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压雾化设备在现代农业中主要应用在设施农业降温、加湿、植保以及景观等方面。其中,设施温室降温时依据地域的气候条件、系统投资、后期维护费用、运行费用、降温效果以及对温室湿度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高压雾化与其他降温方式联合使用降温,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根据工程项目使用高压雾化设备的经验总结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莒南县绪国草莓种植基地为示范应用基地,从设计原理与功能、结构组成、系统操作、应用优势四个方面,介绍了基地使用的6种实用型设备,包括温室自动控温系统、温室雾化降温系统、遥控自动卷帘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硫黄熏蒸器、两用遥控运输机,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季蔬菜温室降温设施及其环境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蔬菜温室通风降温的设施构造及作用,提出夏季温室降温的基本设施要求及在气温正常、阳光不足时,气温上升、光照充足时,异常高温、光照充足时,温度较高,光照不足时的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要点,以期为蔬菜温室的建设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别针对设施蔬菜越夏和越冬生产中高温和低湿、低温和高湿的逆境以及设施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研发一种设施悬挂自走式雾化降温、喷药、喷肥一体装置,实现越夏降温,越冬喷粉尘药剂,周年喷施叶面肥的机械整合。该装置包括行走导轨、行走装置、喷洒装置、供液装置、控制装置,喷洒装置通过行走装置的带动,沿着行走导轨移动,从而对温室大棚中的植物进行喷药或喷施叶面肥;同时还能够喷洒水雾,以对温室大棚进行降温。本装置不依靠管道进行喷洒,没有喷头结构,因此不易发生堵塞,从而使喷洒过程更加均匀。该装置可通过易微联对智能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设计了后墙悬挂式和地面自走式双头雾化机来满足不同跨度温室作业需求,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精准化作业。  相似文献   

5.
玻璃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大型玻璃连栋温室夏季降温难度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引入荷兰半封闭温室环境控制理念,采用正压通风降温技术,以湿帘蒸发降温提供冷源,对管道风机、送风管等关键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建立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并进行适应性生产试验。试验依托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以采用湿帘-风机负压降温系统的温室为对照,对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进行降温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送风管各侧孔出风风速基本一致,送风均匀性高;2)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室内温度平均高于对照温室3.7℃,极端高温时可高出6.8℃。在河北南和地区,传统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优于创新设计的正压通风降温系统,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实现方式还需改进,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后墙自走式雾化降温机夏季降温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后墙自走式雾化降温机在夏季高温情况下,不同运行模式上、中、下午温室内水平和垂直方向温湿度变化规律,为夏季雾化降温机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设施悬挂自走式雾化降温、喷药、喷肥一体装置,设计雾化降温机运行时间分别为4、8、12 min,间隔时间分别为20、40、60 min,总计9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温室夏季的主要降温方法,主要有通风降温、遮阳降温、湿帘风机、高压喷雾等降温措施;对各个降温系统进行比较,提出各项系统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作者理解,对温室降温系统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3,(15):65
沈阳农业大学工厂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隶属于设施园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设计的北方地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在东北三省、内蒙、河北等地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辽沈Ⅳ型目光温室在辽宁、内蒙成为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温室类型。同时,还研发了日光温室系列配套设施设备,如:温室环境监控仪、温室卷帘机、温室顶部通风系统、日光温室专用行走式喷水车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奖励。  相似文献   

9.
湿帘—风机降温是温室中应用广泛的降温技术,不仅在现代化温室中使用,近年来在日光温室中也较多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由湿帘、风机及整个温室空间所形成的室内外空气交换系统,不仅包括了湿帘降温装置和风机,还涉及到温室骨架和围护结构组成的整个环境空间,甚至会受到室内作物的影响。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温室中安装使用,其降温效果不仅与湿帘降温装置与风机产品的性能有关,而且取决于温室降温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1.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以智能温室为主(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温室,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温室内部提供一个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连栋温  相似文献   

11.
枣阳市麦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宜枣阳棉花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了枣阳棉花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枣阳优质棉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达到了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胆性腺中脂肪酸含量丰富,β-胡萝卜素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源,不同种、不同群体间、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二者的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对我国北方海区4种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以及大连黑石礁、旅顺、獐子岛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及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海胆、同种海胆的不同群体及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脂肪酸、β-胡萝卜组成与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种海胆间,光棘球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31种,虾夷马粪海胆性腺中种类最少为24种;不同群体的光棘球海胆间,黑石礁群体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9种,旅顺群体最少为26种。雄性、雌性马粪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雌性海胆(P<0.01)。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黑石礁群体雄性性腺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群体(P<0.05);獐子岛群体雌性性腺中β-胡萝卜素高于其他2个群体,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胆杂交及海胆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线辣椒‘8819’为试验材料,以菌糠为有机肥,采用5个不同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辣椒株高、茎粗、土壤微生物数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外,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促进辣椒的长势,以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 m-2时对茎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不同生长阶段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的含量,综合整个生长阶段,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时比其他处理提高幅度为10%~292%;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促进辣椒的生长;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保护酶系的影响表明,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POD和CAT活性,但下降程度与菌糠的施用量不呈线性关系;除处理A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MDA含量;本试验证明,适宜的菌糠施用量(400~1 600 kg·667 m-2)可以提高辣椒的光合作用并提高辣椒的抗逆能力。综合各检测指标,建议在生产上选用的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以粤糖55为材料,设6个锰处理水平,分别在正常水分和干旱条件下,通过桶栽试验,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与Δ1 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P5CS)和δ 鸟氨酸转氨酶(δ O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随着施锰量的增加,2种水分条件下,所有测定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在锰浓度为0.8 g·kg-1时达到最大;δ OAT,P5CS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在锰浓度为0.4 g·kg-1时达到峰值;δ OAT,P5CS基因表达量则是在0.2 g·kg-1供锰条件下最大。正常水分下,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δ OAT活性变化与干旱胁迫时相似;P5CS活性在0.8 g·kg-1时达到最大,但增幅不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与脯氨酸含量的简单、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的分别是P5CS活性和δ OAT活性。由此认为,在砖红壤土中,为保证甘蔗具有较强抗逆性,甘蔗的施锰量应为0.2~0.4 g·kg-1。在锰的影响下,干旱胁迫时,甘蔗脯氨酸的合成途径以鸟氨酸途径为主;正常水分时,脯氨酸的合成则是谷氨酸途径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Many animal feed grains contain high β-glucan in the cell wall. Pigs do not secret β-glucanase to degrade the β-glucan in their feed. The indigestible β-glucan not only blocks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from the grain cell wall, but also increases the digesta viscosit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pigs. Therefore, dietary β-glu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 pigs.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igs may offer a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e current study, four arti?cial codon-optimized β-glucanases genes was prepared and expressed in porcine cells. Only pBgA and pEgx showed high activity in transfected pig kidney cells. To improve the pH range and pH stability of β-glucanase, the two β-glucanases, pBgA and pEgx, were co-expressed in pig kidney cells and salivary gland cells by Linker A3 or 2A peptide. The resulting dual enzymes of pBgA3pEg and pBg2ApEg showed significantly enlarged pH rang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H stability, as compared to parental enzym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future study on increasing the feed digestibility of pigs by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ir salivary glands.  相似文献   

16.
The ultra-structure of mother and outer daughter scales of Lilium Oriental hybrid Sorbonne were studi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o examin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starch and lipid droplets dur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shoot emergence to senescence. The contents of starch granules and lipid droplets in the cell of the mother scal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shoot emergence to anthesis, indicating that these scales served as a source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fter flowering, the number of starch granules and lipid droplet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finally the cells were filled with the above molecules indicating that the bulb becomes a major sink during bulb enlargement. Ultrastructure observation also showed that symplastic pathway is the main pathway in cells in the exchan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material during bulb development. The activity of β-amylase, one of the key enzymes catalyzing starch breakdown, showed a similar trend. The enzym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via immune-gold electron-microscopy showed that β- amylase was predominantly located together with starch granules, while the gold particles were scarcely found in other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is enzyme is compartmented together with its functional substrate supporting its function in catalyzing starch breakdown in living plant cells.  相似文献   

17.
有核葡萄的无核化生产是目前市场上无籽葡萄的重要来源。‘阳光玫瑰’葡萄糖度高、香味浓,深受市场推崇,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猛,但自然坐果率较低、存在大小果,商品性不高,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无核、膨大等处理后,果实无核、果肉硬脆、果粒整齐,果实商品性大幅提高。综述了‘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生产概况、无核生产技术,详细分析了‘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生产所用药剂赤霉酸、氯吡脲、噻苯隆和链霉素的使用浓度、处理时间,及处理后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阳光玫瑰’无核化高效栽培体系提供借鉴或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几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外源生物炭对烟叶及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降低25.63%、57.10%和39.84%,其中,甲霜灵已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4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和砜嘧磺隆也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76.23%、115.05%和23.28%。可见,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量,缩短供试3种农药的施药安全间隔期,增加土壤农药残留量。结果为应用生物炭调控作物农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无刺蜂(stingless bee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以尾部无蛰针为典型特征,其蜂胶采集量较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更多,然而其蜂胶活性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文以来源于马来西亚无刺蜂 ( Heterotrigona itama )采集蜂胶的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H. itama propolis, EEHI)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法测定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EEHI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EEHI对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在保证EEHI对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基础上,分别采用Griess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评估EEHI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其对炎症因子( IL-1βIL-10INOS )和抗氧化基因( HO-1 )信使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以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EEHI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中p-IκΒ α 和IκΒ α 蛋白表达以及NF-κB-p65蛋白移位的影响,从而探究EEHI潜在的抗炎机理。 【结果】 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70 mg GAE·g-1和116.20 mg QE·g-1;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275.60和 284.00 μg·mL-1。EEHI对RAW 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为0—40 μg·mL-1。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相对于LPS刺激组,0—40 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地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量,且降低了细胞中炎症因子 IL-1βIL-10INOS 的基因表达量,并增强了抗氧化基因 HO-1 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0—40 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κΒ α 蛋白的磷酸化,且40 μg·mL-1的EEHI显著降低了NF-κB-p65蛋白的核移位现象,因此推测EEHI可能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发挥了体外抗炎活性。 【结论】 无刺蜂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浓度酸雨(AR5.6、AR3.0)对重金属镉(Cd)污染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严重及酸雨频发地区桑树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农桑12号幼苗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Cd污染(100 mg·kg-1)条件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特征,以及加入弱酸性及重度模拟酸雨溶液对受Cd胁迫的农桑12号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 Cd胁迫下,农桑12号幼苗的总干物质积累(DM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不同程度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有所上升。2) 2种不同浓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处理下,农桑12号幼苗的Pn、E、Ci均显著降低,AR3.0处理的下降幅度更大;AR5.6处理下Fv/Fm、Fv/F0、PSⅡ光合量子产量Y(Ⅱ)、ETR有所上升,但AR3.0处理下Fv/Fm、Fv/F0均显著下降。3)复合处理下,与单独Cd处理相比,AR5.6的加入,增大了农桑12号幼苗茎和叶的比例,Pn、E、Ci、Gs、Fv/Fm、Fv/F0、Y(Ⅱ)、ETR均有所缓解;而AR3.0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以上指标。以上结果表明,Cd胁迫对农桑12号幼苗的DMA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根生物量(RW)的降低;还对气体交换速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使植株光合机构受损严重。不同浓度模拟酸雨处理对农桑12号植株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和光合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R3.0处理的负面作用显著高于AR5.6处理。Cd处理前提下,AR5.6的加入有利于植株光合机构的恢复,但AR3.0的加入加剧了植株的受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