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钾素平衡和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的实地观测,研究种植方式、施肥方式和等高植物篱条带3种农艺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平衡和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收获玉米带走钾192.41 kg/hm2,水土流失带走钾15.56 kg/hm2;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收获玉米带走钾126.08 kg/hm2,水土流失带走钾538.06 kg/hm2.等高种植增加收获玉米带走钾素12.70 kg/hm2,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356.82 kg/hm2;平衡施肥增加收获玉米带走钾素61.59 kg/hm2,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47.97 kg/hm2;等高种植和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117.71 kg/hm2;顺坡种植和习惯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518.14 kg/h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坡度为14.6°的径流小区进行实地观测,研究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玉米吸收氮素达到流失总量的99.42%,土壤侵蚀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48%,径流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10%;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玉米吸收氮为流失总量的79.36%,而土壤侵蚀流失氮占到流失总量的20.22%,径流流失氮占流失总量的0.42%.等高种植比顺坡种植增加玉米吸收氮7.86%,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74.30%,减少径流流失氮29.31%.等高种植+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3.32%,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86.61%,减少径流流失氮达56.10%;顺坡种植+习惯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4.4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96.51%,减少径流流失氮60.94%.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加玉米吸收氮41.2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19.38%;减少径流流失氮9.38%.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坡度为146°的径流小区进行实地观测,研究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玉米吸收氮素达到流失总量的9942%,土壤侵蚀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48%,径流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10%;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玉米吸收氮为流失总量的7936%,而土壤侵蚀流失氮占到流失总量的2022%,径流流失氮占流失总量的042%。等高种植比顺坡种植增加玉米吸收氮786%,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7430%,减少径流流失氮2931%。等高种植+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332%,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8661%,减少径流流失氮达5610%;顺坡种植+习惯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44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9651%,减少径流流失氮6094%。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加玉米吸收氮412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1938%;减少径流流失氮938%。  相似文献   

4.
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 a进行观测,研究玉米-油菜种植模式下,6种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黄壤坡耕地产流系数为15.1%~20.1%,平均18.1%;氮肥流失系数为0.81%~1.34%,平均0.99%;径流氮输出以颗粒态氮所占TN比例46.9%最高,可溶性总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TN流失的31.1%。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的耕作管理措施截流效果、氮输出控制效果最佳,产流量较CK减少25%;氮肥流失系数最小,为0.81%;TN平均输出总量最小,为4.63kg·hm-2。顺坡常规耕作条件下,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径流量相当,TN输出量减少23.2%;优化施肥条件下,横坡垄作较顺坡常规耕作径流量减少6.7%,TN输出量减少7.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条件下,秸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4.8%,TN输出量减少3.4%;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较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11.6%,TN输出量减少6.8%。横坡垄作、优化施肥、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是控制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中氮输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高种植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梁正蓉 《农技服务》2010,27(8):997-998
实施了《贵州省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高种植技术集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生物栅篱植物护埂,形成挡土的栅篱植物带,在生物栅篱的拦截阻挡和栅篱植物根系固结土壤的作用下,极大减缓地表径流,减小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在生物篱梯化护埂的基础上,配套横坡垄作由于垄面有一定的高度,起到拦截阻挡泥沙和水分的流动,有效减少减缓地表径流和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从而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在8°坡的坡地上利用黄花菜或紫花苜蓿梯化护埂,可减少地表径流77.7%~82.8%,减少水土流失68.9%~86.2%,减少N、P2O5、K2O养分流失93.82%~93.74%,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72.26%~80.67%。在15°坡的坡地上利用黄花菜或紫花苜蓿梯化护埂,可减少地表径流72.7%~78.6%,减少水土流失76.6%~85.1%,减少N、P2O5、K2O养分流失90.05%~96.01%,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95.03%~97.28%。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济植物篱横坡种植,与传统的农民习惯种植方式相比,可减少土壤流失53.6%~65.63%,减少径流量40.37%~43.77%,配合平衡施肥及合理密植,可提高坡耕地玉米产量31.9%~35.21%.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于2007年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同量氮肥,氮收获指数(NHI)分别提高了4.4%,5.6%,3.7%和1.9%;子粒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6,0.6,0.6和0.7 g·kg-1;子粒产量分别增产了5.8%,9.5%,10.1%和9.0%;夏玉米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23.8~121.4 kg·hm-2.初步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改善了子粒品质,减少了0~200 cm土层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豫北秸秆还田配施纯氮以90~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氮素是限制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养分因子,不合理施氮不仅难以增加小麦产量,还会造成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氮素损失增大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优化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解决旱地小麦不合理施氮问题,对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平衡土壤氮素携出,以稳定作物产量、培肥土壤和调控硝态氮残留为目标,对现有的土壤硝态氮监控施氮方案(施氮量=作物目标产量需氮量+肥料氮素损失量+收获/播前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55.0/110.0 kg•hm-2)-环境氮素投入量-秸秆还田带入氮素量-种子带入氮素量-生长季土壤氮素矿化量-收获/播前1 m土壤硝态氮)进一步优化,得出公式:施氮量=作物目标产量需氮量+收获/播前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55.0/110.0 kg•hm-2)-收获/播前1 m土壤硝态氮。应用这一方法在西北典型旱地冬小麦种植区渭北旱塬两年6县30个地块布置田间试验。【结果】在该区域由于不合理施氮或没有规范的氮肥推荐方法,不同试验地播种前1 m土壤累积硝态氮积累量变化较大,介于34.2-708.4 kg•hm-2,平均为165.2 kg•hm-2,其中有17块在小麦播种前超过110 kg•hm-2。优化后的监控施氮技术确定的小麦氮肥用量介于30.0-247.3 kg•hm-2,平均为128.4 kg•hm-2,较农户习惯氮肥用量(171.6 kg•hm-2)减少25.2%。监控施肥和农户习惯施肥的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 658和5 489 kg•hm-2,籽粒氮含量为20.8和20.3 g•kg-1,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监控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4.0%(由46.3%提高到57.3%)和130.1%(由34.9 kg•kg-1提高到80.3 kg•kg-1)。收获时,农户习惯施肥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介于17.4-203.4 kg•hm-2,地块间变幅大,平均为70.6 kg•hm-2;而监控施肥介于15.6-113.9 kg•hm-2,平均为51.4 kg•hm-2,稍低于预期的55 kg•hm-2的目标。在降水较多的夏闲期,优化的监控施氮技术可使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淋失减少47.9%。【结论】优化后的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可以方便地确定和有效调控氮肥用量,稳定小麦籽粒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溶。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多山省份,坡耕地比例大是造成云南省农区土壤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云南坡耕地具有流失量大、发生范围广的突出特点。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和条带植物篱技术,可以有效阻止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水平,发现氮肥后移,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的氮量,后期分蘖增加、最终收获穗数增加,水稻的中后期叶色加深,水稻孕穗结实期光合能力强,水稻结实率提高6.64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02g,实际施肥总量比常规少37.17kg·hm-2、实际施氮总量比常规对照少7.17kg·hm-2,而水稻地上吸收氮素量多28.18kg·hm-2,氮肥的表观利用率高27.21百分点、实际产量增加453.4kg·hm-2。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阐述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引进了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重现性等优点的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研究坡耕地土壤产汇流规律和侵蚀规律。根据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产汇流情况,统计张毕山、吉科等5个小流域坡地试验小区和坡改梯后梯地试验小区共59场次模拟降雨试验数据,分析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坡改梯后梯地土埂发挥了拦蓄雨量作用,强化了降雨入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暴雨地表径流形成,土壤流失量和侵蚀强度得到了明显的缓减,蓄水保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水土流失论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15.
屈建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43-7644
沟蚀是水力侵蚀中常见的侵蚀形式,对土地的破坏程度更为严重,在河南省黄土丘陵区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危害。从分析侵蚀沟道现状、成因和危害等问题出发,结合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和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提出侵蚀沟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姚安县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上游云南紫色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系统类型增加,较稳定和趋于正向进展演替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面积扩大,人为重点修复生态系统类型的立体垂直结构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土壤侵蚀减弱,森林覆被率提高,修复效果明显.干扰荒草地、人工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措施的土壤流失量3年内分别减少46.9%-50.1%,49.6%-59.3%,29.5%-66.4%和65.1%-76.1%.  相似文献   

17.
张云  曹言  王杰  张雷  戚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6,(33):170-174
根据2008—2012年云南省23个土壤墒情站点土壤含水量和日降水数据,研究土壤墒情与降水、温度的关系,并基于土壤相对含水量分析云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大值与降水关系显著,均出现在6—8月,且基本滞后降水最多月份1个月,其出现时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推迟的变化趋势;而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小值与气温关系显著,均出现在3或4月,其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旱季(11月—次年4月)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致。云南省干旱主要发生在1、3、11和12月,其中11和12月旱情最为严重;在空间分布上,1和3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尤其是滇西南、滇西北和滇中,11和12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尤其是滇中和滇东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金沙江流域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拔2000m的半山区进行,在坡耕地建立了不同组合模式的退耕还草试验,通过持续两年的试验,实地观测和分析了不同混播牧草组合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组合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它混播组合。人工混播草地与撂荒坡地相比较,土壤含水量增加4.07%~13.13%,毛管孔隙度增加3.84%~28.35%,土壤容重减小0.3~0.46g/cm3,土壤渗透速率提高0.83~2.64mm/cm,土壤完全崩解时间延长219~583h。容重和总孔隙度间的相关性最强,R2=0.5795;毛管最大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间相关系数为R2=0.8909,土壤饱和持水量与总孔隙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6075。退耕草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水土流失资料进行观测,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了降雨因子与产流、产沙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该小流域治理前后各降雨因子对径流量、泥沙量的影响的关联序基本不变,降雨复合因子PI30,PI60,PI10 是影响产流、产沙的主要因子,降雨量是影响产流、产沙的第2因子,雨强对其影响居第3,降雨历时对小流域产流、产沙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