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期要密封保温。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两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三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遇到-7℃的低温时,要采取增温措施.增加覆盖物、生烟增温等,防止发生冻害,同时,也要严格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发生烧苗。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中甜1号、金美丽等早熟品种. 二、播种育苗 1.棚内制钵 育苗前搭好竹架大棚.营养钵选用直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塑料套.每亩大田灌钵1 000~1 500个. 2.适时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1月中旬左右.每亩用种量为15~20克. 3.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前不要通风揭膜,当幼苗出土70%以上时,撤除地膜.出苗至1叶1心前,晴天上午8点后揭开拱棚草帘透光,傍晚盖上.1叶1心至2叶1心期,要控制水分进行炼苗,防止徒长.2叶1心后,一般白天温度掌握在22~28℃,夜晚8~10℃.整个苗期要注意防寒保温和揭膜通风降湿.  相似文献   

3.
<正>一、苗床温度管理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2、苗床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气候变化异常,柳河县农牧局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包乡(镇),进村入户对插秧前秧苗进行技术指导。插秧前加强苗床温度、水分、病害、施肥等技术环节管理。适时通风炼苗,控制秧苗徒长,提高秧苗素质。目前该县水稻秧苗4叶期左右,苗床温度控制在20℃左右,晚间温度超过10℃以上不用关闭棚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定植选择保水保肥力强、含丰富有机肥的壤土或黏壤土,在棚内温稳定在0℃以上、地温10~15℃时定植。定植前整地做畦,每667米2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耙细楼平,畦宽1米。选择寒尾暖头的晴天上午定植,西芹畦栽4行,穴距30厘米,单株,本芹栽5~6行,穴距10~12厘米,每穴4~5株。边栽边浇水,栽植不能太深,以土不埋住心叶为宜。温度管理日光温室春芹菜  相似文献   

6.
<正>1.调控温度。黄瓜苗床子叶期适宜昼温28℃左右,夜温20~24℃;真叶期昼温20~25℃,夜温不低于16℃;移栽前炼苗温度还可稍低,有利于促控结瓜;定植后昼温25℃左右,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温13~15℃,以抑制呼吸消耗,但不宜低于  相似文献   

7.
徐明举 《油气储运》2011,(20):26-27
五、生长期管理1.定植后及时定干:芽苗(半成品)从接口向上2厘米处剪去。成品苗接口上留10厘米,当新梢长至5~10厘米,只留一个饱满芽,其他的芽及时摸除。桃幼苗从发芽至50厘米,白天温度20~26℃,最高不超过28℃,夜间温度不低于5~10℃。幼苗长至20~30厘米插  相似文献   

8.
育苗移栽 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设置苗床。播后床面覆盖0.5~0.7厘米过筛细潮土,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2~3叶时分苗,苗距7~8厘米见方。定植一周前囤苗。苗龄60~70天、7~9叶、始现蕾时定植。定植前15天左右扣棚提高地温,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方,过磷酸钙50千克。深翻、耙平、整畦后,待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定植。  相似文献   

9.
以秦烟96为供试品种,大棚漂浮育苗温度效应研究表明,本区漂浮育苗温度特征:3月1~10日,气温、育苗大棚棚内气温、盘温、水池水温均低于10℃,烟种萌发期偏长;3月11日至4月20日,随着外界气温上升,棚内气温、盘温、水温稳定通过10℃,且骤升。烟苗子叶平展期一十字期处于温度剧烈波动期;4月21日至5月12日,棚温、盘温相继稳定通过20.0℃,个别时点超30.0℃达极限高点33.0℃;水池水温稳定通过15.0℃,保持在15.O~20.0℃。  相似文献   

10.
1提高地温,促进缓苗 在管理上要"闷棚"以提高棚温.保证棚内温度白天为32~33℃,夜间不低于15℃.土壤温度在18℃以上.白天温度不高于35℃,一般不进行通风.缓苗期不浇水,以防降低地温.可适当加大棚内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1.
(1)苗床制作:选用无病虫害的田园土、鸡粪、蛭石,以1:1:0.5比例作成苗床,用50%多菌灵町湿性粉剂喷洒消毒,用量8克/平方米.(2)播种:按5厘米×2厘米株行距进行条播,覆土4厘米稍加镇压,用水淋湿床面并用废报纸覆盖。(3)管理:播后5天内地温保持28—32℃,之后地温降到27℃左右,10天种子发芽,定期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4)移植培育:植株二片真叶时移栽于装有营养土的育苗钵中,育苗钵高15厘米,口径10厘米,营养钵占钵容量的3/4,带状摆放,浇足水,用报纸覆盖遮光,棚温保持28℃左右,地温18—20℃,两天后取掉覆盖物。棚温保持20—25℃,适时浇水。植株长到5—8个叶片时定植。定植前10天秧苗钵要控制水分,增加光照,温度控制到15—20℃。  相似文献   

12.
1育苗移栽苗龄80天为宜,播前要进行床土和种子消毒处理。幼苗长至3叶1心时分苗,苗距8~10厘米,留双株。待幼苗长至7~8片叶、10~15厘米高时定植。2开沟起垄,覆膜栽培一般沟深25~30厘米,沟底宽30厘米,定植前7天整好垄面,并用90厘米地膜覆盖垄面,提温保墒。亩定植4000~5000穴。将苗  相似文献   

13.
秧田期施肥秧田期施肥应以秧苗不披叶为基准,提高秧苗叶片的含氮量,应适当增加基肥用量。秧苗4叶1心期开始分蘖,在2叶1心期应施氮肥,确保秧苗4叶1心叶期片含氮量达到4%左右。在秧苗移栽前4天,应施起身肥,促发新根,减轻拔秧时伤苗,栽后返青快。本田期施肥超级稻组合在本田期生长  相似文献   

14.
稻田期施肥 秧田期施肥应以秧苗不披叶为基准,提高秧苗叶片的含氮量,应适当增加基肥用量,秧苗4叶1心期开始分蘖,在2叶1心期应施氮肥,确保秧苗4叶1心叶期片含氮量达到4%左右。在秧苗移栽前4天,应施起身肥,促发新根,减轻拔秧时伤苗,栽后返青快。  相似文献   

15.
正读者武女士问: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答:低温炼苗低温炼苗可明显增强蔬菜秧苗耐低温能力,有利于蔬菜定植后及早缓苗。低温炼苗一般在蔬菜定植前7~10天进行,且不可时间过长。育苗床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温度保持在8℃~12℃。提前扣棚为使蔬菜秧苗定植后尽快缓苗,需要棚室达到一个最适宜的温度。因此,在蔬菜秧苗定植前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7.
1、适期育苗播种.秋分前后使用新种子播种,亩用种量3公斤,可定植8~10亩. 2、苗期管理.越冬前控制水肥,防止秧苗过大或徒长,并严格控制冬前幼苗不超过3个叶,株高在10厘米左右为宜.土壤开始结冻时浇足冻水,返青后适时浇返青水.从返青到定植,随水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高氟冲施肥(24~6~14)16公斤.定植前10天停止浇水,进行幼苗炼苗以利缓苗,定植前一天浇水润畦,便于起苗.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米东区水稻育苗一直使用塑料膜覆盖育苗,这一方法虽保温性能好,但秧苗易出现徒长、烤芽,易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甚至出现高温烧苗现象. 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每天都必须通风炼苗,18:00-19:00关棚保温,繁琐费工,管理难度大,秧苗素质差.  相似文献   

19.
黄颂禹 《农家致富》2006,(22):32-32
一、茬口安排 1.冬莴苣育好苗后,于11月中旬定植并搭好中棚,中棚宽140厘米,棚间距20厘米.种植两棚后.棚与棚之间开一条排水沟:每棚内种莴苣4行,平均行距3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密度6500~7000株.翌年2月中旬上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设置6个基质配方,结合不同配方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的农艺性状、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筛选出了适宜水稻育秧的专用基质配方,草炭、土壤、珍珠岩、蛭石、有机肥、辅料比例为6∶1∶1∶1∶0.5∶0.5。得出水稻种子暗室催芽最适温度为32℃,最适相对湿度为90%;水稻秧苗炼苗最适温度为1叶1心期28℃,2叶1心期之后降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