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黑龙江省饲草高粱的种植,促进畜牧业发展,对健宝和龙草1号2个品种分别进行不同刈割次数的产量和刈割后不同追肥水平下肥效利用率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宝刈割1茬的产量高于刈割2茬产量,龙草1号刈割2茬的产量高于刈割1茬产量;健宝刈割1茬和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龙草1号刈割1茬追肥8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农艺性状方面,二者再生和分蘖能力强,抗病、抗倒伏,都是优良的饲草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次刈割时期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二次刈割选择适宜品种与刈割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苏科甜1号和生育期偏迟的YT003和辽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收获刈割时期为副区,分别在生长第75(早)、90(中)、105(晚)d头茬刈割,第165 d第2次刈割;以一次收获作对照.收获时测定不同处理甜高粱的农艺性状、饲用产量与品质.[结果]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二次收获时均处于抽穗期或抽穗后期.各品种的株高在二次刈割处理的头茬表现为早<中<晚期处理,二茬则表现为早>中>晚处理.各品种采取二次刈割处理时无倒伏现象.各品种二次刈割头茬与二茬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均较一次收获高,而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一次收获低.除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二次刈割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的鲜干重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的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主效应均显著高于二次刈割晚期及一次收获处理(P<0.05),其中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的各产量指标较辽甜1号和YT00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中,采取二次刈割时宜选择偏早熟品种,头茬宜采取早、中期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能力高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结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苜蓿适宜的刈割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苜蓿刈割时期与产草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以6个不同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于2002年刈割2次2、003年刈割4次2、004年刈割2次,每次刈割后测定苜蓿的产量、粗蛋白含量。[结果]1年刈割4次,6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以第2茬最高,其次是第3茬,第1茬最低,其中苜蓿王和爱菲尼特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2.95%和22.53%;干草产量均以第1茬最高,其次为第3茬和第4茬,第2茬最低。1年刈割1次,6个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第2年。6个苜蓿品种2003年、2004年干草总产量均高于2002年。[结论]1年刈割4次,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以第2茬最高,干草产量以第1茬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苜蓿品种刈割时期与产草量·粗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刈割时期与产草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以6个不同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于2002年刈割2次2、003年刈割4次2、004年刈割2次,每次刈割后测定苜蓿的产量、粗蛋白含量。[结果]1年刈割4次,6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以第2茬最高,其次是第3茬,第1茬最低,其中苜蓿王和爱菲尼特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2.95%和22.53%;干草产量均以第1茬最高,其次为第3茬和第4茬,第2茬最低。1年刈割1次,6个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第2年。6个苜蓿品种2003年、2004年干草总产量均高于2002年。[结论]1年刈割4次,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以第2茬最高,干草产量以第1茬最高。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水浇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刈割方式下5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草产量健宝、苏波丹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大力士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各品种干草草产量均以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受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粗蛋白质产量健宝、苏波丹、大力士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综合产量及品质认为,健宝、苏波丹以二次刈割青饲喂利用为宜,甜格雷兹、润宝以一次刈割青贮利用较佳。  相似文献   

8.
在椰糠半无土栽培模式下以将军菊苣(品种编号:J-1、J-2、J-3和J-4)和食叶草(品种编号:S-1和S-2)为试材,分别进行株距(25 cm、30 cm、35 cm)和刈割间隔期(30 d、35 d、40 d)的栽培试验,探究了不同株距和刈割间隔期内两种牧草的叶片生长情况、刈割后的全株干鲜重和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明确了两种牧草的适宜株距和最佳刈割间隔,为牧草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株距试验结果显示:当定植株距为25cm时,将军菊苣J-1品种的亩产较高;当定植株距为30cm时,S-1、S-2和J-4品种的亩产量、各品种的叶片数量(除J-4品种)、干物质含量(除S-1品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除J-3品种)高于其他株距组;当定植株距为35 cm时,将军菊苣的叶片宽度(除J-1品种)、全株鲜重、干重(除J-1品种)均较高;将军菊苣的各品种间的亩产量不同。刈割间隔期试验结果显示:间隔40 d刈割时,叶片长度和叶片数量(除J-4品种)、全株鲜重、干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间隔期;间隔35 d刈割时,所有品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食叶草的生产以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期为40 d时可实现高产;以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期为35 d时可实现优质生产。将军菊苣在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为35 d时可实现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饲草品种的适宜刈割期,可为饲草高产提供技术指导。以生产上常见的6个饲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青海444、加燕2号、林纳、草莜1号和坝莜3号为试材,在开始抽穗时进行第1次刈割,之后每隔7 d刈割1次,共刈割6次,测定了不同刈割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并对饲草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鲜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多集中在第1期~第4期(抽穗开始及其后的21 d内),且除坝莜3号外其他5个品种均在第3期(抽穗后14 d左右)进行刈割较为适宜;干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均集中在后3个刈割期,且大多数品种的干草产量在第5期(抽穗后30 d,蜡熟期)刈割达到最高。随着刈割期的增加,参试燕麦品种的适口性均明显降低。加燕2号、白燕2号和坝莜3号的鲜草产量较高,三者差异均不显著,且鲜干比和茎叶比均较适中,其中,白燕2号的茎叶比最小、鲜干比最大;坝莜3号和加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选择加燕2号和坝莜3号进行种植,二者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其中,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时,适宜刈割期为抽穗后14 d左右(灌浆初期);以收获干草为目的时,建议在抽穗后28 d左右(乳熟期)进行刈割,以免成熟期叶片干枯脱落。若只收获鲜草,也可选种白燕2号,其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施肥水平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草种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RC>RA>RB,即刈割周期>品种>施肥量。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品种——杂交臂形草;施肥量——30t/hm2;刈割周期——9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