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斑驳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花生种传病苗、花生病株以及花生种植区的大豆病株上分离到三个病毒分离物。经基本性状的测定,证实它们是同一病毒。汁液摩擦接种可侵染八种豆科、藜科和茄科植物,在苋色藜接种叶上产生局部褪绿斑。由桃蚜、豆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2天。可通过花生种子传病。病毒粒体线条状,有风轮状和束状内含体。并根据血清学的琼脂双扩散和免疫电镜的测定结果,将这三个病毒分离物鉴定为花生斑驳病毒(PMV)。  相似文献   

2.
从我省各地征集150个大豆品种,通过种子带毒情况的测定,从中选择种子带毒率最高表现花叶和皱缩症状的“陈寨大豆”,进行了种子带毒毒源的分离。该分离物,能侵染大豆、菜豆、决明。陈寨大豆种子带毒率为27.59%。桃蚜、蚕豆蚜和棉蚜均可传毒,麦长管蚜不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3—70℃;稀释限点为10~(-4)—10~(-5);体外保毒期为3—4天,可与S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初步认为我们所鉴定的毒源分离物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相似文献   

3.
对所采集的百日菊、美人蕉、唐昌蒲病毒病的毒源标样,经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观察、物化属性测定、蚜传试验、种(球)传试验及血清学反应,百日菊的病原病毒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不孕病毒(TAV)、蚕豆萎蔫病毒(BBWV)。其中以 CMV 为主,约占64%。4种病毒均可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不经种传。美人蕉病原病毒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其块根带毒率达45%以上。唐昌蒲病原病毒经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其球茎带毒率可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4.
陈勇 《河南农业》2011,(1):14-14
一、黑大豆病虫害症状漯河市黑大豆品种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乌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对较轻,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一)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毒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豆的烟草环斑病毒(TRSV),系种子带毒传病,它是引起产量严重损失的大豆病毒病害之一。我国是否发生未见报道。本研究系在美国依阿华大学采用该地分离的毒原,对大豆 TRSV 的生物学性状如毒原繁殖、病毒接种指示植物鉴定及寄主范围、病毒汁液性质的常规测定等进行了试验。所得结果为:大豆的烟草环斑病毒接种于豇豆叶上产生红褐枯斑;接种于黄瓜叶上产生淡黄环斑,系统性;接种于普通烟—白贝菜(White Burley)叶上,初形成同心纹环斑,后转为系统轻花叶症;接种于克利夫兰烟叶上也是先生同心环斑,后转为轻花叶症,在蔓陀萝叶上表现花叶症;在千日红叶上表现褪绿小枯斑等。TRSV 的寄主范围颇广;茄科、藜科、豆科、葫芦科均受侵染,但不侵染禾本科和茄科及豆科里某些品种。其失毒温度为60℃;稀释限点为10~(-6)(但在10~(-3)时侵染率已下降);体外存活11天。  相似文献   

6.
大豆病害种类很多 ,我省以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霜霉病危害较重 ,致使籽粒变小 ,产量降低 ,品质变劣。此外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炭疽病、细菌性叶烧病也在部分地区发生。1 大豆花叶病毒病1 .1 危害此病遍及全省。侵染大豆后 ,植株营养生长受阻 ,植株矮小 ,单株荚数减少 ,产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 2 5 %~ 6 0 %。病株籽粒出现褐斑 ,严重时病粒率达 5 0 %以上 ,严重降低大豆的商品质量。大豆花叶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与子叶中 ,种子带毒是初侵染来源。带毒种子发芽、生长发育成幼苗后 ,茎、叶、芽都可能带有并表现出受害症状 ,成…  相似文献   

7.
<正>1发生特点及原因目前我地黑大豆病害相对较轻,但虫害比一般大豆品种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种子带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单叶期显症,呈花叶、纵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复叶叶片均呈皱缩、淡浓绿相间、卷叶、黄叶,有的沿主脉出现疤斑,或叶脉坏死,在某些品种可形成枯顶。病株都表现出矮化。病株结的种子上常产生放射状或云纹状斑驳,颜色同脐色,褐脐豆上形成褐斑,称为褐斑粒或花脸豆。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病  相似文献   

8.
花叶型退化病在广东普遍而严重发生,但中山、潮汕等地一些农民通过选种(淘汰病株)几十年来把此病压低到10—5%以下。 根据指示植物、寄主范围、传病方式、物理性质和血清反应(只试x病毒)等试验结果,我们鉴定了广东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病株中最普遍存在的两种病毒为马铃薯病毒x和马铃薯病毒y。 从23个品种940株“健株”和表现不同程度退化的植株中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退化的植株绝大多数含“x y”或y;“健株”绝大多数仅含x不含y,少数既不含x也不含y。其中有7个品种还分离不到x。土温测定结果表明广东中山等地冬种马铃薯的土温基本适合于马铃薯生长,田间黄皿诱蚜结果表明y的传病媒介蚜虫(棉蚜和桃蚜)是存在的。因此,认为在广东本病的流行是由于新侵染所引起。农民选种防病的原理在于每年把带病毒y的种薯所长出的和早期感染病毒y的症状明显的病株和薯块除去,留下没有感染的健株和少数后期感染而症状不明显的病株的薯块作种薯,因而每年都能把病毒控制到10—5%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居全国第四位,但产量却为第九位。产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大豆病毒的为害。根据近几年调查,我省大豆病毒病的发病率一般都在20%左右,重病年可达50%以上,亩产仅百斤左右,而且种子传毒率较高(5%左右),种传接种体再健率(当年种传率与上年种传率之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选育抗病丰产的大豆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当务之急。在选育抗病品种时,有必要了解本地区大豆病毒病的种类,特别是优势种,才能更好地选育具有水平抗性或垂直抗性的优良品种。通过几年调查,我们发现我省危害大豆最重的是花叶和皱缩症状类型,使植株矮化,分枝、结荚少,青秕率高,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病毒就是我省大豆病毒病的主要优势种。自1980年以来,我们重点进行了安徽种传大豆病毒优势种类的鉴定和抗病性试验工作,现将几年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陕西杨陵地区,从严重受害呈现花叶症状的白芷植株上分离到一种病毒。该病毒通过磨擦接种,能侵染10科25种以上植物;TDP为65℃,DEP为10~(-3),L则为4天;桃蚜及蚕豆蚜不能传播,但能通过种子和汁液进行传播;可与烟草环斑病毒(TRS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反应;该病毒粒子呈圆球形,大小30nm。此病毒被鉴定为TRSV。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生产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重要病害。该病一旦大面积发生,可造成植株生长严重受阻,产生大量的褐斑及秕粒,甚至不结实,造成严重减产,大豆品质变劣。(一)症状识别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差别较大。出现轻花叶型时,叶色有轻微淡黄斑。皱缩花叶型,病株矮化或稍矮化,叶片小,叶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而皱缩,严重时病叶呈狭窄的柳叶状,沿叶脉生泡状突起,叶脉变褐,向下弯曲,后期坏死。顶枯型植株极度矮化僵缩,项部和侧枝新生幼嫩芽变褐枯死。病株豆粒受害,种皮常变为褐色斑驳,从种脐向外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成带状,或蔓延全粒。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前感染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4.8~9.9%;开花后感病种子传毒率很低或基本不传毒.感病种子贮存8个月对传毒率无明显影响.褐斑粒与种子传毒与否无明显相关.测定17个大豆品种,种子传毒率2.5~21.4%.加温65~70℃或用Na_3PO_4稀释液处理大豆病毒种子,对某些品种可降低种传率,但大豆出苗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1984年7月,在东北农学院院内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菜豆植株上,分别采集具有花叶、疮叶、黄化、皱缩等症状的病毒标样:V-1、V-5、V-9、V-16.然后,接种到菜豆家雀蛋上,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将四个标样进行人工接种,在豆科、茄科、藜科、苋科、胡麻科、葫芦科、鸢尾科7科40种植物上测定寄主范围和寄主反应.以桃蚜(Myzus persicac)、豆蚜(Aphis medicaginis)做蚜传方式的测定.同时,测定了病毒的稳定性,并以病叶汁液观察了病毒粒体形态,通过试验证实了种子传毒,根据以上鉴定结果,这四个标样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甜瓜镶嵌花叶病的病因进行了初探。此病在大田发生频率约1/6万以下,但个别材料却高达66.7%,其病状与病毒病引起花叶相似。经直接镜检,分离培养,滤液检查,在病株中未发现有真菌、细菌和线虫。擦伤接种,桃蚜接种未引起发病,但病株种子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感病的109株莴苣上鉴定出莴苣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蒲公英黄色花叶病毒(DYMV)。LMV 可通过种子传毒,病株种子的传毒率为10.35%(商业种子为5.37%);而 CMV 则不能种传。DYMV 也可种传(3.07%),桃蚜(Myzus persica)作非持久性传播,而汁液接种较为困难。其 TDP 为65—70℃,DEP 为10~(-4)—10~(-5),而 L 则为24h。病毒粒体呈球状,直径约为30mm,DYMV 与 SPqMV,RMV 及 TRSV 的抗血清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本校育种田的大豆上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A-1。A-1分离物接种了7个科28个种和品种,而侵染6个科19种植物。A-1分离物很易侵染大豆、菜豆,引起深浅绿色花叶;在豇豆接种叶上产生扩散的褪绿斑,并发展成系统花叶;亦易侵染心叶烟、普通烟、克氏烟、矮牵牛和辣椒等茄科作物,表现系统花叶症状;在苋色藜和番杏上引起局部褪绿斑。但A-1分、离物与番茄上分离的CMV在豆科寄主反应上有差异。A-1分离物可以侵染几种豆科作物,而CMV不侵染大豆和菜豆,仅在蚕豆和豇豆上引起小型的红褐色斑。A-1分离物的体外抗性:失毒温度50℃,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1—2天。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A-1分离物与CMV标准抗血清作琼脂双扩散测定呈阳性反应。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A-1应属于黄瓜花叶病毒组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江苏省南京、徐州和山东省薛城、莱西等地采集的140个大豆病毒样本中,CMV占36%。  相似文献   

17.
1960—1964年我们对广州地区豌豆黄顶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该病毒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递,传病介体为豆蚜(Aphis laburni Kaltanbach),一个豆蚜的传病率可高达66—68%;2—10个的相差不多,都高达80—100%。最短获毒饲育时间为3小时,病毒在虫体内潜育期最少7小时,最短传毒饲育时间少于15分钟,保毒虫能终生传病。可以认为该病毒是一种持久性病毒。1981年我们进行了病毒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线状,大小为12×416-496nm。 此病毒除侵染豌豆外,还可侵染蚕豆、菜豆和紫云英,不能侵染苜蓿、三叶草、豇豆、红豆、眉豆、大豆、花生、赤小豆、绿豆、扁豆、苕子等。在豌豆上,病害潜育期5—20天。 根据文献上的有关报道,我们认为本病毒是一种新报道的病毒,暂命名为豌豆黄顶病毒。至于此病毒在病毒分类上的归属问题,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表现黄化和卷叶症状的蚕豆病株上分离到病毒B-2分离物。它只能由豆蚜、豌豆蚜、棉蚜和桃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毒。豆蚜可以终生传毒,传病有间歇性。病毒B-2分离物可以侵染14种豆科植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B-2分离物与菜豆卷叶病毒和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有血清学关系。根据传病分体、寄生范围和血清学反应,将病毒B-2分离物鉴定为菜豆卷叶病毒(BLRV)的一个蚕豆株系,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  相似文献   

19.
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这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其中,导致烟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TMV、CMV、PVY3种病毒。大部分地区病毒病是以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如山东、河南等)。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名~40%,重的达40%-80%(有些局部地块高达100名)。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畸形。减产幅度可达20%-80%。病毒病发生后。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斑驳病是我国北方花生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病毒由种子带进田间,形成病苗,通过蚜虫传播,在干旱少雨和多蚜虫条件下造成严重流行。本地花生生长后期的发病率达80~100%,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幅度超过20%。因此,搞清种子带毒率的影响因素,对于培育无病毒种子,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带毒率的鉴定 1983和1984年,大豆在接种后7~10天幼叶上表现花叶症状,苋色藜的接种叶呈现3~5毫米的白色半透明斑,而菜豆(Topc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