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利益诱导原理,以花生种植大省河北省的花生种植为例,通过河北省与其他花生种植大省之间(2005—2009年)以及自身(1995—2009年)花生种植科研情况、花生种植成本投入与效益等方面比较分析,明晰了花生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投入与效益变动的关键点及产生原因,分析了花生种植生产成本投入与效益的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如关注技术和品种研发、抑制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强化花生产品价格调控、完善花生种植补贴政策等稳定和促进花生种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花生中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市场的需求量也比较高。我国既是花生种植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虽然花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了花生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本文针对当前花生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给花生的正常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希望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种养结合养猪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与花生、玉米种植相结合的养猪新模式研究,即用猪场废弃物代替传统的化肥在花生、玉米种植中进行循环利用,又将花生、玉米秸秆在养猪中进行循环利用。本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花生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我省地区广泛的种植。特别是在豫南地区光,热,水资源充充沛。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地的花生种植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最近几年,为了切实提高花生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积极的开展研究,选育优质花生品种,广泛开展花生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在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结合花生高效栽培技术成果和我县花生种植特点,探索我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当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花生的栽培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优秀成熟的花生种植技术是保证我国花生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花生栽培过程中,若没有成熟优质的栽培技术,将会极大的影响其种植质量,如何选择优良的花生栽培技术并提高种植效益,将是我国当下花生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当下花生种植过程中,花生栽培领域要不断完善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以及自然因素的威胁,以全面扩大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文章对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希望对实现我国花生栽培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一种高产作物,用途广泛且容易种植,在农作物中有着很大的市场和需求量,能够为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如何科学有效地种植花生和进行田间管理做了简要叙述,以期为种植花生的农民提供一些经验,提高花生的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之一,并以其耐寒性强、有固氮肥田以及耐脊薄的能力等优势,在我国被广泛的种植。同时,花生不仅是用地养地的最佳农作物,而且花生的经济价值也非常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把花生的种植称为"铁杆庄稼"。本文主要以我国某省的花生种植为分析讨论的对象,分析该省的花生品种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该省在强化优质品种布局提高花生种植效益中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该省花生产业的发展,推动该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花生不同种植方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吉林省花生单产低、种植方式落后等生产问题,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筛选出适宜花生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西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67万hm2,田口、东王营、皮营等乡镇均有悠久的花生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种植模式以麦套夏花生为主。但长期以来花生区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花生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等,西华县经近几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花生单产由250kg/667m2提高到350kg/667m2,小面积生产示范达500kg/667m2,形成了一整套麦套花生高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花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几年来,我们对影响花生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产优质无公害花生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改革了花生种植方式,改善了花生生长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花生果仁的质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2018年邹城市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问题较多,如连茬种植,施肥不科学,一穴双粒密度偏大等,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研究探索花生绿色增产、高质高效,从2014年开始,邹城市立足花生单粒精播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集成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春花生单粒精播绿色高质种植技术模式,在鲁西南地区大面积应用,每年推广规模90万亩以上,花生生产实现绿色增产增收,节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辽宁省几十年花生品种的种植情况。现阶段辽宁省的花生品种种植结构大致为:白沙1016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65%左右,阜花系列占15%左右,锦花系列、铁花系列和连花系列占15%左右,省外选育品种占5%左右。提出辽宁省不同地区花生品种种植结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贺州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琴 《广西农学报》2009,24(6):93-95
通过研究和分析贺州花生种植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贺州花生种植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生态种植技术为出发点,研究一整套适合贺州花生种植产业发展的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种植技术,实施花生种植产业的标准化发展,以达到花生种植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交流高油酸花生品种示范推广情况,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花生品种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由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省滦县举办了全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观摩交流会议,观摩了位于滦县滦州镇的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油酸花生品种展示田、高油酸花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田、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演示现场,走访了滦县天申粮油公司,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以滦县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河北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推广、经营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种植得比较广泛的经济作物之一就是花生,由于花生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并具有很强的耐贫瘠性,因此在我国种植的面积十分广泛。此外花生还具有用地养地作用,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多年来一直受到百姓喜爱。本文通过对花生种植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在强化优质品种布局从而提升花生种植效益的几点措施,以便促进我国花生产业的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相关的花生种植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如何实现花生种植的优质高产,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前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该文针对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在种子播种时首先要提前选抗性强品种并合理处理,再通过发芽试验检验与药物拌种才能适时播种;然后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方式、深度、密度以及播后镇压控制;最后还要注意苗期、花开下针期、结荚期与成熟期的水肥控制与病虫害防治,为花生的高产稳产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任艳 《河南农业》2021,(11):26-27
我国是世界花生播种生产大国,播种面积以及花生年产量都已经处在了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科学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花生品种栽培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这样就使得我国各种花生的年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我国花生通过快速发展,逐步成为目前我国第七大经济作物,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就改进花生种植栽培技术与有效提高花生种植经济效益分别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对我国花生栽培技术和种植效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花生具有较强的耐旱、耐脊薄能力,能固氮肥田,是用地养地的农作物之一,因而被广泛种植。辽宁阜新更具有适宜花生生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已被完全利用。花生种植已成为阜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推品种,花生的出口加工已成为振兴阜新经济的重点项目。在阜新花生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老百姓还把种植花生称为"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9.
花生和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作物,产量高且品质好.为了充分发挥辽宁省的自然环境优势,保证玉米和花生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可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该文分析了辽宁省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必要性,以及种植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与贮存等种植要点,以期为花生玉米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花生和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作物,产量高且品质好.为了充分发挥辽宁省的自然环境优势,保证玉米和花生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可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该文分析了辽宁省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必要性,以及种植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与贮存等种植要点,以期为花生玉米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