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麦4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李玉兰(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商丘476000)豫麦42号原名商丘857,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经多年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抗病、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品种来源豫麦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宝丰7228(现已命名为豫麦2号)、豫麦1号(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告,本品种目前仍暂采用原来79B_1代号),百泉3039等三个小麦品种在我省黄河以南平原区高产栽培的适宜途径,筛选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如品种、播期和密度的最优组合搭配,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于  相似文献   

3.
1.中北部地区:早茬:以豫麦49号、豫麦69号为主导,搭配豫麦54号、豫麦68号、豫麦41号、豫麦55号,积极展示郑麦98、周麦16、新麦13、开麦13.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度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虽然前期播种比较晚,但由于底墒足,冬季温度偏暖,中后期温光适宜,病害轻,小麦生产获得了大丰收。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豫麦18号、郑麦9023、豫麦34号、豫麦49号、豫麦70号、豫麦69号、新麦11号、新麦13号、周麦16号、淮麦20号、皖麦19号等均表现比较优异,下年度可继续应用,但要根据播期早晚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因素,注意良种良法配套,合理利用。现根据近两年国家黄淮南片和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推荐几个表现优异的苗头新品种。1.偃展4110品种来源: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选育。已经获得国家新…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豫麦43号及其栽培要点卢甲纯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王柏楠(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郑州450052)苏振(郑州市种子管理站)豫麦43号原名为豫同843,是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于1983年利用60Co-γ射线(20krad)辐照处理“豫原1...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用4个小麦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并使其成为一定的病情梯度。利用每一品种各小区的全程加权病指与对应的产量损失率,以及千粒重损失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对各品种产量损失当量(方程的斜率B值)显著性测定结果:豫麦13(1.0514)与津丰1号(1.553)、豫麦2号(1.6254)和豫麦11(1.6388)有显著差别。豫麦13为耐病品种,豫麦2号为中等抗病品种,豫麦11和津丰1号为感病品种。产量损失当量值高的品种,千粒重损失当量也高。  相似文献   

7.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 :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高抗小麦病毒病 ,而豫麦 18- 6 4高感小麦赤霉病 ,但丰产性能好 ,是参试品种中唯一比扬麦 15 8增产的品种。在病毒病发病较重的田块 ,加强栽培管理 ,以种植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研究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适宜的栽培措施,我们在新乡县关堤公社司马大队进行了麦棉套种棉花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1982年麦棉套种地膜覆盖大面积示范田252亩,占该队棉田面积的64.6%.小麦品种豫原1号,棉花"861".同时,设播种期、覆盖度等小区试验(棉花品种为豫棉l号).大面积示范田于1981年11月下旬起埂播种小麦,埂宽1.7尺,高6寸,沟宽1尺,小麦种在沟内,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11.
优质强筋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如豫麦68号、郑麦9023、豫麦47号等在我县已有相当面积的推广.有了优良的品种,必须要有优良的栽培措施与之相配套,方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相似文献   

14.
开麦 13号 (原系谱号 92 12 - 0 - 1- 3- 3)是开封市农科所根据市场需要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其母本是豫麦 2 5号 (温 2 5 40 ) ,父本豫麦 13号。 1992年开封市农科所用上述两亲本进行杂交 ,组合号 92 12 ;1993年种植F1,F5代趋于稳定 ,晋升为品系 (代号 92 12 - 0 -1)。 1997~ 1999年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 ,分别比对照豫麦 2 1号增产 17.8%和 19.8%,达极显著水平 ,所内定名开麦 13号。 1999~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 ,2 0 0 1~ 2 0 0 2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 ,2 0 0 2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15.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温麦18号(原名温9629)是温县农科所以豫麦21号为母本、豫麦4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低秆、大穗、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病耐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合黄淮冬麦区中、高产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豫麦10号是一个大穗大粒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抗病能力较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但该品种茎基部的茎壁较薄,如果栽培措施不当,在后期遇到风雨天气时,往往会引起倒伏,影响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豫麦10号的高产特性,本文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为生产上大面积夺得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豫麦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 47号 (原名丰优 3号 )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优质强筋面包小麦 ,1 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首批选定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核心品种 ,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重点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其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标准 (GB/T1 7892 - 1 999)。豫麦47号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 ,表现出高产优质兼用。优质小麦的生产既受遗传基因控制 ,又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 ,同时 ,也有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本文针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豫麦 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9.
小麦旱地栽培与节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用耐旱品种 适宜林州市栽培的耐旱品种有邯4589、豫麦2号、洛旱6号。  相似文献   

20.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