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是通过使用专用的播种作业机具,将小麦种植模式由常规的15 cm行距改为7.5 cm,播种量与常规一致,但较常规能够使小麦作物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符合"井"字形播种的增产机理,同时又比"井"字形播种减少机具作业的次数,更加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主要有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通过引进推广运用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机经营效益。1技术要点窄行匀播增强了群体的生长环境优势,协调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育的矛盾,最终达到穗、粒、重协调增加而增产的目标;小麦"井字型"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能有效促进小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显著增产技术。通过在膜上打孔穴播和垄盖膜际精播的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带距、不同播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高产,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在不同带距高产栽培中,窄行匀播比宽行播种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在不同播量中,以每公顷播种105kg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2016—2018年,塔城地区农机推广站在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等地开展了春小麦窄行匀播与常规播种2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窄行匀播机械化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平均667米~2增产量最高达70千克,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体化匀播栽培技术对新疆南疆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一体化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条播相比,匀播处理有利于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处理节省整地、撒肥及播种作业费1 320元/hm2,节约肥料投入成本421.5元/hm2;2年籽粒产出效益分别增加了5.93%(2017年)和22.75%(2018年)。【结论】冬小麦一体化匀播具有高产、节本增效、肥料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成产三因素中,亩成穗对产量贡献最大,亩产500 kg以上时亩成穗需在40万以上,然而在常规播种模式(行距20 cm)下,大田基本苗往往在22万左右,行内拥挤,个体发育受限,亩成穗达40万比较困难。为了探讨小麦新的播种方式,提高亩穗数,笔者借鉴撒播小麦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摆播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窄行(行距10~12 cm)播种的模式,笔者认为窄行播种是可行的。在适宜的基本苗范围内,窄行播种和常规播种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成产三因素能充分协调发育,在较大基本苗(25万~30万)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壮苗越冬,亩成穗数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显著。因而,窄行播种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扩大了播量适宜范围,较好的解决了常规播种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为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探索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增产机理,为大面积推广滴灌冬小麦种植提供农艺、农机配套技术支撑,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四阜庄村,实施了16.7公顷冬小麦缩行匀播、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17号。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兰州湾镇四阜庄村,地势平坦,前茬为加工番茄,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砂壤土,试验地采取滴灌种植。3.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窄行匀播,即将常规小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提高滴灌小麦产量和综合效益,探索滴灌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模式的增产机理,2013年,我们在和硕县曲惠乡实施了滴灌春小麦井字形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索小麦新的种植模式,研究该小麦种植模式对提高光、水、肥、地等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滴灌小麦经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播种模式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大,我们通过对当地现有的小麦播种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依据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趋利避害,提出了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科研数据,并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模式在生产中具有优势,可操作性强,能解决生产中常规播种模式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甘青系列青稞品种在等量施肥条件下对宽幅匀播和常规条播的响应机制,试验采用播种方式与施肥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种播种方式和5个施肥水平,合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常规条播能够提高甘青9号基本苗、分蘖数、株高指标,而宽幅匀播可增加甘青9号穗长。宽幅匀播能够整体提高甘青9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之,常规条播降低了甘青9号旗叶蒸腾速率。相比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能够有效提高甘青9号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而有效穗则是常规条播高于宽幅匀播。综上,在等肥条件下,宽幅匀播能够明显提升甘青9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利于旗叶光合吸收与合成。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设置2种配套栽培模式处理,研究45cm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65cm垄作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垄作栽培下,黑河36的株荚数、株粒数、荚粒数均高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合农60。合农60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产量为3 615kg·hm-2,黑河36垄作栽培模式产量为2 865kg·hm-2,2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窄行密植栽培模式较垄作栽培模式增产750kg·hm-2,增产率达到26.18%,增收效益为3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南和示范基地为例,在品种(邢麦7号)、浇水、肥料等都相同的管理条件下,通过设定窄行密植、宽幅密植、立体匀播密植3个不同播种方式作对比试验,确定适合邢麦7号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立体匀播播种样式对邢麦7号的亩穗数、千粒重影响较大,产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立体匀播使小麦种子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使常规条播麦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麦苗相对分布均匀的一个“面”,促使麦苗单株充分健壮发育,地下形成相对强大的根系,地上形成相对健壮的优势蘖,根多苗壮,从而建立高质量的群体结构,促使形成产量因素的穗、粒、重协调发展,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了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876161,设计小麦大小行播种,小行距20cm,大行距分别为30、40、70及100cm,形成了50(20+30)、60(20+40)、90(20+70)及120(20+100)cm 4种带型模式,以常规20cm等行距(20+20)模式栽培作对照。试验又设置了5个播种密度,即1m单行基本苗数分别为15、30、45、60及75。研究了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的相关规律。主要结果是:(1)行产量(y)随宽行距(x)加宽而提高,增长规律拟合为y=a/x+b的函数形式。(2)随播种密度加大,(20+20)、(20+30)及(20+40)模式行产量明显下降,而(20+70)及(20+100)模式则下降不甚明显。各带型均在精量播种下(15苗/m)获得高产。(3)随宽行距(x)加宽,产量(y)拟合为y=axe#+(bx)的函数变化形式,15、30、45、60及75苗/m拟合的最高产量的宽行距分别为39.55、41.11、44.10、43.93及44.93cm。5个密度平均拟合方程为y=36.60684xe#+[-2.353119×10#+(-2)x],r=-0.994618 9#+(**),最高产量的宽行距拟合为42.50cm。(4)高产田下(20+40)模式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三者的矛盾关系,表现出较20cm等行距栽培增产,并且40cm宽行距适于间作冬春蔬菜,套种玉米、花生、夏棉、大豆、生姜等,具有较强的间套通用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05-408
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和最适的播种量,2015年秋季采用免耕宽幅匀播、宽幅匀播(非免耕)、免耕沟播和常规条播(非免耕)4种播种模式和150,187.5,225 kg/hm~2等3个播量,在孟津县白鹤镇范村旱地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条播(非免耕)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4种播种方式除宽幅匀播外,均以播量225 kg/hm~2产量最高;在机械收获的情况下,调查所得理论产量等同于实际产量,不必再进行85%折损。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9,(7):33-34
为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匀播机提供参考,对比了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江苏大学小麦试验匀播机、河北衡水2BXW-200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播种小麦效果。结果表明:基本出苗数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最高,达53.11万苗/亩,极显著高于石家庄20行条播播种机(对照)和其余2种匀播机;在3种匀播机中,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均匀度最好。在小麦生产上可推广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形式对小麦生育性状、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5年在冀中南太行山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赵县和辛集,以婴泊700为试材,设15 cm等行距、7.5 cm等行距、全匀播、45 cm匀播+20 cm宽行4个播种形式处理,在相同播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形式对小麦群个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点均以15 cm等行距播种形式最有利于小麦群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构成三要素的优化,小麦产量最高。当前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理想的播种形式是15 cm等行距种植。  相似文献   

19.
对等行、宽幅2种播种方式及单层喷药、双层喷药、无人机喷药3种喷雾方式对冬小麦成株期叶锈病的控害及增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喷药方式条件下,与常规等行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对叶锈病防效显著(病株率降低70%),增产效果明显(22.77%);常规单层喷雾和无人机均可显著降低叶锈病病株率70%左右,双层喷雾效果不显著,但是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不同播量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量试验分析,在适宜的基本苗范围内,小麦窄行播种(行距10~12 cm)和常规播种模式(行距20 cm)相比,小麦单株和成产三因素能充分协调发育,基本苗适宜范围扩大,可达25万~30万,增产效果显著。因此,窄行播种可通过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实现亩成穗数最大化,进而提高单产,在生产实践中较好的解决了常规播种大播量个体群体不协调、难以实现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