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汇流计算中,经常采用的有等流时线法、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但是各个方法各有利弊:等流时线法将水体视作刚体而忽略了水体之间的交换;单位线法认为流域上净雨均匀;瞬时单位线法则是单位线法历时趋于零时的体现。在本文中将对三种方法的内涵及关系加以概括并将提出一种瞬时单位线的改进方法,在通过瞬时单位线法对相关流域地面的净雨汇流计算的时候,要先把基本单位变为十毫米的使用单位线,在开展相关汇流的计算工作。在实践中可以直接通过基本单位线的方式对具体的地面净雨汇流进行相关计算,此种形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地形地貌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R-V GIUH),为提高临界雨量计算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经水文分析后计算得到地貌参数,并结合水动力参数建立R-V GIUH,利用实测的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基于汇流模型的计算结果,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进行临界雨量的计算,并以陈家河流域为例进行临界雨量的实例分析。【结果】利用建立的R-V GIUH,计算得到陈家河流域的霍顿(Horton)河数率为4.20,河长率为2.66,面积率为3.11。利用建立的汇流模型计算得到1%,2%,5%,10%,20%频率对应的洪峰流量分别为436.7,340.3,233.0,163.2和99.5m~3/s,在地貌瞬时单位线法得到的频率-洪峰流量(P-Q_(mp))关系曲线上推求出成灾频率为1.75%,进而计算得到土壤含水量50mm、降雨历时为1,3,6,12,24h时对应的临界雨量分别是52,90,104,125和152mm。【结论】R-V GIUH建立在DEM的基础上,能够很好适用于资料匮乏地区的汇流计算,并且有效提高了临界雨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计算无资料地区洪峰流量时,采用Excel自带的函数计算瞬时单位线的S(t)曲线的办法,并在推理公式法成果对比中通过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单变量求解。实践证明,该途径计算准确、快捷、规范,在水文计算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8.3洪水是汤河流域有资料记载以来最大的洪水过程,降雨量大且集中,是汤河流域宝贵的洪水资料。在预报作业时,产汇流精度均偏低,为了提高水库将来预报精度,有必要对产流和汇流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增补新的单位线,完善汤河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历史洪水调查法、地区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以及综合单位线法是中小型水库设计洪水的四种主要计算方法。文章选用设计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推理公式法和综合单位线法,结合湖南省某中型水库的计算实例,探求比较两种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使设计结果更具合理性,提升其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随机理论方法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模型中的参数是对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得到的,因此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针对模型参数的随机性问题,文章以Nash模型为基础,应用随机理论对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将参数k作为随机变量引入到了Nash模型中,建立了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模型,并对模型参数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进的情况推导出了随机S曲线的均值和方差的一般表达式,将其应用于襄阳-皇庄的汇流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能为实际应用中估计各种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貌气候单位线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在计算机上根据地形图进行流域沟系图的绘制,并自动提取各种地貌参数,推导出一种地貌气候单位线汇流模型.经实例验证,本汇流模型算得的流域出口流量与实际观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河道洪水演算很复杂,但如果用“调蓄经验单位线”方法,将会有许多好处:参数可以从洪水过程线上直读,不限制演算时段的长度,不限制演算河段的长短,无S曲线或汇流系数表。输入、运算和打印仅17行程序。实例表明,洪水预报精度改善,同时有0.5Δt的预见期。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洪水预报的模拟精度,解决因降雨导致的汇流非线性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坡面流速的时变分布式单位线,并将其集成于中国山洪水文模型CNFF-HM的框架下。通过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8个典型流域选取358场洪水进行率定与验证,对比分析了时变分布式单位线与时不变分布式单位线对洪水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变分布式单位线比时不变分布式单位线的模拟效果更好,合格率评估等级更高,NSE均值在0.7以上,且流域面积越小,时变分布式单位线的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现有文献用滑移线法求解正挤压实心件的单位挤压力,存在一些模糊概念。对此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求解单位挤压力的准确方法。该法概念清晰,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1.
用滑移线法解正挤压实心件的准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文献用滑移线法求解正挤压实心件的单位挤压力,存在一些模糊概念。对此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求解单位挤压力的准确方法。该法概念清晰,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 000等高线生成2 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坡面产流汇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区流域雨水坡面产流、汇流及侵蚀特点,采用单元子流域的概化方法,把小流域概化为若干子流域,考虑流域降雨及下垫面条件的空间变化,建立了流域坡面产流、汇流模型,并得到了不同降雨历时的坡面流运动波模型的近似解。通过对坡面产流方式的分析,得到了坡面水力侵蚀区以“蓄满产流”为主,而重力侵蚀区以“超渗产流”为主的重要结论,对扩展山区小流域雨水集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胡塬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以理正渗流分析计算软件为计算平台,利用土工试验资料和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渗流计算的边界条件、计算参数等,建立淤地坝计算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死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渗流均从下游坡面出逸,浸润线均从下游坡面逸出,坝体存在渗透安全隐患。应选择适合的控制渗流措施,以便解决工程渗漏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丹东市独木桥河水毁修复工程是保护沿河居民和工矿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程,本文采用面积比法和无资料法对比分析了该工程的洪水调节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资料法更适合该工程的洪水调节计算。  相似文献   

18.
流域产流为流域内的降水量扣除各种损失之后的剩余量。流域汇流为流域内一次降水形成的净雨转换成流域出口断面处流量汇集过程。产流的损失主要包括植物截留、洼地填蓄、下渗、蒸发等。流域汇流包括坡面水流、壤中水流、地下水流以及河道水流等多种水流的汇集。本文对流域产流、汇流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产流、汇流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谈到了对汇流原理的认识。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舟  张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37-11640
利用2007年7月淮河流域常规站、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选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的面雨量实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泰森多边形法和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同时,将自动气象站、自动雨量站以及常规站点进行合成,用合成后的站点雨量计算的面雨量与常规站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站点密度及站点分布对流域面雨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雨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利用地形图矢量化等高线制作DEM的过程以及利用坡面径流模型提取沟谷线的原理。借助GIS软件,以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区为例,完成了研究区的DEM建立与沟谷线的提取,并指出了研究结果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