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优化苦瓜品种结构,促进苦瓜种植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苦瓜的消费需求.[方法]从东南亚引进"珠江""GL-925""奇俊426""碧珠2号""标致013""广卜""高产1号""泰国绿""玉绿槟城"等9个苦瓜品种进行栽培研究,调查分析各品种苦瓜的长势、开花时间、坐果情况、瓜型、单瓜重、产量和口感.[结果]"珠江"苦瓜生长速度快,开花早,坐果能力强,茎粗肉厚,瓜长适中,产量高,单果重大,瓜色亮绿,口感好;"高产1号"苦瓜生长速度适中,开花时间居中,坐果能力强,茎粗肉厚,瓜长适中,产量高,单果重大,瓜色亮绿,口感好.[结论]"珠江"和"高产1号"两个品种适宜在南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阙金华 《农家致富》2007,(17):26-26
徐豆15号 审定编号:苏审豆200705。品种来源与类型:原名“徐9416”。属淮北中早熟夏大豆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842-79-1/徐豆9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翠绿3号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植株生长势强,主蔓结果为主;瓜短圆锥形,绿色,条瘤粗直,苦味适中,瓜长14.7cm,横径7.6cm,单瓜重约350g;第1雌花着生节位平均为14节;中抗枯萎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涝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5.
4个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通地区种植的优良苦瓜品种。[方法]通过引进4个苦瓜品种,对其生物学特征、果实形状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品种"泰优新一号"在生物学特征方面有较强优势,且产量也最高。[结论]"泰优新一号"是值得在南通地区推广的优良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徐淮地区牛蒡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以主推品种吉科为材料,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牛蒡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牛蒡的根长、根粗达到出口的A级要求,且根含水量最高,更好地保证了牛蒡的存储安全,且产量最高。[结论]徐淮地区牛蒡以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江科3号大顶苦瓜是以D05-6作母本,14S-8作父本的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4.9~15.7节,第一瓜座瓜节位16.9~17.4节。瓜大顶形,瓜皮深绿色,有光泽,圆条瘤相间。瓜长12.2~12.6cm,横径9.01~9.10cm,单瓜重290.6~322.8g。品质优,早熟性、丰产性好,中抗白粉病,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徐稻8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37品种名称:徐稻8号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徐21596/镇稻99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6.5 d,与对照徐稻3号相当。株高103.1 cm,穗长16.4 cm,穗粒数137.1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5.2 g。(1)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1,穗颈瘟损  相似文献   

10.
"蔬研5号"是以HG05为母本,T199为父本配制的黄瓜一代杂交种。"蔬研5号"早熟,第1节雌花节位3~5节,瓜短筒形,瓜色深绿,瓜长约20cm,直径3 cm,单瓜重120~150 g。果型整齐,肉质脆甜,适应性广,耐贮运,耐热,兼抗多种病害,品质优良。适合温室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鲜食枣新品种,丰富北京地区枣栽培种类。【方法】通过品种资源调查获得农家品种,采用多点区域试验,对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抗逆性、丰产性进行品质比较试验。【结果】选育出鲜食枣新品种‘鸡心脆枣’,果实鸡心形,平均单果质量13.2g,可食率98.1%。果皮薄,红色,光滑平整。果肉白色,多汁,酥脆细嫩,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总酸0.74%,维生素C 3.13mg/g。在北京地区9月中旬成熟。【结论】该品种自花结实,品质优良,早果性强,丰产稳产,抗病耐瘠,性状表现稳定,适于京郊宜枣平原及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渭南地区砀山酥梨适宜的套袋时间。[方法]分别于2006~2007年的5月1、10、20、30日及6月10、20、30日对砀山酥梨进行套袋,观察不同时期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套袋越早,果皮颜色越白,梨果表面越光洁细腻,亮度越好。5月1、10日套袋的梨果无晕斑;5月20日~6月30日套袋的梨果,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晕斑的大小和色度呈上升趋势。果点的大小和大果点的分布范围随套袋时间的推迟而变大。5月1、10日套袋的梨果有"小僵果"发生,出现了幼果连同纸袋一同脱落的现象。[结论]砀山酥梨在渭南地区适宜的套袋时间为5月20日~6月10日,套袋后的梨果果面光洁细腻,外观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果袋类型对黄冠梨褐斑病及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黄冠梨果实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方法]于盛花后36 d对黄冠梨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于果实成熟期(盛花后130 d)每株各选择一个基部主枝统计褐斑病发病率,并采取未套袋果实、套袋后表现正常、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的果实各30个进行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分析。[结果]套2层纸袋的果实中未发生果皮褐斑病,而套3层纸袋的果实中发生褐斑病。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和Ca/K比值,提高了K含量,特别是患病果实表现更为明显;但套袋对果肉中Ca、K含量影响较小。套袋均可提高果肉中Mg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含量,但厚纸袋明显低于薄纸袋,患病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于正常果实。[结论]黄冠梨果皮褐斑病的发生与套厚袋诱导的果皮中低Ca含量和低Ca/K比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地区利用葡萄冬芽进行二次结果的技术体系。[方法]以当地3年生香悦、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从处理时间、促进花芽分化方式和单氰胺浓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一套适合当地的技术体系。[结果]在一次果坐果25 d后用15%多效唑1 000倍液或50%矮壮素1 500倍液喷施新梢,7 d后重复喷施1次,然后在第2次喷施10 d后用2.0%或2.5%单氰胺处理冬芽,以上技术措施能促进葡萄冬芽二次结果。冬芽的萌芽率、成枝率和结果枝率等生长势与一次果相近;冬芽二次果单穗重、单果重、果粒纵径和果粒横径等外观品质虽小于一次果,但葡萄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品质优于一次果。[结论]该技术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葡萄二次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香梨、鸭梨、砀山梨、早酥梨、慈梨、雪花梨、苹果梨等7个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不同部位的石细胞团密度、直径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有较大差异,鲜重与干重结果表现不同;石细胞含量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为主。果梗端、果萼端、胴部的果皮、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有较大差异。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密度最大,其次为胴部果皮,果梗端最少。不同部位果肉石细胞密度相近。胴部果心石细胞团密度高于果梗端和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极显著高于果心和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显著高于果肉石细胞团密度。胴部、果梗部、果萼部的果皮、果肉石细胞团直径相近。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梗端次之,胴部最小。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极显著大于果肉、果皮石细胞团直径。早酥梨细胞密度最低,石细胞团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喀什噶尔甜石榴坐果率、增大单果重及果实横径,以增加其商品性.[方法]以6年生喀什噶尔甜石榴为试材,调查春季施肥、花期喷施不同药剂和不同负载量对石榴坐果率、平均单果重、果实横径的影响.[结果]GA3可显著提高坐果率,高于CK 29.0;以上,不同浓度GA3以20和30 mg/L表现最好;GA3与花蕾保、硼砂、磷酸二氢钾及CK之间差异显著.8种施肥组合对头茬花坐果率影响差异不显著;施肥组合a、A可显著提高二茬花的坐果率,分别较CK高5.37;和6.00;.不同负载量对果实横径及单果重的增大效果均为20>30>40(果),单株留20、30与40果的果实横径间差异显著,3种留果量的单果重之间无差异.单株留20、30果的单果重均在400 g以上,达到一级优质果.8种施肥组合对单果重的影响无差异.[结论]花期喷施20 和30 mg/L的GA3可显著提高坐果率;施肥组合a、A可显著提高二茬花的坐果率;3种负载量对单果重和果实横径的增大效果依次为20>30>40(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果肉颜色新颖、品质优良的火龙果株系.[方法]通过对“从化之星”火龙果实生后代中所有果肉颜色为粉红色单株的栽培试验,对所有粉肉单株生长习性,丰产性及果实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从156个粉肉单株中选出各方面均表现较佳的单株.分析结果表明,单株80-1综合品质最好.[结论]该粉肉火龙果既有红肉火龙果的甜度,又多了白肉火龙果的酸味,且果肉颜色新颖,在市场推广中必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甜樱桃品种果实性状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个甜樱桃品种的果实性状进行差异性研究,为徐淮地区甜樱桃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红灯、桑提娜、黑珍珠、美早、早生凡、艳阳、萨米脱、砂蜜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的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柄长度、可食用率、果实硬度及果实色泽的差异。【结果】各品种果实形状表现不完全一致,大部分为心形;单果重以黑珍珠最高,美早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早生凡最高,美早最低;果柄长度以黑珍珠最长,桑提娜最短;各品种果实可食用率均在92.4%以上;果实硬度以艳阳最大,早生凡最小。【结论】黑珍珠在8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种植,萨米脱次之,其他品种可有选择的适当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68-3-2(Pyrus pyrifolia Nakai)梨生长发育规律,为建立其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砂梨新品系68-3-2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变化动态。[结果]新梢自3月下旬开始生长,6月上旬停止生长,生长期78 d,生长期间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22日和5月6日。果实从4月初坐果后开始生长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133 d。果实纵横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15日和6月17日。新梢停止生长前与果实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后期为果实生长提供养分。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果重250.0 g,果实圆形,纵径7.68 cm,横径8.44 cm,果形指数0.91。果皮薄,绿色,果面光洁,无果锈,有蜡质,果点浅小而稀。果肉白色,细嫩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品质佳。在湖北省武汉地区68-3-2梨生产中,建议萌芽前14 d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施尿素等速效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改善养分的竞争;6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期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7月份施以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增加果实品质;秋季施复合肥及有机肥做底肥。[结论]该研究可为68-3-2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青蒿对黄花梨的保鲜效果。[方法]以清水为对照,分别用青蒿、青蒿+黄芩2种熬制剂浸泡黄花梨果实,自然晾干后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5 d,分析贮藏期间黄花梨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青蒿、青蒿+黄芩熬制剂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0.59%、89.92%,出库时果实的果肉硬度分别比对照增加6.08%、14.19%,出库时的果实有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出库时的果实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54%、4.62%。青蒿+黄芩熬制剂处理的果实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和青蒿熬制剂处理。[结论]青蒿熬制剂处理可延缓黄花梨果实营养成分的降解,维持细胞膜相对稳定,其中青蒿+黄芩熬制剂处理对黄花梨贮藏期生理代谢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显著的加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