且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存在的缺陷--控制权配置的错位和控制权市场的失效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机制截然割裂是导致"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能失效的根源所在.同时,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控制权内部配置以及控制权外部转移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后股权分置时代优化控制权机制应当引入"股东实质平等"原则,以增强中小股东的行权便利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上市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由股权分散导致的,但大部分国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这使得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股东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88-188,236
控股股东对企业的利益侵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关联交易向大股东输送利益,在控股股东实现利益输送之前,可能会实施支撑行为以提升公司业绩,使公司获得更多融资资源。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种不同方向的利益转移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对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是监管部门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过程。均衡分析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越小、控股股东进行侵占造成的外部损失W(ζ)越大,控股股东进行规范分配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越高、对控股股东违规处罚的力度K越大,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7.
以2005—2019年期间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农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管理层分类转移行为的影响,同时从股权激励强度角度分析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促进分类转移行为;农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会抑制分类转移行为,但抑制程度不强。对抑制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有一定借鉴意义,能够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农业行业积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相关理论的简陋使得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成为了司法实践的难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向非股东转让股权行为的效力问题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采用“效力未定说”对上述股权转让行为加以理论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郑杨阳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6):152-153177
从公司治理控股股东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香港或者美国市场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杠杆比率越高,越希望分散风险的控股股东会选择香港市场。而较高的溢价及流动性的增加是选择美国市场的决定因素。上市后资产规模的扩大不能显著影响上市地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利益输送理论及方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培 《甘肃农业》2006,(11):195
本文从Johnson,La porta,Lopez-de-silames,Shleifer(2000)的利益输送观点出发,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结论,即在我国,由于股权集中且大股东所持股份为非流通股,因此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现金股利、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股权融资等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源,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控制权指标进行选定和度量,以主营业务收益率、管理费用除以主营业务收益的比率作为公司控制权在经营绩效上的反映,建立了一个股权分散、控制权弱化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因果模型,并以中国ST民营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ST化与股权的制衡化以及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总经理的直接控制能力下降(控制权弱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强化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控制权转移应和股权转让相一致,才能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4.
股权集中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而公司的治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绩效。当股权较分散时,股东易产生"搭便车"现象且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能够增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但同时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会做出侵害企业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关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2014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正相关,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为正。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议: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改善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006~2011年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控制权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所有权为地方政府控制且所在地区市场化进程越低时,控制权转移更倾向于在本地公司之间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市场仍存在地区分割的现象。研究同时表明,公司与当地的政治关联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本地控制权转移,这也说明政治关联在保护企业产权免受政府掠夺的同时,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也会增加,政治关联企业将更大程度地受到政府为实现扩大就业,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目标而实施的干预,所以更可能为达到上述政府目标而进行本地控制权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结合财务目标理论,对万科股权之争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万科的内部治理制度,发现存在激励过度与监督不足两大问题,管理层偏离股东最大化目标,致使公司股价低迷。依据控制权市场理论,得出结论,宝能系此次收购对万科管理层具有监督作用,促使其回归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沪深股市高管交易行为信息披露,在对高管卖出行为短期市场效应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高管买入、卖出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市场效应及其产生根源.结果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高管买入行为有显著为正的市场效应,而卖出具有显著为负的市场效应,并且交易量越大、日内交易次数越多,市场效应越强烈.进一步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导致更强的买入市场效应,而法制环境抑制了买入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个人利益。本文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这些结论基本符合融资控制理论的预测并得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珈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6):142-144
以88家家族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考虑代理问题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控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的动机与现金流量权成正比,与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成反比,并受公司成长性机会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