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口服及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月经周期改善率。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对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BMI、腰臀比、FPG、2h-PG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NS水平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SH、T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月经周期,提高FS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本组97例均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在我院接受冠脉药物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n=46)接受吡格列酮(15mg/d)和基础治疗;对照组(n=51)只接受基础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随访期内两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吡格列酮组为(0.51±0.11)%,对照组为(2.8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吡格列酮组也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置入支架后服用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n=40)和诺和灵组(n=38),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血糖控制,治疗2周后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2组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诺和锐组FPG、2HPG和日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与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40vs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诺和锐30更具优势且每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及血糖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地特胰岛素组(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Det组和NPH组HbA1c、FBG、2hPG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体质量增加较NPH组更少(P0.01);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较NPH组的6.8%更低(P0.01)。结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地特胰岛素在减少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前后血糖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7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加用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加用格列美脲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pro-Ins、pro-Ins/FIn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降糖降脂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33例,B组(沙格列汀单独用药组)36例,C组(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用药组)35例,连续治疗2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间的各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各组FPG、HbA1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A组与B组的4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B组之间除了LDL-C外,其它3项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相当,两者联用有更显著疗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养阴汤加耳针埋穴)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各32例。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现状及HbA1c水平,探讨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与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Ⅱ型糖尿病老年人共316名进行抑郁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47.5%的Ⅱ型糖尿病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高值,且抑郁检出率为25.6%;抑郁组与非抑郁组Ⅱ型糖尿病老人FPG,2h-PG及HbA1c等生化指标存在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并发症、抑郁是影响HbA1c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患者血糖控制能力较差,临床医生应注重糖尿病老年人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降低HbA1c水平,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1.
利用STZ高血糖大鼠动物模型研究武夷岩茶的降糖功效。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备Wistar高血糖大鼠模型,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来进行随机分组,持续灌胃武夷岩茶30d,试验结束前以日常空腹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作为平时的观测指标,取材后以空腹血清中血糖(FPG)、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武夷岩茶各剂量组能抑制空腹血糖的升高,相对于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良好的降糖作用,而且高剂量组的降血糖效果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给武夷岩茶茶汤之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1),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武夷岩茶各剂量组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高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P0.01)与胰岛素的敏感性(P0.05)。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雌激素缺乏对猫脂肪代谢的影响,将21只体质量相近的成年中华田园猫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雌激素代替组(OVX+E2组),其中OVX+E2组动物按200μg/只经肌肉注射苯甲酸雌激素,注射频率为2次/周,试验周期10周。结果显示,OVX组的增质量较快,明显高于C组和OVX+E2组。与C组比较,OVX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B 100(apoB 100)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升高幅度极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poA I)含量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瘦素水平提高27.1%(P0.05),脂联素水平降低17.8%(P0.05),抵抗素水平变化不大;促炎因子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显著提高(P0.05),抗炎因子IL-2、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去卵巢雌激素代替治疗后,能明显改善上述各指标变化。E2水平与TG、FFA含量呈强的负相关(r=-0.865,P0.01;r=-0.878,P0.01),与LDL-C、apoB 100含量呈负相关(r=-0.599,P0.01;r=-0.642,P0.01),与HDL-C、apoA I呈正相关(r=0.780,P0.01;r=0.792,P0.01),而与TC含量无相关性;与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呈强的负相关(r=-0.908,P0.01),与脂联素水平呈强的正相关(r=0.930,P0.01),与抵抗素水平无相关;与促炎因子TNF-α、IL-6、IL-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与抗炎因子IL-2、IL-1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缺乏雌激素可导致猫高脂血症、高瘦素血症及低脂联素血症的发生,并诱发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布水平.方法 观察12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20例IFG者(IFG组)和120例血糖正常者(健康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MPV、血脂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IFG组的BMI、FPG、MPV、血小板分布宽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MPV与BMI、FPG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糖尿病和IFG者中MPV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3-NT、体质量指数(BMI)、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肌酐(Cre)、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如3-NT,BMI,HbA1c,FPG,TG,Cre,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3-NT与各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3-NT的含量受BMI和CHO影响.结论监测糖尿病患者3-NT,HbA1c,BMI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十分重要;联合检测3-NT,HbA1c,FPG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个体干预组及常规组各40例,给予个体干预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后3个月血糖水平;采用SF-36量表评价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不良情绪。结果干预前2组HbA1c、FPG、2hP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HbA1c、FPG、2hPBG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个体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P0.05),个体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下降(P0.05),个体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帮助老年T2DM患者平稳控制血糖,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2头健康禁食公水牛分为3组。组Ⅰ(n=6)与组Ⅱ(n=3)分别经颈静脉快速注射50%葡萄糖和0.9%生理盐水各2 mL.kg-1;组Ⅲ(n=3)为对照,不作处理。分别于注射前60、10 m in及注射后1、5、10、3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m in采血,立即测定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血浆胰岛素/血糖值(IGR1)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值(IGR2)。结果显示:注射前,各组水牛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接近。组Ⅱ和组Ⅲ水牛的上述指标在所有采样时间点上组内和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IGR1和IGR2也没有明显变化。组Ⅰ水牛静注葡萄糖1 m in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峰值,而血浆胰岛素30 m in后才升高(约20倍)至峰值,然后两者均缓慢下降,直到420 m in仍明显高于注射前的水平(P<0.05)。而胰高血糖素仅在注射葡萄糖后1和5 m in时显示出差异(P<0.05),IGR1在注射葡萄糖(组Ⅰ)后立即下降,至注射后180 m in,组Ⅰ的IGR1和IGR2与组Ⅱ和组Ⅲ的基本持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糖浓度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P<0.01),与胰高血糖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5),但胰岛素水平与胰高血糖素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06,P>0.05)。提示:水牛胰岛素代谢迟缓,对静注的葡萄糖清除缓慢,表现出持续性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水牛对于静注葡萄糖的反应不同于奶牛、犬、马等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18.
选择健康荷斯坦牛36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海南霉素组,每组18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海南霉素组为基础日粮中添加2 mg·kg-1的海南霉素,预饲期10 d,正试期45 d。试验始末对试验牛称重,试验结束时采血,用于测定尿素氮、血糖、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提高血浆胰岛素浓度25.50%(P=0.04),也增加了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例(P=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海南霉素降低了17.25%的血浆尿素氮(P=0.03),提高肉牛血浆中葡萄糖含量16.39%(P=0.01)。而添加海南霉素对肉牛血浆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7.48%(P0.05),改善了饲料效率(6.96%,P0.05)。总之,饲喂海南霉素具有促进肉牛生长,提高氮及能量的利用,并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苹果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血脂、血糖水平和肝、肾、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n=12)、模型组(n=12)和苹果多酚干预组(n=36)。通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苹果多酚对糖尿病小鼠干预治疗60 d。在试验结束时,集中处死鼠,搜集血标本和肝、肾、脂肪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的血MDA、FBG、FINS、TG、TC等浓度。采取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肾、脂肪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MDA、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苹果多酚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清MDA、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P0.05)。与Con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肾、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苹果多酚组小鼠肝、肾、脂肪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苹果多酚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MDA、血脂、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PPARγmRNA的表达。苹果多酚可能发挥着类似PPARγ激动剂的效用,通过提高PPARγmRNA的表达来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丹蒌片,对比2组治疗12周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代谢,降低体重指数,有助于促进此类患者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