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轮虫培育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995-1996年期间,对黑龙江、内蒙、辽宁3个地区11个池塘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池的上、下风位水平分布和表、底层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轮虫的水平分布与风浪及水体溶氧状况有关,无风(或微风)时,上、下风位无明显差异。有风浪时,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1倍多。水体缺氧时,下风位比上风位高出4倍多,轮虫的垂直分布在溶氧充足时,上、下风位表层均低于底层;而在水体缺氧时,上、风位表层高出底层近3倍。桡足类的水平分布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2-4倍,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轮虫池浮游生物分布的某些规律和成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塘溶氧量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鱼塘养殖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水产饲养的数量和质量,研制了鱼塘溶氧量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结合溶氧量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实现对鱼塘水体的溶氧量、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实时检测,根据环境因子的变化自动控制水下增氧机和温度越界警报的启停。系统充分考虑基于鱼塘的水产养殖的实际,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置采集点的个数,减少成本投入,实现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1、2007—2009年监测的溶氧量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对银川市鱼塘溶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减少,在16℃时溶氧量最大;溶氧量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减少;溶氧量随02时气压、风速、光照时数升高而增加。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溶氧预报方程,划分了鱼塘浮头级别,经天气形势补充订正后,可较好地预报鱼塘浮头,从而达到科学饲养、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冲厕沼液曝氧法除臭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法除臭能使冲厕沼液中溶氧量明显升高,最高达到φ=2.1%;长期用曝氧法除臭的沼液冲厕,回流至厌氧发酵池中后会使其料液溶氧量微量升高而影响发酵产气,最高至φ=0.6%,其累计产气量比对照少10.8m3,沼气中CH4体积分数比对照低3.2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溶氧量升高的冲厕沼液随粪尿进行酸化处理后溶氧量降低至φ=0.4%,有效地降低了冲厕沼液中的溶氧量,能够消除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冲厕过程也能使冲厕沼液中的溶氧量升高,最大可以升高0.3%;料液溶氧量的微量升高不会终止发酵过程和改变厌氧发酵产气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塘注水,尤其是凌晨3—4时或1—2时注水,可提高塘水的溶氧量,改善水质,避免鱼类缺氧浮头,对防止泛塘和病害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1.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塘注水,尤其是凌晨1~2时或3~4时注水,可提高塘水的溶氧量,改善水质,避免鱼类缺氧浮头,对防止泛塘和病害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1.补注新水。盛夏时节,随着蒸发、渗漏,鱼塘要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7~10天注水1次,每次10~15厘米。如果水源不足,应在保证水色和透明度的前提下减少投饵和施肥量。2.时间方法。施药要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宜在傍晚进行。施药时,应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洒,以增加均匀度。3.悬挂药袋。盛夏,每10天在食场挂药袋1次,利用鱼类到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鱼塘溶解氧自动检测系统,整个系统以AVR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结合溶氧量传感器对鱼塘的溶解氧的含量进行实时检测,根据检测数据的变化自动控制水下增氧机。系统充分考虑基于鱼塘的水产养殖的实际,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置采集点的个数,减少成本投入,为提高我国工业化养殖水平提供了技术措施,实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溶解氧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晴天、强风和阴雨天等不同天气,对高温季节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草稀疏区和水草密集区的水体溶解氧进行昼夜测定,并对强风天,池塘上下风处溶解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溶解氧14:00~16:00最高,4:00~6:00最低。高温季节无风晴天10:00~16:00河蟹池塘上下水层存在热阻力现象,导致上下层溶解氧存在显著差异(P<0.05),14:00最大差值为10.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2~2.5 mg/L。强风天,在风力作用下,14:00上下层溶解氧差异缩小;6:00底层溶解氧为1.2~4.9 mg/L。阴雨天,光照强度较弱,上下层溶解氧差异最小,14:00最大差值为3.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6~1.0 mg/L。晴天、多云等天气,水草密集区水体溶解氧显著高于水草稀疏区(P<0.05),而阴雨天夜晚水草稀疏区溶解氧略高于水草密集区。强风天,16:00下风处溶解氧显著高于上风处(P<0.05);6:00下风处溶解氧略高于上风处,但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内水草是主要的溶解氧生产者,也为池塘增氧设备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体溶氧量对对虾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证明,溶氧量对对虾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确有影响,并有一定的规律。溶氧量──蛋白酶活力散点图表明,溶氧量3.5mg·L-1以上时,蛋白酶活力较高,此时溶氧量再提高,而酶活力变化不大;溶氧量1.6mg·L-1左右或以下时,蛋白酶活力较低,此时溶氧量再下降,而酶活力变化范围也不大;在2.5~3.5mg·L-1范围,溶氧量稍微降低,酶活力便大幅度降低。因此,在养殖生产中,为了维持对虾正常生理状态,有效提高饵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水体溶氧量应该维持在3.5mg·L-1以上,防止溶氧量升降波动幅度过大、过频繁和经常出现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1.
顺德王姓农户问:冬季鱼塘缺氧应该怎么办? 答:冬季水温低,鱼放养密度大,耗氧量增加,易造成越冬鱼塘水体缺氧,影响越冬鱼成活率。养鱼户可采取以下措施给鱼塘补氧。(1)机械补氧。首先循环注水,相邻的两口鱼塘,在一角用水泥管接通,另一角用水泵将水从一池抽向另一池,使两口鱼塘的水体循环,可提高池水溶氧量。  相似文献   

12.
鸡兔舍耐药大肠杆菌气溶胶向环境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ndersen-6级撞击式和RCS(Reuter-Centrifugal sampler)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泰安市一兔场舍内及舍外下风向10,50,100,200 m,以及莱芜市一种鸡场舍内及舍外下风向10,50,100,200,400,600,800 m处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2个工作日的测量,同时以上风向100 m处空气中的菌群含量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兔舍内气载细菌总数与舍外下风向10 m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下风向50,100,2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兔舍内气载大肠杆菌含量与舍外下风向10,50,100,2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舍外上风向100 m细菌总数与舍内及下风向10,50,100,2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鸡舍内气载细菌总数与舍外下风向10,50,100,200,400,600,8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气载大肠杆菌含量与舍外下风向10,50,100,2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舍外上风向100 m细菌总数与舍内及下风向10,50,100,200 m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400,600,800 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兔舍粪便、饲料及舍内外空气中分离到的菌株均对RIF和P-G耐药,鸡舍粪便、饲料及舍内外空气中分离到的菌株均对RIF、ERY和P-G耐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及耐药细菌可随气体交换传播到周围环境中,使其周围环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池塘水中溶解氧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白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上升,至下午达到最高值,此后溶氧量逐渐下降至第二天早晨黎明时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试验证明,秋季鱼塘重施磷肥,不仅能促进隐藻、裸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而且还能借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鱼塘水质.同时水中丰富的磷元素,可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特别是秋繁鱼苗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会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强鱼池越冬期间缺氧测定与增氧管理,是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应每隔10 d测定1次溶氧量,当池水中溶氧量降为每升水3 mg时,要及时预防结冰积雪。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地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其具体补氧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一、加强鱼塘日常管理。1.坚持巡塘。每天坚持巡塘,注意天气变化、鱼群活动情况,做好塘头记录。特别是半夜,如果发现鱼群因缺氧而浮头时,马上开动增氧机和加注新水,以增加溶氧量,一直到鱼群不浮头为止。2.搞好水质管理。池塘养殖的水质应保持肥、活、嫩、爽,给鱼类生  相似文献   

17.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引起后茬水稻僵苗的原因亟待明确。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油菜秸秆翻埋还田(RI)、覆盖还田(RM)以及不还田(RR)处理下移栽秧苗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与土壤水溶液pH、电导率与溶氧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RI降低了移栽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数、鲜重与干物质重,僵苗现象明显;②水稻移栽至晒田初期,RI相较于RM与RR处理,降低了土壤水溶液pH与溶氧量,增高了电导率;③不同处理间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下土壤pH、电导率和溶氧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水稻僵苗的重要原因,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蟹生态育苗池桡足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辽河三角洲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育苗池中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时空分布和昼夜垂直移动。结果表明,育苗池中有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 affinis),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nus tenll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sp.),裂囊猛水蚤(Schizoperasp.),异水蚤(Acartiellasp.)等7种桡足类。其中,近亲真宽水蚤和细巧华哲水蚤为优势种,平均密度分别为233ind/L和92.3 ind/L,桡足类的密度变幅为20~1540 ind/L。桡足类的水平分布在育苗前期上、下风位比较均匀,但育苗期下风位>上风位,差异极显著(P<0.01);桡足类的垂直分布育苗前期规律不明显,育苗期底层>表层,差异显著(P<0.05);桡足类的昼夜垂直移动变化为白天表层>底层,晚上分布比较均匀;桡足类的空间分布特点与河蟹幼体在池塘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鱼病防治中,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损失,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准确测量、计算水体体积,根据所需药物浓度精确计算、称量,充分溶解,均匀泼洒。药物充分溶解,使药充分发挥作用,避免鱼类误食药物小颗粒而死亡。2.泼洒应在晴天、下午,这时水体中溶氧较高。不能在阴雨天或清晨,更不能在鱼浮头时泼洒,因为这时常常水体缺氧,用药后会引起鱼类死亡。漂白粉、二氧化氯制剂、高锰酸钾等应在傍晚泼洒,因为它们对光比较敏感。3.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尤其是像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药物,而且全池均匀泼洒时,不留死角,使全池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风力对江苏沿海大型养殖池塘增氧能力的影响,通过相同风力条件下不同规格池塘溶氧的测定,面积6.67、20.00 hm2的池塘上风口溶氧较1.33 hm2的池塘分别高58.5%、67.8%,下风口溶氧分别高77.0%、85.9%,池塘面积越大,池塘溶氧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连续阴雨天气,6.67 hm2池塘24 h溶氧含量始终大于5 mg/L,满足渔业生产要求,从生产管理精细度考虑,江苏沿海大型池塘以单个6.67 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