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皖南宣州马尾松林设立标准地,通过冬前放菌,定期调查、取样和检测,并以酯酶同工酶技术鉴别株型,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皖南林区越冬马尾松毛虫种群中的宿存,评价了“带菌越冬”措施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冬前放菌后,白僵菌可在寄主表皮及其林区环境中越冬宿存,但对松毛虫春季发病没有明显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林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白僵菌不同方面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筛选,认为酯酶同工酶图谱对菌株的鉴定具有实用价值,并将之应用于林间菌株的检测。释放菌源可在林区冬春季宿存,但未能引起马尾松毛虫疾病流行和大量死亡。林间放菌可掌握下列时相:江南林区,可在3月下旬或6月下然至7月上旬,最好是在夏季进行;而江淮林区应抓住6-7月多雨季节放菌;具体时间应选择幼虫3龄或4龄初期,最好在雨天间隙,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尾松林释放含孢量为82亿/g的白僵菌[Beauueria bassiana(Bals.)Vuill]粉的试验结果表明:放菌量在22.5kg/hm2时,林间孢子量在500倍显微镜下观察,每视野达28~38个,使第2代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带菌越冬,或抓住4龄前幼虫抗性弱这一薄弱环节释放白僵菌,可提高白僵菌感染机率,致使越冬代幼虫感病死亡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影响因素与用药时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两个林区,于冬季和春季释放白僵菌粉,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的幼虫;结合地理环境,气候及寄主生理状况等因素,对防治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地理带冬春的气候条件不太适宜白僵菌孢子的萌发和致病。因而,应该选择6月份多雨季节,第一代幼虫3龄初期作为防治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南平市延平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发生趋势,为当地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近10年延平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总结当地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近10年来马尾松毛虫在延平区呈周期性波动趋势,间隔3~5 a爆发一次,主要以轻度危害为主,2015年全区危害等级保持在中度水平,2011、2019年延平区存在局部大面积的重度危害。使用含孢量为10×10~9个·g~(-1)的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接种后,喷粉处理5 d时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72.8%,14 d的死亡率为83.7%,校正死亡率为87.6%;喷雾处理5 d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64.5%,14 d的死亡率为79.3%,校正死亡率为82.8%。林间防治试验中,在幼虫越冬期按1.125 g·m~(-2)进行防治,施菌14 d后,防治效果可达85.3%。[结论]采用两种剂型白僵菌处理后,喷粉方式接种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喷雾处理,且死亡速度较快。林间防治可显著降低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虫口密度。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可有效保护南平市延平区松林健康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对以不同放菌量和放菌频度进行接种式施放球孢白僵菌的12个样地中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系统调查。以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R和优势度指数D做为属性,探讨不同放菌量和放菌频度对林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松毛虫持续控制的关系,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确定最佳放菌方案。  相似文献   

7.
共毒系数分析表明,绿僵菌和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比单独使用提高了1.75倍.林间防治试验结果也表明,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马尾松毛虫天敌昆虫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年应用接种式放菌的林地进行马尾松毛虫天敌昆虫群落调查发现,林区内存在着丰富的松毛虫天敌昆虫群落,其中以松毛虫幼虫期最为丰富,种类最高可达9种;卵期次之,可达4种;蛹期1种.在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最丰富时,可在林间同时出现13种松毛虫天敌昆虫.天敌昆虫群落呈现出时序变化的特征.与对照区相比,接种式放菌对天敌昆虫影响小,能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12个酯酶型的16株白僵菌进行了毒力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酯酶型株系对松毛虫的毒力差异显著,LT50可相差数倍;同一酯酶型株系经不同寄主转移后,其毒力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如从松灰象甲上分离出的不同酯酶型的2株白僵菌[MGS980404-21(酯酶型05),MGS980510-06(酯酶型06)]和人工释放的酯酶型02菌株Bb13毒力都很高,而从松灰象甲分离出的与释放菌株属同一酯酶型的另一个菌株MGS980507-34,毒力虽然很低,但却是林间最常见的流行菌株.上述结果理解为白僵菌在林间的宿存,尤其是它在松毛虫低虫口状态下能在林间长期宿存不绝的原因,以及对于从林间采集筛选高毒菌株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球孢白僵菌对非目标无脊椎动物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大面积、长期放菌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无脊椎动物致病性的评价方法。春季在连日高湿(RH>90%)的马尾松纯林中释放超高剂量孢子粉(每667m 2用量为100g,每g含孢量>1000×10 8),1个月后目标昆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wspunctatus)感病死亡率达98.2%,对非目标昆虫则影响极小,只在试验区及隔离区内各发现1头螺纹蓑蛾(Claniacrameri)感病虫尸,这表明放菌未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此外,还在皖南几种类型白僵菌防治区内共设立9块标准地,1992~1995年每月1次调查非目标无脊椎动物感病种数、个体数及百分率。发现罹病物种数<0.95%,罹病个体数<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