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以柞蚕卵为寄主,研究荔蝽卵平腹小蜂辨别寄主的能力.结果表明,荔蝽卵平腹小蜂可以分别在寄主卵外和寄主卵内辨别被同种雌性寄生过的寄主卵,辨别能力随着寄主卵被寄生后的时间长短和寄主卵的密度大小而变化.在寄主卵外辨别已寄生寄主的能力随着寄主卵被寄生后时间的延长和寄主卵密度的减小而减弱;而在寄主卵内辨别寄主的能力却随着寄主卵被寄生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寄主卵密度对平腹小蜂在寄主卵内辨别寄主的能力无明显的影响.荔蝽卵平腹小蜂还可以在寄主卵外辨别是自身或是同种其他雌蜂寄生过的寄主卵,但在寄主卵内无此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1984年晚季水稻及其田边几种植物上飞虱着卵株率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飞虱着卵株率与卵密度呈曲线相关,着卵株率随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用方程式P=αe~(bx)表示。当卵密度低时,着卵株率上升较慢,卵密度较高时,着卵株率上升较快。上述理论曲线是以卵的密度来计算着卵株率的。但在实际运用上要求以着卵株率来估计卵密度,这样省工、省时.又能准确估计卵的密度。文中列出了7种植物上飞虱卵密度与着卵株率的关系方程式,可供估算这几种植物上飞虱卵密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受到繁育寄主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繁育寄主对赤眼蜂品系在梨小食心虫卵的趋性中是否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Y-管行为选择试验研究了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品系,以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本地优势种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品系对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趋性。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松毛虫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在仅有米蛾卵时对米蛾卵表现出了显著趋性,而在仅有梨小卵、以及梨小卵和米蛾卵共存的处理中未表现出对任一寄主卵的趋性;玉米螟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和梨小卵品系,以及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仅有米蛾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显著短于除玉米螟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外的其余三种赤眼蜂品系;而在仅有梨小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最长,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选择时间最短;而两种繁育寄主同时存在时,玉米螟赤眼蜂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巴里坤湖卤虫卵卵径和卵色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采的卵.卵径和卵色变异较大。于卵卵径变异范围为155~315μm;不同卵卵的孵化率表现明显差异.且重量比呈双峰型变异。卵色总体分为棕色(深白)和浅灰色(白色).前者比例较大.孵化率较高。作者还提出了卤虫卵依据卵径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松毛虫黑卵蜂的产卵行为及寄主选择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黑卵蜂产卵过程分为3个阶段9个步骤,当其在马尾松毛虫卵上寄生时,与寄主卵卵块和卵粒的大小及颜色无关,将马尾松毛虫卵与人工卵放在一起时,黑卵蜂只选择松毛虫卵,但在人工卵上涂上马尾松毛虫体表鳞片时,可引诱黑卵蜂在其上完成整个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6.
影响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和接受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和接受的研究结果表明,野蚕黑卵蜂接受寄主除化学因子外,还与寄生卵的物理性状有关。野蚕黑卵蜂优先接受那些大小与其寄主卵相仿的人造卵,大于寄主卵的检验和接受率明显降低。在25℃下,随着涂利它素人造卵保存时间的延长,野蚕黑卵蜂对其识别接受率有所下降,至45天仍有80%的人造卵对野蚕黑卵蜂有引诱作用,到60天时有23.33%的人造卵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和接受的研究结果表明,野蚕黑卵蜂接受寄主除化学因子外,还与寄主卵的物理性状有关.野蚕黑卵蜂优先接受那些大小与其寄主卵相仿的人造卵,大于寄主卵的检验和接受率明显降低.在25℃下,随着涂利它素人造卵保存时间的延长,野蚕黑卵蜂对其识别接受率有所下降,至45天仍有80%的人造卵对野蚕黑卵蜂有引诱作用,到60天时有23.33%的人造卵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8.
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卵丘扩展与激素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卵丘扩展与激素浓度的关系,利用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记录不同激素浓度处理下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和卵丘扩展率.结果表明:E2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率(P<0.05),但并不影响卵丘扩展率;E2可显著提高卵丘扩展的卵母细胞成熟率(P<0.05),但不影响卵丘未扩展的卵...  相似文献   

9.
利用罗马尼亚引进的卵色限性品种与黑卵品种菁松,通过杂交育种,调查F1,F2,F3代的卵色及卵数,以及黑、白卵中的雌雄比例,经统计分析确定基因型,查明了卵色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获得了新的白卵系。利用对罗马尼亚卵色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强果,为今后通过卵色限性基因培育新品系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草蛉卵喷卵和挂放卵卡试验表明,在5种不同卵粘着剂中,0.125%琼脂溶液效果最好,蛉卵悬浮均匀,粘着率为96.83%,浸卵2—3小时后,孵化率为80.77—92%;发育后期的蛉卵,在溶液中承受1—2.5kg/cm~2压力15分钟后,经高速旋转喷出,孵化率为65.06—78.21%,较对照明显提高;田间喷卵,孵化率为51.06—60%,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发育后期的卵直接挂放田间,卵卡上先孵幼虫残杀卵率为6.45%,卵粒孵化率为72.26%。较用工农—16型手摇喷雾器喷卵的孵化率(51.06—60%)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