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近几年农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江苏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从人们饮食消费结构与营养需求变化、价格变动与效益驱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部分食用与加工产品或替代品的更新与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层次与需求层次的不均衡性与波动性等角度分析江苏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针对江苏省种植业实际,思考当前进一步深化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立足点,提出江苏省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绿色化、种植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供给多样化、供给侧农产品质量安全化、农产品增效长期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我市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各类农产品供求平衡有余,出现了低消费水平下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的矛盾,这一切表明,我市种植业生产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必须对过去的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的"数量增长型"种植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向"质量效益型"种植业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12月农业部成立第一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来,截止到2007年底,国家共审定农作物品种2297个。这些品种的审定、推广,对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发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粮棉油单产总产的稳步提高,粮棉油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导致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种粮植棉效益下降。为此,各地相继开展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但是,由于国家农产品收购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大宗农产品价格继续下滑,种植业结构现状还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调整思路,加大调整力度,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种植业效益不高的局面。一、变观念,明确品种结构调整的目标 要搞好品种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实现四种观念的转变:一是粮食观念向食物观念的转变。现代农业发展表明,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5.
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特征更加明显。河南省2016年粮食产量仍保持高位,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宽松,主要粮食价格运行较为低迷,棉花、油料、蔬菜、生猪价格波动频繁,农资市场运行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视觉下调结构的改革推动种植业的"转型",为了探索供给侧改革下德州种植业发展的具体方法,首先从中南部种植区、西部种植区、东北部种植区三个方面对德州种植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发展地域特色、注重农产品品质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管理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了德州种植业供给侧视觉下调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农产品通常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者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经过工厂工业化的生产供给消费者,其价格的变化波动都可能引起CPI的变化与波动。本文首先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然后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机理,再次分析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农产品价格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28-12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做出的重要决策,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及变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民以食为天,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农产品有着其他食品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其息息相关。全国农产品价格研究文献较少,而且使全国农产品价格更加合理化研究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很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更加合理,对于我国的资源优化配置,相关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化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保证种植业有效供给、维护种植业食物安全战略和保持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分析了优化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与绿色农产品发展具有新特点与新优势,提出了完善种植业支持政策、创新种植业科技机制、增强种植业经营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7年1月到2014年2月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农产品价格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农产品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冲击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基于此,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提出一些建议:短期应该关注游资炒作和协调农产品的供需;长期应该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和研究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出完善农产品调控机制,并于2014年启动大豆、棉花建立目标价格试点。通过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支持的基本经验,从市场价格引导作用、确定目标价格补贴依据以及合理确定目标价格水平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学贵 《农业展望》2013,9(9):30-33,37
随着中国农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有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经济学术界的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波动成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平抑价格波动的政策等内容展开。为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今后应当加强对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成因、价格波动在不同市场之间及不同产业链条之间传递的量化分析、价格异常波动的机理和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各种调控政策的利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及水价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比较的方法,分别对国内外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现行水价的组成、运行情况和水价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应由3部分组成,即水资源费、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环境水价的征收应根据各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速度来商定;水价结构应逐步由单一水价结构向两部制水价结构过渡,最终实现两部制水价;水价和水价结构的政策调整,要做好宣传工作,尽快被用户接收,实现水价和水价结构优化,达到水的供需平衡,节约用水,净化环境和水源的目的,使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内涵,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具体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的目标是在确保供给得到实现的总量目标基础上实现收入目标和结构目标。最后提出确保当前农产品价格目标实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农业用水承受能力及其和谐水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成明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28-14529
在对张掖市农业水价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承受能力水价模型,得到农业可承受水价;同时,根据农业和谐水价计算模型,在确定和谐系数和决策水价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用水可承受水价,得到张掖市农业用水和谐水价。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国内外农业用水定价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进展。国外研究方面,从绩效评估基本理论出发,在介绍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用水定价政策绩效评估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国内研究方面,首先从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和农业水价定价机制上进行分析,然后就农业水价对农业生产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最后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农业用水定价政策绩效评估有待深入研究的若干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大宗农产品普遍出现进口快速增加与国内库存高企并存的现象。直接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现行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急需完善。通过对中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情况、国内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格变化情况的分析,阐述了政策性收储价格逐年提高导致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是近几年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宝中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61-2462,2464
结合洛阳孟津岗丘井灌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灌区水价征收方式、农户种粮成本以及灌区水价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当地灌区水价的对策,即实行计划用水、加强灌溉管理、加强水费管理、增加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19.
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直接牵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升.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通过对价格周期、产销差价、通货膨胀、不规范竞争等经济学原因的解读,寻找出这些因素的法理渊源,从而为建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补贴立法、农业经营的金融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等农产应对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蔬菜等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影响到市场稳定与居民消费,影响到生产发展与农民收入,也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总体上看,当前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及媒体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厘清。中国已逐步进入农产品的高价格时代,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成本变动、粮食基础价格不断抬高、农产品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联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管理部门与媒体应理性对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但当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滞后和媒体的过度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保证城市消费的利益,更要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减少农民在价格波动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