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对于完善生态水学的学科体系,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的用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用水强度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新疆用水效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生产用水的变化分解成经济规模变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用水强度变动三个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新疆用水总量大,人均用水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农业用水占比高,生态用水量大且占比高.[结论]要考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研制推广利用水资源的先进工程技术体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农业用水主要是由水利灌溉工程供给的,因此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对于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干旱区新疆灌溉农业为分析背景,采用灌区现场调研与测验数据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灌区农业综合田间灌溉用水定额,以及灌区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个重要技术管理指标,以为干旱农业灌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星  陈瑾 《甘肃农业》2012,(3):45-47
乌伦古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突出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如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则尤显重要和紧迫。随着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流域水循环从自然模式为主转化为以人工模式为主,水循环规律得到极大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乌河流域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已成为我国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超载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下游用水矛盾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入湖水量骤减。乌伦古湖生态用水占流域规划中生态用水较大比例,如何保证乌伦古湖生态用水成为流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伦古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突出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如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则尤显重要和紧迫。随着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流域水循环从自然模式为主转化为以人工模式为主,水循环规律得到极大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乌河流域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已成为我国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超载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下游用水矛盾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入湖水量骤减。乌伦古湖生态用水占流域规划中生态用水较大比例,如何保证乌伦古湖生态用水成为流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内蒙古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研究了系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与协同关系.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采用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手段进行分析,突出工程、水源、用水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建立面向实际、面向对象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数学模拟模型,对干旱区以及重要城市、灌区进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为内蒙古干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了城市化的发展态势,牢牢把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指导思想。而新疆城镇化远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但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对新疆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根据国家对水资源的分类来研究城镇化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新疆城镇化建设中与新疆用水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运用eviews7.0处理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生态用水不是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不会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高而增高或减少。但城镇化率是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减少0.91%;工业用水增加3.7%;生活用水减少2.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分不足是限制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生物节水是实现进一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键环节和潜力所在.就作物WUE的内涵和不同品种间WUE差异的生理生态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WU的研究方向.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机理和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与指标体系,为培育高WUE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并分析延边州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延边州2006—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延边州各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水资源基础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间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分析年份延边州平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9.77×10~4、19.95×10~4、18.36×10~4和2.07×10~4 hm~2,占水资源总生态足迹的71.2%、14.2%、13.1%、1.5%;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的变化趋势类似,波动显著;10年间延边州水资源消耗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延边州8个县(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生态用水是为维持生态与环境功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供给的水量。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用水对于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塔里木河流域在水资源统一管理后生态用水是否得到保障,本章基于流域三源流及干流的河损量及生态引水数据确定其生态用水量,并结合规划的年度生态用水指标,将源流生态用水与规划生态用水指标对比分析,明确生态用水保障程度的变化。以期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匮乏,其中农业用水占中国总用水量的80%.且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此.研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途径,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保障粮食安全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资源匮乏,其中农业用水占中国总用水量的80%.且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此.研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途径,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保障粮食安全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生态足迹法和相关分析,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各县市之间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对2000—2015年延边州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值为1.328 6×10~6hm~2,农业用水足迹、工业用水足迹、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452×10~5hm~2、2.128×10~5hm~2、1.158×10~6hm~2、1.591×10~5hm~2、1.15×10~4hm~2,农业用水比重为71.1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并在2008年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趋势趋于平缓;2015年,延边州8个县(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影响延边州水资源总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有人均用水、农业用水、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绿洲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叶尔羌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与绿洲生态的耗水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水资源分配中应增加生态用水比例,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订灌区用水限额,并提出了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水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水管理是整个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实行计划用水,充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调配灌溉水量,及时组织田间及用水单位科学用水及排水工作,为农作物生长、生态绿化、改良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对城乡人畜饮水、生态用水提供科学保障。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工程计划用水与科学调度,以期为水利工程的科学运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石门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不足的同时,提出灌区要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逐步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走以蓄积利用地表径流为主,天上降雨、地下井水、土壤持水多源互补,生产、生活、生态多用途兼顾,通过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配套的组合体系,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方面从输水、配水、灌水、作物根系吸水与作物在水分参与下形成产量等环节入手的综合节水体系,推动用水制度与用水方式的变革,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推进节水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东乡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灌溉农业大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县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全县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对关中地区及各地市1994-2008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并与陕西省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核算期内,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比较稳定,平均为0.704 5hm2/人,各市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平高低依次为咸阳>渭南>铜川>西安>宝鸡>杨凌;在核算期内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大,平均为0.196 0hm2/人,与陕北、陕南相比是陕西省最低的;在核算期内,关中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均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赤字平均为0.507 7hm2/人;各用水账户中,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林渔牧副业用水)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80%以上。【结论】陕西关中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必须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水价格体系,实施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减小生态赤字,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从我国目前干旱区情况看,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干旱区水利生态现出发,分析了我国21世纪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