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2.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凤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7-19680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弱势状况,盘剥和占有他们的利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纠纷不断的不和谐音符。阐述了新的形势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农村相关政策的需要;二是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与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三是减少土地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剖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农民在土地保有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和承包经营权的缺失2个方面;二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征地制度的缺失、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与宅基地流转受限3个方面;三是土地发展权缺位影响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共享。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规范和完善征用土地制度;三是适度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四是设立生态补偿和土地发展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农民生存之本,农地征收后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妥善的安置补偿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大问题,而土地征收补偿原则又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处于基础地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征地补偿原则就有什么样的征地补偿制度,需立法明确规范。通过研究和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在征地补偿上的立法规定,对我国目前的立法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完善征地补偿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艳 《农技服务》2012,(3):369-370
结合实践中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存在的问题,从准确理解土地立法精神的角度,从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及维护农民权益的精神出发;重点分析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土地承包人之间分配使用问题上出现分配不公,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影响的原因。强调了土地基层执法人员提高对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透彻理解水平对减少土地执法偏差,促进农业生产、维护农民权益过程中将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河南省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规模收益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的进展。因此,加强土地方面的立法,对流转土地用途进行限制,多渠道激发农民的土地流转动力等成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些措施对保障土地流转规范进行、保护耕地、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一些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差,农业劳动力也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弃农从工从商,出现了部分需要流转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不断的深入,广西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的作用不断被弱化,农村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农产品基本回到了自给自足的时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因此而被阻碍。同时由于广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农村农民耕种技术落后致使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将闲置土地出租,从而农民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形成既割舍不断又不甘仅束缚于其上的若即若弃新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法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民进城务工后,土地能继续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广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然成为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继续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用的一种选择。本文主要探讨新型的土地流转一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在广西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其他省市试点成功的模式,以及运用统计软件SPSS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理广西农村经济状况的数据,分析其与农户入股意愿的相关性。结合广西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套自主特色的土地股份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这项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自发式和引导式流转的状态,与当前的市场农业很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性,直接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土地非常依恋,视土地为命根子,不少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部分农民在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后,造成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从而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农民对土地均衡思想严重。目前,大部分村组都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地,用来解决人地矛盾,进行土地小调整,按有关规定3年调整一次,而有的村组甚至1年调整一次,机动地调完后,就用大田承包地,因此,农民不敢进行土地流转。 3.土地流转不规范。具体表现:一是农户私自流转,不少农户的土地只经双方农户的同意,就进行了流转,既不申报村民小组,也不经村民委员会审批,增加了乡村征收农业两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2007,(4):38-38
近年来农民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农民权益保护法到今天也渐行渐近了.已经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民权益保护法的内容将包括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务工农民权益的保护、建立农民社保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式增长得益于要素、技术和改革三大红利,这其中由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而释放的土地红利大大促进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也因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盲目滚动开发,使得土地红利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而随着十八大以来"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土地开始在产权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自由流转,土地流转使得土地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从而产生增值和交换的价值,这种"土地资本化"使得土地又有了新的价值和增长空间,因此未来中国的土地红利将由减少态势转为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在对江村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基础上,结合江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70多年来江村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情况进行分段梳理。研究发现,乡村工业化淡化了农民的土地情结,加强了农民理性和工具性地利用土地功能,是推动农民土地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外部力量。然而,在农民土地意识的现代化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诸如乡村工业缺乏科学技术和人力管理、农民轻视土地又不舍土地经济价值、农村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务实推进乡村工业发展、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以及加快完善国家的工、农业保障政策等3个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2.
姜伟  张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21-18223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究其原因在于农业收入降低和养老费用增加两方面。尽管土地养老功能在弱化,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措施提高土地养老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应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3.
林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12-16014
分析了农民与土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农民问题的不同特点,为现实中正视农民问题提供参照作用。以土地为固有特征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土地的联系程度决定了农民的分类及其政策;土地的私有形式决定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土地私有联系的固有化决定了农民的前途。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以土地为保障基础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农民利益载体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农民由身份认定向职业认定转化;农民的经济影响由局部向全面渗透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征占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土地补偿标准也愈来愈高,由此带来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分配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文章就农村土地社偿款分配管理浅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春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75-4176
在阐述日本土地立法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日本土地立法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土地立法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日本土地立法演进过程对我国土地立法的启示及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最基础的资源储备。在近一个世纪前,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首要问题。经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后,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在现阶段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90-191
城镇一体化发展是我国未来城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农民的土地权益产生了严重的侵害。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移到了农民土地权益在城镇一体化中的保护问题上。基于此,本文对城镇一体化背景下对农民土地的权益保护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对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农民的土地权益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电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几年来,农民充分认识到这一客观现实,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自发的或有组织有领导的走以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为重点的土地资源开发新路子,运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盘活土地资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13-56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围绕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争论也日渐增多,其中包括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测算方法不科学及补偿项目设置不合理、劳动力安置困难等问题。基于此,并结合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农民现在的生活状态及人口素质情况,笔者在对桐城市新店镇北洼村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总结出农民希望得到的失地补偿,并基于农民意愿提出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属时期,菲律宾形成了以半封建性的租佃关系为主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在美治时期,这种制度进一步发展,是菲律宾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源。以致于独立后的菲律宾政府为解决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农民问题而进行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