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广西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为广西农业区划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区位商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业区位优势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优势层次地区区位商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广西各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横向空间异质性强烈,且不同层次地区的形成机制各异.率先实现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规模化是加快现代规模化农业进程的关键点,财政支农力度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可能成为制约广西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建议]应强化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完善交通与基础生产设施;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突破规模化生产限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实现广西农业合理布局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业现代化测评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明兰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00-1605
[目的]通过指标测评深入了解广西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探析广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方法]选取广西农业现代化的15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评,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结果]目前广西农业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上略有优势,而在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有所欠缺.广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均较高,而耕地有效灌溉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单产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则制约了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建议]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以及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实现广西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测算其适度规模,为广西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直观评估法测算其适度规模,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物质投入不足、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适度经营规模为6.6~9.5 ha,广西现有家庭农场的规模远小于此适度规模.[建议]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广西小杂粮的生产现状,为挖掘广西小杂粮生产潜力及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调查收集广西小杂粮生产情况、种植结构、生产分布及种植方式等数据资料,并针对广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瓶颈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小杂粮种类较多,分布广,广西各地均有种植,但不同地区种植的小杂粮种类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小杂粮作物的种植方式也不同.2001~2013年种植面积及总产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以2012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种植面积最大(11.880万ha);在广西主要小杂粮中,饭豆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最高(20.31),规模优势最强.制约广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观念认识不够,生产规模小;科技支撑不够,产业效益低;社会化服务不够,产业化水平低;政策支持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建议]提高观念认识,确立发展地位;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量和品质;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化种植;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依据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2011-2018年的数据,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普及、信息产业和信息消费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确定权重,进一步对中部地区各省份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需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投入、加快信息平台的搭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云计算的广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有效实现广西农产品物流信息资源整合、集聚、共享和服务,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广西农产品高效流通.[方法]针对广西农产品物流现状,按照“基本思路—总体框架—功能规划—运营保障策略”的顺序,对基于云计算的广西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规划.[结果]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广西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包括基础层、服务层、接口层和用户层;规划了五大功能,即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在线交易功能、辅助决策功能、行业监督管理功能.[建议]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优化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共享区域农产品物流信息、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保障基于云计算的广西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十三五”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为制定“十三五”广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十二五”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成效、基本经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十三五”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主要任务、战略重点.[结果]“十二五”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广西现代农业面临保安全和保供给的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等挑战.[建议]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33万ha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实施一批农业重大工程,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以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建立一套测评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方法,分析中国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方法】研究建立了“综合指数法”,该方法的流程是指标体系建立、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指数计算。【结果】全国农村信息化平均水平为99.69,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其中上海农村信息化指数为259.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0%,是西藏自治区的971%。【讨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明显,东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差距大。  相似文献   

9.
王淑婧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519-1522
【目的】对2001-2012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促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2001-2012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山东省农业信息化产值与总GDP增长速度脱节;2003-2007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基础水平提高较快,而后增长速度变缓;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总量与水平亟待提高;"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潜力有明显提高。【建议】应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配套服务能力、加大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农业信息化的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以促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规律和演变机制,为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的演变规律.[结果]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C为0.844~0.999,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期,具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D为0.416~0.75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过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建议]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农业用地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向协调有序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1.
赖振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17-22818,22870
展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广西农村信息化的对策:增加财政补助,加大宣传力度;扶持相关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发具优势的信息资源;加大农民信息化培训,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提升农村信息服务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2.
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构建了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人力资源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5个方面20项指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得到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了不同时段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探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基础上,以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为背景,采用层次法,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信息化保障机制、信息化效果和信息化特色5个方面构建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湘西州城乡收入现状与减贫对策,为促进湘西州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9年湘西州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收入水平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分析湘西州贫困现状.[结果]湘西州城乡收入水平低,且差距大,其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且素质较低、资本投资不足、企业缺乏先进技术.[建议]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大教育投资、发展小额信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来降低贫困程度,促进湘西州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分析广西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广西“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路径,为制定广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总结广西“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取得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广西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广西“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路径.[结果]广西“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实施、科技兴县(市)和基层科技能力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农业科技投入保持增长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滞后、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农村的经营机制面临来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挑战等问题.[建议]应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和现代育种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十三五”广西农业科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农村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展水平与结构及制约因素,对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创新与改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农村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建设有待改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铝  王全春  刘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24-20225,20234
从桥头堡建设与云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出发,阐述云南省农村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桥头堡背景下云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并重点从农村信息化的标准化、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农村信息化的多语种进程、农民信息意识培养、农村信息安全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村税改后农业基础设施面临的新形势,详细分析了机遇和挑战;指出税改前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与存在问题;提出后税费改革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村交通、资讯、教育、能源、饮水、防洪和防灾减灾设施等;通过上述的分析,探讨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收益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20.
陈山山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26-16029
[目的]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为迁村并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村庄发展的机制选择经济建设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社会建设指标3大模块,对涉及村庄发展潜力的18项综合评价项目的数据建立子集,并进行量化处理,运用客观赋值法构建各个指标权重值,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以河南北阳镇为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技术验证。[结果]建立了3级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括5个2级指标(村庄规模、村庄区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村庄文化),下分18项3级量化考评指标;又可归类为经济建设12项指标、生态建设3项指标和社会建设3项指标模块,并对每一项指标的选取理由作了充分说明。同时运用该体系对河南省北阳镇33个自然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有7个自然村综合评分在0.20以上。这一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每一项指标数据的选取和量化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入了生态环境与民俗民风元素,使考评体系更贴近民众,更加大众化,从而使迁村并点的选址更具科学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