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地区间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近些年来政府为了加快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乡村治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精准扶贫对乡村治理理论与治理路径进行了调整与创新,有效推动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治理。基于此,本文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刻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精准扶贫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贫困县的乡村治理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贫困问题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精准扶贫建立在对以往扶贫工作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治理贫困的重要创新机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层出不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通过对精准扶贫视域下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的研究,以此促进精准扶贫进程在新时代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以及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位,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介可以起到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和普及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政府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历史等原因,社区并未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文主要阐述了社区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以及目前我国社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导致出现服务质量低下、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交易成本加大的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针对目前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理念。整体性治理是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而提出的治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跨越各部门之间的边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以实现政府目标。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着我国社会发展各方面,近年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生产者、媒体、政府等社会各主体协同配合,协同联动。本文从"三聚氰胺"事件出发,指出综合性防控的重要性,从生产过程和多主体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以期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实现有序管理与调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一流大学,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围绕高校治理这一中心,立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三个基本点,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不平衡""治理能力低水平"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政党(领导)+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党领导能力、政府管理能力、高校办学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既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重大考验的民生问题。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创新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制度等方面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和创新提出了措施,旨在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频出、事故多发,绝非偶然的现象与发展的常态,其间表现出典型的演化特征并存在深刻的内在机理。深入剖析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积极借鉴国外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实现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善治需要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改革政府监管体制、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和健全制度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6月10日上午,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的2014年甘肃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保障食品安全既是一项责任重大、十分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扎实推进的艰巨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全省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全省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推进食品监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已经远非传统的监管结构和理念所能应对。面对数量庞大的监管客体和稀缺的公共执法资源,食品安全必须引入治理理念,由"单一主体监管"向"多元主体治理"转变、由"单一途径监管"向"多元机制治理"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公众参与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互动,三者间的信息互动、行为约束互动、激励惩罚互动是食品安全协同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管理的原则包括: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政府主导;与国际接轨;重视从源头治理.对策建议有:建立有效的责任政府、重视企业和行会的自律、加大对农产品源头治理的力度、培育相关的中介组织、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张平军 《甘肃农业》2013,(23):49-51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目前总体稳定,但问题仍然不少。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企业投入及其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薄弱环节,同时社会道德滑坡、企业诚信缺失等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是我国政府目前着力改进和加以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互联网+"背景下衍生的网络餐饮行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多起外卖安全事件的曝光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网络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上。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的复杂性,加上网络餐饮业的特殊性,原有的政府为监管主体的监管方式严重滞后于我国消费者对网络餐饮业安全食品的强烈需求。面对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困境,推进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监管路径,完善由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外卖小哥"、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监管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的农副产品安全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政府、社会、市场都是参与者。农副产品安全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性、内容广泛性与成员的强认同感等特征,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农副产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在意识形态上培育社会共识和合法性认同,在管理上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对流循环,准确定位,在行为上提升公民能力,形成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精细化扶贫,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将成为未来中国扶贫开发的主要趋势。精准扶贫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强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最终促成一个整合各方利益制衡格局的新型精准扶贫模式的形成。分析了当前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包括加强法律政策保障、构建协同共扶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等在内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32-134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已成为我国政府未来治理贫困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全国各省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切实做好本地扶贫工作。以陕西省镇坪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在精准扶贫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久的问题。本文对食品厂商、政府和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多重博弈行为分析,在得出相关命题之后,就强化食品安全规制、完善食品产业治理结构,规范消费者、厂商、政府和中介机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提出实现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原则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近年来食品安全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作了一些方向性、思路性的规定,笔者试将其总结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全程全面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分工协作监管、地方政府负主要监管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提高政府绩效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式,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改革。公民在基层政府绩效管理中有最真实的感受、是公共政策的受益人也是主要作用对象,基层政府与之联系密切,因此加强我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估科学化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这与我国社会目前的基本矛盾变化相适应,与建设使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相一致,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本文从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对比我国公民参与现状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灾害损失严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本文在综合考量地域、生态、民族等要素属性的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自然灾害治理的基本向度是从"碎片化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治理方略是以"人、文、地、产"为着力基点,建设立体式防灾减灾体系;治理机制是构建涵盖政府、农户、社会等力量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