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调查贵州财经大学"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和传统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发现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虽优于传统招生模式下的学生,但提升空间很大,进而从提高专业认知、解决学习困难,探讨专业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开展集体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客观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大类招生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类招生模式体现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诉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针对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大类招生模式认知效果看,就业前景成为专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分流时点上,未分流学生多选择大二(上),分流后学生认为大一(下)对专业学习更合适;从专业基本认知情况看,学生不仅了解该专业的学科特色,而且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感受和需求强烈;从专业认同情况看,学习投入认同情感认同教学认同,特别是分流后学生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专业学习对专业认同效果作用突出。未来,大类招生模式下需要从符合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规律着眼,协调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近年来的改革在不断发生变化,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在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被各大高校采用,但同时也对专业分流后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在深刻分析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新思路,以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地方工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培养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培养的学生是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该文对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建议,以为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生源竞争愈发激烈。农业院校需要运用一些策略来科学、合理地设置招生大类。在分析国内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以及开展按类招生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如何吸引优质生源的角度分析了农业院校实施按类招生过程中招生大类设置上存在的涵盖专业不够宽泛、对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以及大类内各专业冷热程度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农业院校在设置招生大类时可采取"扩大专业覆盖、强调内涵发展""体现培养特色、形成行业合力"以及"保持冷热均衡、注重动态变化"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类招生和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试点,经济学、管理学大类的8个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开放实践"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内涵、实践过程及成效等方面着手探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分流方案的科学合理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国内高校实践的比较,文章总结归纳出专业分流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关键要点构成和实施流程。基于实践经验的剖析,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中普遍出现学生专业选择错位、教师和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缺乏认同、学生专业选择趋从性明显、专业生源质量分化加剧、配套改革跟不上及大类招生改革与"二次转专业"政策缺少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招生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也是高等教育从专业教育转向基础教育的具体体现。此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对比实践等方式,重点探讨农林类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学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种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希望对国内相关院校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满足食品产业需求以及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新时代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课题,"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培养适应食品产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根据食品产业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优势特色,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构建面向食品全产业链的大类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覆盖食品"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竞争力,谨慎处理大类招生模式、专业分流、冷热专业分化、课程体系设置等大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满足食品产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按类招生,后期分流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类招生后期分流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的一种全新培养模式,本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并介绍了了校实行按类招生、后期分流的方案,同时建立了一些配套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的各个高校开始建立"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为了促进新时期教学的改革发展,促进学生选择的专业能够符合自身需要,实现社会职业的需求发展,新模式的形成为高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建议。但在该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分流环节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相关对策,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建立发挥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按专业大类招生改革已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并以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专业大类招生环境条件下工科学院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类招生背景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涉农工科专业,具有明显特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专业,进行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本文针对该专业分流后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第二课堂满意度高,第二课堂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很有帮助,对实践教学内容印象最深的为参观葡萄酒庄,对选择专业起到作用主要为参观葡萄酒相关企业,其次为开放实验,再次为讲座。同时,创新能力培养对专业选择有影响,影响最大的为开放实验,其次为大学生创新计划,再次为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分流后大部分学生喜欢该专业,说明大类招生后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呈现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专业指导、成长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大类班级日常管理与分专业后的班级日常管理,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大类招生下高校班主任工作对新形势下学生班级管理、优化教育和管理资源、增进学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学分制背景下的配套制度,在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各有利弊.对此借鉴了研究生导师制指导模式的经验,在以大类招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高校中对本科生高、低年级学生应区别对待,建立导师组、班级导师制和科研导师制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指导模式,使学生高效率地达到即定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类招生符合通识教育、精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发展中也逐渐陷入冷热专业发展失衡,"宽口径、厚基础"改革初衷难以实现,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困境。因此,如何完善大类招生模式,充分发挥其价值,突破其发展困境,就成为身处改革进程中的高等院校亟待化解的难题。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遵循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按类招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进行通识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进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实施"按类招生"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按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实施"按类招生"需要建立新型的监管体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各学校自己的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生源分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招生现状与特点,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招生面临的五个问题,即农业院校生源质量低数量少、按大类招生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招生宣传力度不够、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少以及农业院校学科布局不合理。从招生选拔应向柔性选拔和双重选择人才转化;明确办学定位,打造特色专业;优化招生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谋划学科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核心竞争力七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工作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