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次将植物有色性状与物质吸收光谱联系起来,对植物有色性状的显性遗传进行了分类,并对由此揭示的植物有色性状显性遗传的一些规律性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有色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色稻(米)蛋白质较丰富,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高,微量元素含量高,但产量不高。常规稻产量高,但没有或缺乏微量元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色稻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已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文章提出将有色稻和常规粳稻进行比较研究,找出这两类材料在产量构成上的特点差异及共通点,以便为选育出高产优质有色稻新品种提供参考。试验表明,在有色稻中,不乏单一或少数性状优良的基因型,通过基因重组及优良基因的累加,培育综合性状接近或达到常规粳稻的有色稻新品种是可能和可行的,而要增加有色稻的产量首先要提高其谷草比和单穗重,其次是提高有色稻的千粒重、有效穗。适当扩库(提高千粒重)、着重增源(提高结实率)是当前培育高产有色稻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家蚕有色茧中黄红茧系和绿茧系的分子产生机理,以及相关性状遗传控制基因,并且对家蚕有色茧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现了几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与Cas9(CRISPR/Cas9)系统。这些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特异性结构识别靶位点,核酸酶发挥切割作用,对靶位点进行定点编辑,由于此类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制作简单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定向改良植物性状方面。在此综述上述3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比较不同编辑技术的差异,总结在拟南芥、烟草、水稻、玉米等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指出基因编辑存在的问题,对这些技术在基础研究及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氮素营养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植物氮素营养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植物氮素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植物镲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植物氮素营养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研究及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兰尼定受体(rynodine receptor 1,RYR1)基因又称氟烷基因,已证明为猪应激综合征发生的主效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常常和猪肉质性状劣变相关联,因而具有较重要的研究前景.为了研究该基因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规律性变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和肉质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藏猪背最...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和复杂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其在水稻育种、遗传和进化中的应用。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年会植物分子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色素腺体的表达及其遗传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地棉种子及各部器官含有有毒物质棉酚,这种情况与棉株各部器官着生有色素腺体的状况有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在棉株各器官上的分布极具特殊性,有色素腺体棉与无色素腺体棉杂交后代,不同个体的不同器官上的色素腺体的分布具有多样性;色素腺体密度的不均匀性;色素腺体表达时期的不一致性;以及各种色素腺体类型模式出现频率的不规律性。色素腺体的遗传亦极具特殊性,难于用两对基因质量性状遗传或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理论进行圆满解释。本研究倾向于维尔逊和斯密斯提出的“基因对不同器官上色素腺体的表达具有可变的表现度作用”的观点。根据本研究结果,对育种及良繁工作如何提高无色素腺体类型或高色素腺体类型的中选率提出了可减少误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有色麦类作物的形成是由于籽粒的种皮或糊粉层中积累了花青素,从而导致其籽粒呈现出多种颜色。有色麦类作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微量元素等,兼具抗氧化、延缓衰老、调理肠胃等多方面保健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有色麦类作物的主要营养与功能组成成分、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调控机制以及籽粒颜色基因定位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有色麦类作物粒色基因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有色麦类作物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有色麦类作物籽粒颜色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能够筛选有利基因,创制有色麦类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花椰菜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控制花椰菜主要性状基因的分离和转基因技术在花椰菜育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花椰菜遗传改良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豆粒色遗传规律,能有效地通过育种途径来提高小豆商品品质。[方法]选用红色、黑色和红底黑斑籽粒颜色的小豆种质资源,组配了2个杂交组合,分析其F2和F3群体粒色性状遗传。[结果]AG118×GM285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黑粒:米黄粒:红粒=12:3:1,F3进一步验证了F2粒色分离比,黑粒色对米黄为显性,米黄对红色为显性,且黑色对米黄色具显性上位性作用。GM276×GM633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红底黑斑粒:红粒=3:1,说明红底黑斑和红粒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红底黑斑为显性,红粒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小豆粒色遗传规律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小豆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性诱剂在桃园诱集食心虫,研究了食心虫在桃园的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为桃园的优势种群,以6~8月发生量大;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在6月;而桃蛀螟发生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黄瓜抗枯萎病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0份黄瓜自交系配制9份杂交一代,通过抗枯萎病苗期接种鉴定,探讨了黄瓜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及表现形式。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一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抗病性均值与强抗病性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田间调查发现稻田内叶蝉主要种类有5种,其中以大青叶蝉数量最多、其次为稻纹叶蝉、六点叶蝉、四点叶蝉、二点叶蝉。确定此五种为优势种。同时调查了主要种类成虫的田间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The main reasons that perennial weeds has becoming the dominant weed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that explained why it was difficult to control perennial weeds was analyzed. During dormancy course,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some inner matters in perennial weeds was researched and new tentative for controlling the perennial weeds was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黑龙江省农田多年生杂草逐渐成为农田杂草群落优势种类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其难防除的生物学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除方法设想,并探讨了多年生杂草在越冬休眠进程中体内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霸王是荒漠植物区系的重要成份,生态价值十分重要。通过在民和县川口镇引种和繁育试验,对其适应性、物候特性及生长规律等部分特性有了初步了解,分析认为土壤生态型是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目前播种育苗是繁育霸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以不同放菌量和放菌频度进行接种式施放球孢白僵菌的12个样地中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系统调查。以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R和优势度指数D做为属性,探讨不同放菌量和放菌频度对林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松毛虫持续控制的关系,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确定最佳放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荧光标记定位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恢复机制为显性上位作用.显性上位基因起调控作用并不单独控制某一性状,只是与显性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恢复可育.实验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含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与紫圭(常规水稻品种,携有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杂交组合的F2构建定位群体,用12对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对84个极端不育株进行PCR扩增,统计表型数据,经Mapmark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9对引物与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连锁其中多态性SSR分子标记RM6737和RM6100距Rf基因最近,并分别位于Rf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均为0.04 cm.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转基因抗虫棉"破头疯"现象的棉盲蝽的主要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棉盲蝽是造成抗虫棉"破头疯"和"破叶疯"的主要种群,在棉田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至9月19日;其它棉盲蝽种群数量较少,在棉田发生高峰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