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鉴别闽侯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区域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闽侯县具有耕地,园地和小域等土地资源优势,粮食、蔬菜、水果和淡水产品优势,劳动力数量,有效灌溉,电气化、化肥投入和保收比重等开发条件优势以及区位和政策优势,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后,2010年全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青饲料与绿肥,林地、园地和淡水养殖用地将分别比1998年增长31.10%,31.20%,87.54%,37.74%,3.70%,14.36%和221.31%,农用地总产修理 1998年的1.66倍,即可充分发挥全县的资源优势,又能取得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优化利用结构下的县域农产品人口支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研究了闽侯县土地现实承载力,结果表明,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后,闽侯县土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均得到较充分发挥.全县除植物油亏缺外,其它农产品供应均能满足2010年全县人口的需求,且有较大盈余;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402002.5t,是1997年的1.7倍.即使在富裕型消费水平下,全县土地资源仍能完全承载2010年的人口规模且有盈余.资源优化配置下全县土地承载力比未优化配置下承载力提高约12.6%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一、土地利用现状目前,全县土地总面积109 812.05hm2,其中农用地89 267.4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29%。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耕地78 945.44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89%;园地543.66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9%;林地2 355.99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5%;其他农用地7 422.34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6%。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西平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按适宜性可分为宜农、宜林、宜园、宜牧、宜渔等多种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查取样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借助GIS和数学模型,评价研究区域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为19775.26 hm2,占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80.04%,主要分布于大湖、廷坪、洋里、鸿尾、竹岐和白沙等乡镇;全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以中度和一般适宜的二、三等地为主,占适宜蔬菜生产耕地总面积的87.94%.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米兰绿洲农用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法,对米兰绿洲1978—1987年、1988—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7年4个阶段农用地数量特征、内部农用地类型结构特征以及1998—2017年米兰绿洲生态承载能力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用地数量及类型特征看,40年间米兰绿洲耕地面积出现先增后减的总趋势。1998—2017年,经济型作物逐渐代替传统作物,2017年水果园面积占总农用地面积的41.9%。(2)从农用地利用程度看,1978—2017年,米兰绿洲的棉花用地利用程度较低,水果园地利用程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迅速。(3)1998—2017年,米兰绿洲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大,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该地区的农用地可持续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干旱区呼图壁县为例,通过分析农用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果]优化后农业总产值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上升,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饲草作物播种面积也上升;林地和园地的面积也都有所提升.[结论]传统上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因此,干旱区域农用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多元化种植,注重生态平衡,努力实现干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区域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设立耕地代表性样区开展实地采样调查分析 ,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和确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及其权重 ,借助 GIS技术和动态聚类模型进行区域耕地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 ,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坡度、质地、地下水位和全 K含量等 8个因子与耕地粮食产量关系极为密切 ,可作为闽侯县耕地质量的主导评价因子 ,其中以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和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 ,合计权重达 80 %以上 .闽侯县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中低产耕地占 68.0 1 % .全县耕地主要限制型为砂、粘、冷和瘦限制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2 5 .0 4%、1 2 .5 8%、1 2 .1 7%和 1 5 .2 7% .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方法可为快速、准确评价区域耕地质量及动态监测提供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闽侯县耕地地力样区调查资料和改进的耕地分等成果,进行闽侯县耕地等级折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闽侯县及其因素指标区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农作物年标准粮产量关系拟合的最佳模型是对数函数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r=0.969-0.870).全县及丘陵山地、山间盆地和沿海平原区最高和最低质量耕地折抵系数分别为4.94、5.22、3.64和1.60.  相似文献   

9.
海口市农用地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时空上对海口市农用地各用地类型的演变进行分析,为海口市农用地景观格局分析和农用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海口市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 4.4和ArcGIS软件对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率得到海口市农用地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并在Arc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得海口市农用地转移矩阵和空间转化特征。【结果】1991~2010年海口市耕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和牧草地的土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551%、0.480%、-0.701%、0.195%、-0.005%。从时间上看,1991~2010年海口市农用地面积减少较快,其中林地减少速度最快,其次是耕地,减少最慢的为牧草地,园地和坑塘水面面积均不同程度增加;从空间上看,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的外围地区,耕地和园地互相转化的区域分布均匀,其中中西部林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在东海岸和东寨港附近部分耕地和红树林转化为坑塘水面。【建议】应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林地保护、扩大植树造林面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用地信息化管理,以降低人地矛盾,促进海口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辉 《河南农业》2016,(22):62-63
正正阳县位于驻马店市东南部,地处淮北平原,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3.2万hm~2,总人口7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县种植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过去单一作物,调整优化为花生、小麦、蔬菜多业并举,蔬菜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县蔬菜年种植面积在0.4khm~2左右,蔬菜  相似文献   

11.
选取资源禀赋指标和农产品供给规模与结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中国山东省140个县(市、区)的农产品供给能力分为3级。其中,资源禀赋指标包括乡村人口人均耕地指标、耕地粮食单产指标、乡村人口人均园地指标、多年平均降雨量指标和单位耕地农用水资源量指标,农产品供给规模与结构指标指的是人均粮食产量指标。利用SPSS13.0软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供给能力指数。最后笔者提出了提升山东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建议:一是完善农业设施装备,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二是加强创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巩固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培育龙头企业,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海南岛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土壤有机质(SOM)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碳库的重要指标。由于复杂的成土过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SOM通常存在较强的时空变异性。研究SOM的时空变异特征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采样与分析获取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0s)和2012年0—20 cm土层SOM含量数据,首先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对两个时期训练集410个、128个样点SOM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并通过验证集103个、32个验证点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农业统计数据,研究时隔30年海南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M时空变异特征,并对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980s SOM含量均值为20.57 g·kg -1,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降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全岛SOM含量主要集中在15—20和20—30 g·kg -1两个等级,共占全岛面积的75.29%;2012年SOM含量均值为15.89 g·kg -1,呈现出西南和东北高,西部、南部沿海低的空间分布趋势,SOM含量主要集中在10—15和15—20 g·kg -1两个等级,共占全岛面积的78.28%,而15—20和20—30 g·kg -1两个等级占全岛面积66.04%,同1980s相比减少了9.25个百分点。【结论】 (1)时隔近30年,海南岛SOM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012年SOM平均含量较1980s减少了4.68 g·kg -1,减少率为22.75%。其中水田的SOM含量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6.42 g·kg -1,减少率为27.34%;其次为园地,减少了2.65 g·kg -1,减少率为14.25%;而旱地减少量最小,为1.28 g·kg -1,减少率为8.84%;(2)水稻连作改为稻菜轮作(水田连作改为水旱轮作)、林地开垦为园地、土地利用强度加大是造成海南岛SOM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长期发展情况,进而优化系统投入产出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选取评价指标,以1996—2016年为时间跨度,对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能值投入部分,可更新的有机能、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可更新的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的环境资源的在所研究的时间跨度内(21年)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44.51%、40.19%、14.31%、0.99%。其中,可更新的有机能呈现下降趋势,而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呈现增长趋势,并于2009年超过可更新的有机能,成为能值投入的第一大组成部分。能值产出部分,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秸秆、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秸秆、蔬菜、水果21年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42.20%、27.71%、12.13%、0.37%、16.73%、0.86%。其中,经济作物呈现下降—增长趋势,并于2016年超过蔬菜,成为继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秸秆的能值产出第三大组成部分。2)种植业生产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增高,生产效率较为稳定,但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指数下降。建议通过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等途径提升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 ,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 ;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 ;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 ;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 .宜耕地的质量较差 ,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 .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 ,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 .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95.6 3% ,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 ,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  相似文献   

15.
以无锡市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将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5大类。同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2000~2010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特征。最后结合无锡市社会经济和人文数据,对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无锡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和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不断减少,而园地和水域面积有小幅度的上升,林地基本维持在原来的比例,减少的耕地大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水域和园地。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2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近2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动态模型表明:农用地总体在减少;耕地和草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园地面积增幅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较为显著;未利用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GDP的增长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