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类型叶面阻控剂对玉米吸收Cd、Pb的阻控效果,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华兴单88”为供试玉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8个处理:对照(CK)、YZ-1、YZ-2、YZ-3、YZ-4、降镉灵(JGL)、喷喷富(PPF)和万物生(WWS),研究不同处理玉米生物性状和各部位Cd、Pb富集及转运系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7种叶面阻控剂处理下,产量相较CK提高了4.8%~30.4%,增产能力表现为WWSWWS>PPF>YZ-4>YZ-3>JGL>YZ-2>YZ-1;供试玉米各部位Cd、Pb转运系数均表现为根部-茎部<茎部-棒芯<棒芯-籽粒<茎部-叶部。通过田间试验证明,供试的7种叶面阻控剂对玉米籽粒的Cd、Pb阻控效果表现为YZ-1>YZ-2>JGL>YZ-3>YZ-4>PPF>WWS。本试验条件下,YZ-3作为增产效果最好的叶面阻控剂,建议在Cd轻中度污染的玉米产区推广使用; YZ-1作为Cd、Pb阻控效果最好且成本最低的叶面阻控剂,建议在Cd重度污染的玉米主产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陇南地区玉米,水稻施锌的方法和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硫酸锌浸种的安全浓度为2.0g/kg,土壤与叶面施锌均可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喷施,拌种+叶面喷施,浸种+叶面喷施是玉米施锌的有效方法,这3种施锌方法较对照分别增产5.3%,7.7%和9.1%,水稻施锌以叶面喷施较经济合理,比对照增产6.4%。  相似文献   

3.
玉米喷施大民先锋生物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大民先锋生物肥,对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肥可延长玉米全生育期,改善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和提高产量 相同施肥量条件下,在幼苗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孢子萌发及侵染环节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或不能直接萌发。花粉粒及玉米叶面物质对弯孢菌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萌发孢子干燥超过1min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15-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以25℃为最适侵染温度。孢子侵入适宜温度范围窄于附着胞形成温度,又窄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叶面结水时间需超过7h才能形成侵染。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为功能性成分的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大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配合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玉米播前拌种和叶面追肥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苗期幼苗株高、茎粗、根系数量、壮苗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最终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2 g 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拌种1 kg、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7.5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灌浆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10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施肥配比下,玉米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6.
叶面宝浸拌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叶面宝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浓度药剂浸种和拌种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叶面宝浸拌种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产量,1000倍液、2000倍液、4000倍液浸种和200倍液拌种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17.9%,7.4%,3.0%和16.7%,1000倍液浸种和200倍液拌种的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同时,用叶面宝液浸拌玉米种子可提高发芽率,促进苗期生长和植株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7.
探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对两种类型玉米产量、锌含量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玉米科学的叶面喷锌技术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以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郑单958(济南试验点)与京科糯2000(乐陵试验点)为材料,在玉米吐丝期及10天后喷施0、3、6、15、30 g/L浓度梯度(Zn0、Zn1、Zn2、Zn3、Zn4)的七水硫酸锌(ZnSO_4·7H_2O),分析叶面喷锌对两种类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锌及其他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面喷施适量锌显著增加两品种玉米生物量和产量,明显降低秃尖长,但对百粒重无显著影响,京科糯2000与郑单958叶面喷锌6 g/L处理(LZn2、JZn2)较对照分别增产14.28%、8.18%;过量喷锌会抑制玉米生长,京科糯2000与郑单958叶面喷锌30 g/L处理(LZn4、JZn4)较对照减产33.57%、42.58%。(2)叶面喷锌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秸秆Zn、Fe含量,京科糯2000叶面喷锌15 g/L处理(LZn3)与郑单958叶面喷锌6 g/L处理(JZn2)籽粒锌含量最高,分别为42.24 mg/kg和38.09 mg/kg,达到玉米籽粒锌强化目标值。(3)叶面喷锌后显著降低两种类型玉米籽粒Cu含量,对Se、Na、B、P、Mg含量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喷施适量外源锌可促进玉米生长,显著提高郑单958、京科糯2000玉米籽粒产量、籽粒Zn、Fe含量,对改善玉米的营养品质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硒元素是一种动物和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硒元素的缺乏是一种世界性的营养问题。为评价玉米叶面喷施硒元素改善人体营养状况的技术潜力,本研究通过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探究了雨养条件下,在玉米灌浆期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籽粒产量、硒含量、硒积累量、硒利用率以及其他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的硒含量和硒积累量,且随着喷施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升高,但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铁、锰、铜、锌这四种矿质元素含量无影响。同时两年之间,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差异较大,说明环境因素对玉米籽粒吸收利用外源硒肥具有较大的影响。综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是改善玉米籽粒硒元素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处理1在玉米叶面喷施清水(对照),处理2在玉米叶面喷2%锌肥,处理3在玉米叶面喷2%钼肥,处理4在玉米叶面喷2%锌肥+钼肥2%,研究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锌肥、钼肥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4个处理下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但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比较叶绿素含量变化可知,喷施锌肥、钼肥、锌肥+钼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减轻干旱伤害。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1间的相对含水量在部分时间段差异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始终高于处理1,表明外施锌、钼肥可提高玉米叶片保水性,增强玉米抗旱性。同时也分析了在自然干旱条件下4个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锌肥、钼肥具有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光合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壳聚糖拌种和叶面喷施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壳聚糖拌种和叶面喷施的适宜剂量,以玉米德美亚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壳聚糖拌种剂量0(CK)、25(B-CTS1)、50(BCTS2)、100(B-CTS3)mg/kg和在6展叶期叶面喷施剂量0(CK)、25(Y-CTS1)、50(Y-CTS2)、100(Y-CTS3)mg/L。结果表明:与CK相比,壳聚糖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能增加玉米叶面积,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i),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壳聚糖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产量较CK分别增加8.2%、14.1%、12.4%和8.0%、12.3%、10.1%。综上所述,壳聚糖拌种剂量在50mg/kg时、叶面喷施剂量在50mg/L时,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药剂拌种以种子质量1.2%的好年冬或0.5%的辛硫磷防治跳甲效果最好。同时,30%好年冬还可以减轻油菜苗期其它害虫为害,播后苗前喷洒5%来福灵,在油菜苗龄25d前对各种苗期害虫防治效果的较好。防治蚜虫的几种药剂对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旱拌种剂的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幼苗抗旱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抗旱拌种剂施用量:0(CK)、1.5、3.0、4,5、6.0 kg/ha.设5个处理分别进行室内水分胁迫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对玉米的出芽率、相关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室内轻度干旱(R=55%)水分胁迫下,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3.0 kg/ha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好,与CK相比分别提高9.99%和9.10%,且各农艺性状指标相较CK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田间试验中,不同施用量抗旱拌种剂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的株高具有促长作用,且对玉米苗期的促长作用大于其他时期,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鲜产量,其中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6.0kg/ha处理的生物量和鲜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5.79%和5.25%,处理2次之.[结论]在轻度干旱R=55%条件下,施用3.0kg/ha的抗旱拌种剂,可增强玉米幼苗抗旱能力,提高玉米幼苗出芽率及成熟期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 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耐低温=0.162+0.250XNFGI+0.246X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 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6.
水分对玉米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阐述了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当土壤含水量在15%~20%范围内,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高,适宜培育壮苗。5%的土壤含水量为玉米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最低预警水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国玉米主产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后遇旱问题时常发生,生产上实现良好的出苗与成苗率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鉴于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萌发期干旱胁迫反应不一,构建玉米萌发期耐旱评价技术体系,鉴定不同品种萌发期耐旱性,为玉米品种筛选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田间耕层采集的土壤为介质,设置从种子不能发芽到全部发芽的土壤含水量13个梯度,在25℃光照培养箱条件下测定5个代表性品种种子发芽率,建立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与发芽率的Logistic拟合方程,确立50%种子发芽率时土壤含水量(GW50);在此基础上,以5个品种GW50平均值作为干旱处理强度,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解析种子发芽率与其他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在13个水分梯度下5个品种的发芽率拟合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78—0.992,基于Logistic方程估算GW50为18.2%—18.7%,GW50平均值为18.5%。以18.5%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处理水平,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胚芽鲜重、胚根鲜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5,分别为0.36、0.40和0.38,而发芽率与胚根数等7个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发芽率以外10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三类,分别包含13、10和9个品种,但这三类品种间的发芽率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10个性状不能反映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水平。对11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在第一主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征值,第一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36.3%,这三个性状可以作为萌发期耐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建立的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体系,所鉴定的32个品种中有4个属于萌发期耐旱型,22个属于为中间型,7个属于萌发期干旱敏感型。【结论】明确了限制种子发芽率50%的土壤干旱胁迫强度,提出种子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可作为萌发期耐旱鉴定的关键指标,构建了玉米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松嫩平原野生野大麦种子在5个温度(15/25、20/30、15/30、20/25和15/20℃),5个梯度的Na2CO3浓度(0、20、30、40和50mmol·L-1)以及5个梯度的CS1菌浓度(OD值分别为0、0.5、0.05、0.005和0.0005)中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发芽率、发芽势影响次序皆为温度Na2CO3浓度CS1菌浓度,对发芽指数影响次序为Na2CO3浓度温度CS1菌浓度,温度和Na2CO3浓度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皆有显著影响(P0.05),而CS1菌浓度无影响(P0.05),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皆随Na2CO3浓度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野大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温度15/25、20/30和15/30℃,Na2CO3浓度为0mmol·L-1。  相似文献   

19.
沼液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戴小阳  蔡斯  彭琼  谢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79-1680,1741
研究了不同沼液浓度浸种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浓度达到70%以上时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抑制作用;沼液浓度低于70%时,对种子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适宜浓度为20%~50%,最适浓度为50%.  相似文献   

20.
辛硫磷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定辛硫磷在甘草上的安全使用技术标准,采用田间试验和液相色谱法,测定辛硫磷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柱层析法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的最小检出量为1.00×10-9g,最小检出含量为0.005 mg/kg。不同进样量测定结果表明,在0.1~10μg/mL的范围内,辛硫磷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2190X+0.1658(r2=0.9940)。甘草中辛硫磷的添加回收率在81.7%~85.1%之间,RSD介于3.39%~5.91%之间,甘草对应根际土壤中辛硫磷的添加回收率在90.9%~95.3%之间,RSD介于2.89%~4.07%之间,各项指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限量的要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甘草根及土壤中辛硫磷的残留含量完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分别为CT=1.0024e-0.1027T(r=0.9715)和CT=0.4577e-0.0402T(r=0.9836),残留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6.75 d和17.24 d;40%辛硫磷乳油依推荐剂量1次施药后40 d,2次施药后53 d,在甘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均低于0.05 mg/kg,因此建议40%辛硫磷乳油在甘草上依推荐剂量1次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40 d,2次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5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