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理论和方法,利用鄱阳湖湿地水文、生物、DEM等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4个区,面积分别为477,1 027,1 845,373 km2。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鄱阳湖湿地西南区域的永修、新建和南昌三县以及东面的鄱阳县。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是水生植物、候鸟、底栖动物和鱼类繁育场所,这些生物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些重叠区域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意义重大。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措施和对策,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维护"一湖清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辛勇  郭恢财  刘颖  万松贤 《吉林农业》2011,(12):199-200
南矶湿地保护区是鄱阳湖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孕育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保护区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章分析了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威胁,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观鸟鄱阳湖     
<正>"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992年鄱阳湖生态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中国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唯一代表。鄱阳湖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被誉为"候鸟天堂""珍禽乐园"。环鄱阳湖有不少观鸟点,其中以吴城镇最为有名。永修县吴城镇是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中心,也是全国有名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爱礼 《乡村科技》2020,(4):111-112
本文介绍江苏省高邮市湿地保护背景、湿地资源现状及湿地分类等,明确湿地保护规划期限与目标,将高邮市境内湿地资源分成高邮湖湿地区、里下河沼泽湿地区、丘陵库塘湿地区及城市湿地保护区4个重点保护区域,详细阐述各区威胁因素与工作重点,以期为有效保护高邮市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显现出逐步向高风险发展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昌市、鄱阳湖附近,南部生态风险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高风险区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  相似文献   

8.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和江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科学保护、培育和利用水资源为基础,江西省水利旅游布设了"一区带两圈"的战略布局,5个功能分区及分区布局下的4条一级线路和10条二级旅游线路。介绍了江西省水利布局的空间分布及功能分区,并重点分析了江西省水利旅游线路布设中的4条一级线路。发展水利旅游是实现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湿地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为了保护遗鸥的重要栖息繁殖地,我们从“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保护“遗鸥“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水源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需求,加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野生动物的生 存发展和管理需求,为发展物种多样性打下基础。本文将黄河三角洲作为本次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对象,主 要研究的野生动物种群以天鹅为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长期以来该保护区主要栖息的天鹅以大天鹅为主,比较常见 的是秋冬季节,在10 月中旬会陆续迎来南迁大天鹅。2014 年以来,南迁大天鹅数量也逐渐增多,2018 年山东黄河三角 洲南迁大天鹅数量为6559 只,这些天鹅主要在该湿地保护区栖息,且近年来保护区逐渐推出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 工程,先后投资金额达2.35 亿元,进而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和越冬环境,满足野生湿地动物的繁殖 和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研究,根据河北省山区湿地的特点,建立了新的湿地分类系统;发现并命名了新的湿地类型,查清了河北省山区湿地的类型与数量;同时分析了山区湿地的成因。对山区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湿地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经。根据银川市现有湿地资源不同区域明显的自然特征,尤其是与湿地形成有关的水文和地质地貌特点、湿地功能差异性、保护和合理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对银川湿地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从芦苇植物、湿地水体、湿地底泥中各污染指标变化情况入手,研究了天然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湿地净化后,氮和磷浓度明显下降,湿地对总磷去除率为61.90%,对总氮去除率为80.36%。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已被公认为是高效低耗的处理污水的系统。本文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帽石沟小流域建立的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其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出发,分析了该人工湿地的合理性,并针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卜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43-1445,1449
人工湿地在净化水质的同时,逐步成为城市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该研究探讨了生态理念下人工湿地的特点及设计关键,并以湖北钟祥镜月湖为例,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以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为出发点,对不同入流水体进行工艺设计,应用生态理论探讨湿地的功能布局与景观设计,以实现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构建和湿地生态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轲  刘红玉  王翠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65-7467
在对城市湿地和城市湿地公园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城市湿地公园展开多尺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分析其不同尺度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及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使城市-湿地-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湿地热环境调节功能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andsat TM和MODIS多源遥感数据反演的城市地表温度和2007年北京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湿地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能力并建立了定量模型。结果表明:1)由于湿地景观与城市其他下垫面的性质具有明显差异,湿地分布与城市低温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非常好的正相关。2)湿地调节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湿地对城市热环境调节能力的大小。分析其与湿地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和内缘比等单元景观特征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城市湿地对周边区域的热环境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湿地的面积,且可以利用三次多项式来定量描述湿地热调节半径与湿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用SPSS20.0和Lisrel8.7软件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扰动和人类扰动,直接影响湿地自我免疫与抗扰动能力的发挥;湿地自我免疫与抗扰动能力,又影响湿地满足人类社会需求能力,具有中介变量的属性。湿地满足人类社会需求能力,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直接表现;湿地自我免疫与抗扰动能力,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9.
深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深溪河流域污染面广、水土流失严重、乡村环境差、水体N、P含量高、水库富营养化的现状,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水污染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经济发展兼顾的标本兼治修复技术,包括生态农业技术、人工水塘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等,达到控制污染和水土流失,保证流域水质,改善乡村环境的目的,实现流域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兴梅  陈先刚  罗明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25-17427
综述了我国湿地气候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湿地小气候特征、湿地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且,随着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变化,一方面,湿地气候表现出气温升高、降雨减少、蒸发量增大、冷湿-暖干化等特征,另一方面,湿地又具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对气候的变化作出了一定的响应。最后对我国湿地气候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