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抚顺市金丰矿业银金铅矿为例,针对在开发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对扰动地表、水土流失等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气候、植被状况,并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和植被生长条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被权威部门和专家公认为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雨量多、强度大、降雨集中的暴雨,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子。分析了暴雨对地表产生的剥蚀和冲刷作用;在阐述我国雨量和暴雨的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多种植被对暴雨的截留作用以及多种混交林对减少土壤冲刷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提高植被覆盖率要优先考虑增加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RS和GIS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覆盖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文以重庆合川市为例,以TM图像资料为信息源,结合GIS管理工具进行了植被覆盖分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川市植被覆盖分布不均,植被覆盖分级属于较低等级.这一研究对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防止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特征,在坡面上形成的裸地-植被镶嵌和植被条带分布等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是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植被斑块、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与耦合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的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植被斑块尺度上影响径流泥沙的关键因素;不同覆被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覆被格局的准确描述是研究覆被格局水土流失效应的重要基础;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改变了径流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应重点关注径流泥沙源汇区的连通性和空间分布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坡面的精确覆被制图为基础,建立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覆被格局指数和耦合格局信息的径流与侵蚀模型是定量研究覆被格局影响的有效手段.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以动态系统的观点研究覆被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系统理解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机制,探讨两者间动态关系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并发展尺度上推方法;构建过程意义明确且简单实用的格局指数,将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覆被格局的动态信息与产流产沙过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加强对格局与径流泥沙反馈系统的耦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被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5.
古浪县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93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4.4%。作者通过分析古浪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古浪县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RS和GIS进行植被覆盖分级研究--以重庆合川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S和GIS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覆盖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文以重庆合川市为例,以TM图像资料为信息源,结合GIS管理工具进行了植被覆盖分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川市植被覆盖分布不均,植被覆盖分级属于较低等级。这一研究对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防止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其若干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并系统介绍山地水土流失对侵蚀区的直接危害和对周边环境的间接威胁,同时深入分析了地形因子、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山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坡长、降雨量、雨强、植被覆盖度、群落结构、人为经济社会活动和土壤性质是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种影响因素可直接起到驱动作用,更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起到推动与加剧的作用,其内在机理包括植被与地形,土壤与降雨,降雨与植被,气候与系统,生产与干扰等方面相互关系与作用程度。应进一步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产生新影响的研究,并辅以遥感等现代技术,旨在为土壤侵蚀预报和防控山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缅油气管道境外段在建设期间经历大量开挖和回填,地表植被和原土层被破坏殆尽,难以在短期内自然恢复,加之气候因素,造成管道上方大量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管道安全。基于此,木姐管理处依据中缅油气管道(境外段)水土流失成因,在水工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植被恢复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治理工作。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水土流失治理方法,最终形成了一种相对而言成本低、效果好的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来说,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在我国华北部的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系统退化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的开垦和水土资源的浪费加剧了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所以,植被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在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香根草的生长特性、主要栽培技术,并对利用其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香根草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年径流量比自然植被区减少52.39%,土壤流失量比自然植被区减少32.51%。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流失研究中的植被覆盖度量指标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由于研究的视角及方法、手段的不同,水土流失研究中的植被因子指标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 容 。本文集中分析了现有的各种植被覆盖指标,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和比较,界定其内涵, 以便为水土流失研究中对植被因素的理解提供一个较系统的视窗,避免指标的误用和错用。  相似文献   

12.
森林植被与洪水,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关系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综合论述了森林植被与洪水、水土流失及其派生灾害的关系。森林在滞洪、水土保持等方面不容置疑的重大作用,森林植被的破坏将加剧洪水、水土流失,结合陕西省的状况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实施围封转移的生态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围封前后水土流失特征、成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封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明显,围封转移战略是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围封后通过各种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保护区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生长量和生产力提高,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福建长汀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分析当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是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手段。以Landsat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提取福建省长汀红壤区2000-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值,并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法分别对植被覆盖度、植被恢复等级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5 a长汀红壤区NDVI呈明显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2132.90 km2,面积比例提高68.86%,植被变化以恢复和完全恢复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8.07%。经过多年的治理,长汀红壤区植被覆盖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占长汀土地总面积0.42%的区域属植被严重退化区,主要分布于汀江两岸,建议在该流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措施,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林晶  孙青言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79-80,110
厂矿工程改建必然破坏项目区原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勘察分析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成果,设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形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方案体系,并推出了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成县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成县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增强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治管并重的方针;巩固原有生态植被,加强现有植被保护;统一管理权限,建立审批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等预防成县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议云南东川地区水土流失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川是传统的矿业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拥有上千年的采选历史,长期的人类活动使得区域植被过度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本文对造成区域大量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治理水土流失形成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期望为同类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南岭  郭芬芬  王小丹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68-5171,5225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 cm内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减少了水土流失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cm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分别在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新平县是云南中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向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过渡区,也是云南中部高原向南部哀牢山纵谷区过渡区.从新平县水土流失现状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介绍了新平县水土流失治理体系.认为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社会保障和技术保障两大体系不断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