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韩城下峪口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对旱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陕西省富平县中试基地开展了5种土体剖面构型对于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耕层水分含量在不同时期有差异,各处理间表现为容重1.8 g/cm3的黄土>1∶3的粉煤灰和沙>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2 g/cm3的黄土>容重1.8 g/cm3的沙土。不同土体剖面构型影响水稻的株高、分蘖以及产量。水稻株高、分蘖、产量在处理间表现为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8 g/cm3的黄土>1∶2的粉煤灰和沙>容重1.2 g/cm3的黄土>容重1.8 g/cm3的沙土。水稻收获后测定的土壤养分指标的大小趋势也是如此。本试验表明,韩城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区需要进行土体有机重构,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和整治效果,适宜参考1∶2的粉煤和沙处理的土体剖面构型。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红光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7237hm^2,水土流失面积12191hm^2,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70.7%,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1703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6%.项目区内现有侵蚀沟46条,沟壑密度达到0.06km/km^2.侵蚀沟的产生毁坏了耕地180hm^2,并仍有继续扩张趋势.项目区耕地黑土层厚度在30~40cm,每年流失的黑土厚度约为0.3cm,如不尽快治理,耕地黑土层会在百年左右流失怠尽,宝贵的黑土资源将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本文以宝鸡市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荒草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后耕作层土壤(0~30 cm)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新增耕地粮食产能。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能显著提高新增耕地粮食产能。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实施,土壤pH值得到显著降低,土壤耕作层范围内土壤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1.34%,土壤电导率降低33.33%。0~3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粘粒含量较整治前提高了14.46%,砂粒含量较整治前降低了13.74%。工程实施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通过工程实施创造粮食产能39.89t,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在全国各地均有试点实践,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新机场配套项目建设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工作为例,研究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的编制方法。结果表明:经土壤采样检测,剥离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均符合剥离要求;通过对项目区土壤质地、剖面结构型的分析研究,并考虑施工要求及经济效益合理化,确定项目区土壤剥离仅剥离耕作层土壤,不剥离犁底层土壤,剥离土层厚度为20cm;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回覆应做到时间与空间相衔接,坚持效益与成本最优原则,"即剥即用"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给贵州省开展土地整治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万亩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通过对整治前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进行划分,评价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整治前项目区耕地的自然质量分78.49分,耕地质量集中分布在3级;整治后耕地的自然质量分120.38分,耕地质量集中分布在4~5级。整治前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2~3级。  相似文献   

8.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状况是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普碳和土体结构普碳相结合的方式,对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土地整治项目区中新增耕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综合整治措施。结果表明,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要求,结合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状况,针对性的采取了土体结构剖面有机重构、整治区域田块设置、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调节的三种主要有效措施,对土层结构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了调节设置,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区土体既能都满足土地工程的施工标准,又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践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衡量项目的成功度,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峪口地区高岸及滩地持续坍塌,土地利用粗放、盐碱化严重,危及到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土地整治,部分河道成为滩涂,并开发成为耕地,有利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韩城市下峪口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实际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权重法,选取下峪口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项目实施前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下峪口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建设都发挥了良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当地农民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丘陵山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层是农业生产最宝贵的资源,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提高区域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喀斯特作为我国特殊地貌区,其耕地资源的宝贵程度更加明显。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包括剥离、储存、利用3个步骤,喀斯特地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包括重大工程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城镇建设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其他非农建设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3种类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可结合具体的工程比如土地整治实施,也可单独进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其具体的工程措施可根据实际选取,如修建的石坎是条石坎还是块石坎等,且可配套道路、排灌等设施以达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目的。大范围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将会是今后国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耕地模式,对于耕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整治,希望探索出能够提升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方法和思路。并采用实地实例研究的方式,探索经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质量是否有提升,以期望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尼洋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选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特征,对该流域土壤结构稳定性与保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水稳性团聚体,粒径2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2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0.25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15cm=0.203x-4.877(R~2=0.458),y15~30cm=0.514x-11.133(R~2=0.434)。整体而言,尼洋河流域农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肥力相对较差,建议实施客土还田的同时对农业耕作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土旱塬区农田长期免耕耕作对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产量是否存在威胁,建立适宜的高产高效耕作技术体系。在陕西省长武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选择连续3年进行免耕耕作的试验田,于2015年9月,在冬小麦播种前分别进行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16年冬小麦收获后,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0~30cm土层,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都沿剖面呈减少趋势。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0~10cm土层表现为免耕耕作>旋耕耕作>翻耕耕作,每1hm2冬小麦实际产量表现为翻耕耕作>旋耕耕作>免耕耕作,且只在免耕耕作和翻耕耕作下冬小麦实际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公主岭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玉米主产区,耕地地力好坏直接影响全市农业的发展,因不合理的耕作以及过度开垦等原因,造成了水土流失、耕作层变薄,使耕地质量退化、地力下降。土壤接纳降水能力降低,造成养分流失,使降水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影响作物产量,增加粮食生产成本,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主岭市粮食安全和农业的整体布局,亟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土壤深松 土壤深松技术就是利用深松机械,对耕地只松土、碎土、不翻土,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的农田耕作新技术。经试验此项技术个有以下优点: 1.1 打破了犁底层,加厚了耕作层 据试验,机械耕作田的犁底层一般在25~30厘米深处,土层厚度约为15厘米,用深松机可使土壤深松深度达到40~50厘米,加厚了土壤耕作层,改善了土壤下层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  相似文献   

17.
彭辉 《新农村(黑龙江)》2012,(7):243-243,266
机械化深松整地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是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松动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创造虚实并存土壤结构的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松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作物扎深根,起到涝能蓄水,旱能提墒的效果;有助于气体交换,矿物质分解、活化微生物、培肥地力,是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内容之一。机械化深松技术顺应了当前倡导发展低碳农业的大趋势,应用该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既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以及在耕作过程中不注重对土地的生态保护,导致土质恶化,耕地地力下降,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实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麦播种前耕作整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多样,因此,麦田播前耕作整地技术种类较多,各地可因地因条件选择适宜的耕作整地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才能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保证耕作质量。一、整地具体要求(一)深:指在土地原有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具体耕地深度:机耕的应在25~27cm,畜力犁地耕的应在18~22cm。有关资料表明,深耕由  相似文献   

20.
依托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某地土地整治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遥感影像对二调数据进行更新,获取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二调数据与经影像更新后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限制性因素,深挖土地整治的潜力;且在可研阶段有效控制建设规模,避免可研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出现较大调整。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项目区耕地图斑进行分割并引入景观格局指标,分析发现,项目区耕地细碎化程度严重,且耕地分割成地块产生的非有效耕地面积较大,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产出率,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结果表明,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能够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现实性较强的基础数据保障,从而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