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海南地区引种试种亚热带油茶优良品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海南地区引种的油茶优良品种的种观测,初步筛选出越南油茶(NY)、义安1号(Y1)、义安6号(Y6)、博白大果油茶(BD)4个品种,其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其他生长量指标也优于或相当于当地油茶(WY),因此,可推荐在海南省中部地区的酸性、微酸性荒山坡地上引种并推广,岑软系列优良品种可适当筛选后再在海南省中部地区试种推广,同时将引种和挖掘当地品种相结合,促进我国热带地区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海南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长期实践对海南省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品种选择、土壤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油茶丰产栽培的3个关键因素,结合海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抓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同时注意整形修剪、杂草防治、合理间作与实时采收,是营建健康油茶林,实现海南油茶丰产栽培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调查分析海南地区营造油茶林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营造油茶林进行投资收益率、益本比和净现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海南营造油茶林投资收益率高,收益时间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结果为海南下一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合理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象因子对龙南县油茶种植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影响油茶高产的气象因子,对龙南油茶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龙南县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油茶的适宜区,即年≥10℃积温4 700℃以上,1月平均气温6℃;考虑土地利用的分布形式,龙南县油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南部小部分地区也存在油茶适宜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小气候特点、发挥气候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南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林分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储量,明确了海南油茶林分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油茶包括野生资源与栽培种,主要分布在9个市县38个乡镇,总面积约1 167.3hm~2。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部分地区保存有林龄较长的油茶林,其中澄迈县现有老的油茶林最多,最大植株地径达150cm。经初步鉴定,海南油茶资源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属于"寒露籽"型品种。15a以上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油茶主要散生于橡胶、槟榔或次生灌木丛林下和林缘,较少为坡地纯林;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同一林分不同植株间存在多样的叶片和果实形态,地径和产量也参差不一。分析认为,海南油茶资源丰富且存在特异性,这为海南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产品种提供了良好的遗传物质基础;林分五花八门,没有进行抚育管理是海南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部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中部地区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但海南中部农业却不发达。为此,本文对海南中部地区的农业环境、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海南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南地处中国油茶种植的最南方,油茶资源与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本文总结了海南油茶发展的历史与阶段,分析海南特色油茶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对海南特色油茶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从科研投入、良种良法、品牌经营及顶层设计等多方面,对海南特色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油茶(Camelliaoleifera)品种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及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阐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状况,为油茶苗的适应性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用叶绿素仪测定海南引种栽培的4个油茶品种叶绿素含量,研究油茶幼苗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不同叶位叶片及同一节位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存在差异。cl03、cl04和cl40品种为一类适应种,cl23为另一类适应品种,且cl03、cl04和cl40品种适应性较cl23高。[结论]油茶幼苗期植株中部叶位叶片的中部的叶绿素含量变异不大,相对稳定,因此选择这一部位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海南本地油茶优良单株快繁和再生体系,以海南本地油茶优良品种热研2号的嫩芽为外植体,开展了无糖培养对油茶生根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构建无糖培养体系后,采用Jeff营养块为基质,在CO2浓度为1 500 mg/kg、光照强度为6 000 lx的条件下,红光、蓝光配比为1∶2时,油茶生根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最高,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六枝的陇脚、水城的猴场和盘州的红果、柏果、断江、乐民、大山、新民、羊场、普古共10个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2014—2015年对红花油茶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红花油茶最佳栽种期在冬末春初,开花授粉最佳时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利用六盘水3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气候资料和红花油茶生长发育期资料,并结合10个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区自动站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及双边量相关分析方法,总结得出年平均气温和10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为红花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根据该指标结合3个气象观测站及99个乡镇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地理信息因子,采用GIS技术,得到六盘水红花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图,并区划出红花油茶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为六盘水东部、中部和南部,适宜区为六盘水南部、北部和中部,次适宜区为六盘水中北部、偏西南部分地区,不适宜区为盘州坪地乡。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油茶栽培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祥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12-3515
通过对安徽省油茶资源调查,在分析研究安徽省自然条件、油茶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油茶发展的产区规划、油茶园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安徽省现有油茶林的类型区3111及其特点,针对该省3类油茶栽培区域提出了具体的栽培措施,对油茶园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适应力强、能够防火等特性。本文从选择良种壮苗、林地规划(林地选择、整地设计、密度设计)、定植、基础设施建设、松土除草及间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茶造林的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造林业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油茶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油茶林进行了定点调查,分析了油茶的产量、营养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五指山地区不同区域之间,油茶林的产量存在高、中、低三种状况,油茶营养元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这将为五指山地区油茶林的科学管理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油料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价值。为了更好地把握油茶的价值,应全面了解并发展其种植技术,本文针对海南红明农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探讨红明农场油茶种植关键技术,为油茶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油茶高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产业已成为闽北农村新兴支柱产业。该文从品种选择、林地选择、苗木准备、苗木种植、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翻晒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油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2016年引进长林油茶品系种苗,在宁化县西部紫色土水土流失区试验造林,用相同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措施,在相同地点相同气候条件、不同坡位不同坡向的林地进行造林效果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不同坡向条件下,油茶幼树的各项生长量指标、保存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达显著差异;阴坡生长量各项指标最高,半阳坡居次,阳坡最低。在不同坡位的条件下,保存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油茶的生长量指标(冠幅、树高、地径平均值)达显著差异,上坡的生长量指标最低,中坡稍高,下坡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展油茶产业,近年来桂林市在有关县建立了多个油茶丰产示范林基地。2012年7月笔者对部分示范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灵川、兴安、龙胜①3个示范点生长最佳,其中灵川点的平均树高高于阳朔点的29.49%、灌阳点的13.48%、龙胜②点的14.77%;从平均开花株率看,灵川点为68.92%、龙胜①点为63.02%,显著高于灌阳、龙胜②、阳朔3个点相应的平均值。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油茶的生长势、开花挂果与造林品种选择、林地抚育、施肥有显著差异,采用良种嫁接苗和每年抚育、施肥2次的油茶植株生长良好,开花挂果率高,反之则差。最后指出在发展油茶产业中必须加强良种繁育与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科技体系建设和改善种植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马帅兵  李昌来  周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94-14097
介绍了油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方法和评价依据,以此为依据对贵州省油茶林栽培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贵州油茶林栽培区划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部和南部地区,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1.90%;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9.00%;较适宜栽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