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对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和生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9种,隶属5目15科34属.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万泉河水系有27种,多于昌化江水系的25种和南渡江水系的21种,植物食性占12.82%,动物食性占23.08%,杂食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对广东西部山地森林溪流进行鱼类调查,发现广东西部山地森林溪流有鱼类58种,隶属5目13科46属,鲤科鱼类是最大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主体,其优势种为宽鳍、拟细鲫、侧条光唇鱼、北江光唇鱼、麦穗鱼、泥鳅、横纹南鳅、东坡长汀品唇鳅和方氏品唇鳅.鱼类群落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杂食性鱼类有22种,占总种数的37.93%;植物食性鱼类有8种,占总种数的13.79%;动物食性鱼类和碎屑食性鱼类各有14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4.13%.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对江西井冈山境内鱼类资源进行了本底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1062尾,经鉴定有鱼类39种,隶属4目12科32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24种,占此次调查井冈山鱼类物种总数的61.5%,以鲤形目鲤科的泥鳅、侧条光唇鱼和鲫鱼在区域内分布最广,在井冈山主要溪流均有分布.鱼类群落以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为主,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3%;其次是动食性鱼类,占总种数的48.7%,此次未捕获植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从区系分析结果看,井冈山地区鱼类种类分为5个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和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较多,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46.2%和30.8%;其次是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12.8%,南方山地和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较少,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1%和2.6%.与以前研究结果相比,此次调查新记录鱼类17种;同时,有15种鱼类在此次调查中未采集到.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水分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65-6268,6294
按照二名法和水产动物的食性及所生存的不同生境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水分含量.按照动物学分类,水产动物主要分为鱼类、节肢类和爬行类等;按照生存的不同生境,可分为淡水类和海水类;按食性的不同,可分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和滤食性.对不同类的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水分含量进行比较,以期为广大的水产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保护黄河洽川段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于2012-2013年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对洽川段的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段水生植物有42种,隶属26科36属,挺水植物中的芦苇、香蒲、莲是主要植物种群;漂浮植物中的浮萍类次之,而沉水植物群落匮乏、品种稀少;鱼类共采捕到39种,隶属5目13科,其中鲤形目鱼类数量占调查总数的61.54%。洽川段鱼类占黄河水系鱼类种类的26.72%,新增鱼类有8种,主要是近年来沿黄两岸养殖引进的新品种。结果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1-2013两年时间针对性选择示范区不同地点(江外滩和江心洲)人工干预形成的不同林龄组杨树林地(滩涂疏林、2008-2009年林、2006年林、2005年林和1989-1990年林)以及自然沼泽湿地、芦苇地等不同生境类型,采用样带法开展鸟类群落调查,研究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4种,隶属于13目34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安徽省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安徽省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示范区鸟类以雀形目鸟类最多,为19科48种,占鸟种总数的57.14%。食性集团以食虫鸟(32种)、肉食性鸟(20种)和杂食鸟(19种)种数居多,分别占总鸟类种数的38.1%、23.8%和22.6%,食物资源类型决定了各生境鸟类食性集团的组成。沼泽湿地鸟类总种数和密度均最高,芦苇地最低,其中,各生境鸟类密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鸟类多样性指数增大,滩涂疏林全年鸟类多样性仅次于成熟林, 但以沼泽湿地的最高。全年鸟类多样性在各生境中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全部生境鸟类多样性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在各季节中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鸟类多样性特征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和植被类型相关。还就抑螺防病林工程对鸟类群落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其生态保护措施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南河新津段流域生境现状并对其水域内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为岷江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分别于9月,11月,4月和7月4次对南河新津段水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通过雇佣当地渔民,在3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捕鱼,将渔获物带回实验室,进行业内鉴定。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流域生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结果】4次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5目、10科、28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占南河河段鱼类种数的55.88%。鲇形目10种,占鱼类种数的29.42%,鲈形目3种,占鱼类种数的8.82%。鲟形目和合鳃鱼目均各有1种,占鱼类种数的2.94%。在渔获物中,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所占比例最高,是南河流域优势种。南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丰富,夏季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138,高于秋季香农多样性指数(1.956)。在前两个采样点中采集到云斑尖塘鳢、彩鲫及巴西红耳龟等养殖逃逸种。不同季度之间的渔获物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各个采样点夏季鱼类种数较高,而冬季鱼类种数最低。且在不同采样点,渔获物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永兴镇主要以棒花鱼等小型鲤科鱼类为主;新南河大桥采样点靠近城镇,由于水域保护区的建立,因此该点鱼类种类较多且以个体较大的大型经济鱼类为主,如鲤、鲫等;而观音寺则出现放流种彩鲫。【结论】说明保护区的建立对鱼类资源保护具有显著作用,人工放流需要科学管理和引导,同时务必关注新品种的引进与逃逸控制。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的鱼类资源情况,为丹江口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2种,分别隶属于5目11科4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71.0%,鲇形目和鲈形目分别占11.3%。喜流水型鱼类有15种,占丹江口水库鱼类总数的24.2%;喜静水型鱼类共40种,占64.5%;静水生活、流水繁殖型鱼类有7种,占11.3%。对2013年10月份采集的42种渔获物进行分析发现,共采集渔获物8 253尾,总质量为74.30 kg,其中鲤形目最多,占65.36%,其次是鲇形目和鲑形目,分别占13.19%和12.10%,鲈形目占9.35%。从体长组成来看,体长13 cm以下的占95.94%,而体长超过30 cm的鱼类仅占0.19%。可见,丹江口水库鱼类规格偏小,大中型鱼类数量少。  相似文献   

9.
梯级开发对北盘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产漂流性卵鱼类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的生境条件。共采获鱼类45种,其中在流水河段采获鱼类24种,大多数为喜流水生境鱼类;在库区河段采获鱼类21种,喜静水或缓流鱼类12种,喜流水鱼类9种,董箐库区喜流水鱼类种类及比例明显高于光照库区;北盘江中下游新记录鱼类25种,其中11种为喜静水生境鱼类。结合历史资料,北盘江中下游分布鱼类有78种,分属4目15科64属。从渔获物分析来看,流水河段受梯级开发影响相对较小,成为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域,但资源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库区水域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仍有少量分布,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喜静水生境鱼类在库区鱼类组成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一些急流或流水类型鱼类可能退出库区水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海域鱼类资源增殖效果及礁区生境动态变化,为人工鱼礁的合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及2009年8月、2016年5月,采用拖网调查方式对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进行本底和跟踪调查,分析游泳生物种类组成、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变化,确定优势种和群落特征指数,并通过礁区和对比区生态能质变动趋势分析礁区生态效应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调查共采集游泳生物71种,经鉴定隶属于8目34科46属,其中鱼类36种,占50.70%;甲壳类32种,占45.07%;软体类3种,占4.23%。礁区鱼类占比从39.13%提高到63.89%。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在投礁后明显增加,礁体的投放吸引了中下层鱼类聚集。根据优势种分析结果可知,中下层鱼类为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主要优势类群。短吻鲾和二长棘鲷等鱼类成为礁区及其临近海域的绝对优势种类,本底调查中的优势种如黄斑蓝子鱼等大鳞舌鳎等优势度降低。群落特征指数T检验结果表明,礁区与对比区丰富度指数为极显著差异(P<0.01);礁区生态能质值显著高于对比区(P<0.05)。【结论】人工鱼礁区建设对有效影响范围内鱼类资源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人工鱼礁为基础、资源修复为关键的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为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5年9月(秋季)和2016年3月(春季)以拖网船对保护区海域进行拖网调查,运用生物量和丰度法对渔获组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调查海域内鱼类资源生态特征指数,并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评估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两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13目37科51属.2015年9月(秋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1.63 g/m2,平均丰度177.9×10-3尾/m2;2016年3月(春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0.43 g/m2,平均丰度25.2×10-3尾/m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为春秋两季共有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3项生态特征指数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2015年9月(秋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下,W为负值(-0.068),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2016年3月(春季)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上,W为正值(0.056),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结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现存资源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渔业资源有所衰退;鱼类群落结构在秋季受外界干扰较明显,春季则趋于稳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虽然目前尚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育,但今后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而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估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结合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探究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了24个采样位点,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采样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环境DNA数据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计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鱊 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梓桐核心区水域的鱼类资源按季度进行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ABC曲线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43种,隶属4目8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5.12%);以中上层、杂食性、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Margalef、 Simpson、 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两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7~5.01、0.68~0.89、1.79~2.55和0.61~0.84;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且在多数情况下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千岛湖保护区内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的状况,而且可为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提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对八仙山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13号,经鉴定为7种,隶属2目、3科、7属。鱼类种类不多,但区系构成复杂,以北方平原复合体和古代新第三纪复合体为主。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鱼类多样性存在空间差异,与水生植物和底质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7.
长江近口段近岸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长江近口段近岸鱼类群落多样性现状,于2017年在南通和常熟江段开展了鱼类周年调查,统计分析了主要群落参数及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隶属于8目16科49属,优势类群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及渔获尾数占比分别为70.97%、14.52%)、杂食性鱼类(占比分别为53.22%、71.01%)和底层鱼类(占比分别为46.77%、17.92%),渔获规格上以均重小于50 g的小型鱼类及幼鱼占优势,物种数及尾数占比分别为59.68%和37.59%。Margalef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C)和Pielou指数(J′)的变幅分别为0.97~6.32、1.15~2.92、0.00~0.33和0.72~1.00,就群落多样性水平而言,时间特征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空间特征则表现为常熟采样点高于南通采样点。长江近口段近岸渔获尾数同样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夏季的渔获尾数最高,冬季最低。聚类结果表明鱼类群落在相似度44.34%时被划分为2个类群,群落差异更多的来自于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整理1983~1986年采集的渤海鱼类复殖吸虫标本,共发现复殖吸虫14科48属84种,主要分布在内海的塘沽、秦皇岛、黄骅等地。复殖吸虫多样性分布特征呈现由内海到外海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受物种数、优势种的聚集强度、鱼类多样性、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4—2016年对鳌江流域干流和河口近海鱼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08种(含亚种),隶属于16目42科97属,其中干流55种(含亚种),河口及近海63种(含亚种),干流和河口均出现的有9种;结合文献资料,鳌江共记载有鱼类119种(含亚种),隶属于16目43科100属。鳌江干流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1种,前5位依次是宽鳍鱲、子陵吻鰕虎鱼、中华花鳅、麦穗鱼、鲫鱼,多度小于0.1%的有25种;河口近海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4种,前5位依次是拉氏狼牙鰕虎鱼、棘头梅童鱼、中华栉孔鰕虎鱼、龙头鱼、中国花鲈,多度小于0.1%的有33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鳌江干流鱼类种类多样性一般,河口近海较高。鳌江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多样,鱼类群落定居性与洄游性分布比例差异不大,其营养结构以肉食性与杂食性种类为主。过度捕捞、河口水体污染、航道整治、无序挖沙等因素是影响鳌江鱼类群落变动、威胁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