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土地禁止流转等主客观原因,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闲置浪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涉农公司农业经营形态就是针对这一困局提出的。然而这种经营形态在农村中却没有真正实践起来,原因是实践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涉农公司和股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主体之间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博弈或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合谋,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涉农公司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图通过博弈理论分析,通过增加各方利益分享效用、加强中央政府监管、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以及制度设计,化解博弈困境,使各方利益主体都各司其职,积极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涉农公司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社会投资者在土地整治PPP模式中的演化路径,对南京B街道土地整治项目中地方政府与社会投资者的演化博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投资者期望收益r小于机会成本b时,地方政府的扶持可以提高社会投资者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随着土地整治PPP模式给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选择是扶持社会投资者、社会投资者的最优策略是参与PPP模式;在南京B街道土地整治项目中,社会投资者期望收益r大于机会成本b,社会投资者能稳定趋向参与土地整治PPP模式,地方政府对社会投资者的扶持力度受自身收益影响,当地方政府的收益越来越小时,扶持的力度会逐渐下降。为进一步提高提高社会投资者参与土地整治PPP模式的积极性,加快构建土地整治PPP模式市场,提出建立土地整治PPP模式激励机制,建立土地整治PPP模式的反向约束机制2个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有效防控农业有害生物的思路,从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主体入手,将政府介入作为研究重点,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政府、外包公司、农户间的利益关系。首先,本研究分别对三方主体的两两博弈行为进行研究;而后,将三方主体置于一个框架进行分析,探究政府介入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非政府参与下,外包公司与农户的调节速度相对较慢,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有必要引入政府规制;2)政府可以通过规制手段,补贴或惩罚外包企业,使其形成符合有害生物防控规范的市场行为;3)政府需要通过对农户培训、对生物农药的宣传,提升农户使用现代化防控措施的积极性;4)在三方共同博弈的前提下,各方的防控成本同时下降。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政府规制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如何在土地流转中扩大农户的收益分配权利,该文通过分析流转中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运用成本收益和利益矛盾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农户收益权受损主要在于再就业收益的不稳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土地的产权不明晰和基层组织的职责不明确几个方面。因此,若想提高农户的收益权利,增强农户在土地流转各方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增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明确基层组织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监管部门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多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演化策略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开办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所额外承担的信贷风险、政府监管部门的激励和惩罚力度、监管成本对政府监管部门与银行之间的多方博弈产生重要影响。据此,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加大政府监管部门惩罚力度、提高银行激励收入这3个角度提出了破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南农村空间重组的过程不仅体现物质空间载体上的经济活动,更意味着以土地用途变更为核心的空间生产及其土地收益的再分配过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农村空间重组中政府、村民、村集体组织等利益主体及行为方式,从空间利益角度解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促进土地制度创新,构建利益协调的制度保障体系;选择适宜的重组模式,发挥利益协调的公共政策调控功能;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健全利益协调的公众参与表达机制等方面,建构农村空间安全格局和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包括土地承包转让中发包方与受包方之间的完全博弈。旨在找出利益分配中的矛盾与利益点,尽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利益被违法侵占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为实现利益平衡,政府需要引入更为合理的补偿机制,适当的开放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分配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8.
黄蕾  马卫  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0-331
借助联盟博弈的沙普利值求解,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从利益分配的有效性表明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充分激发电子商务引入农业产业链后的效率和效果,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分配问题,构建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实例论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得到各利益主体满意的收益合理分配方案,避免了农户、加工商、销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利益平均分配现象,促进了"互联网+农业"中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  相似文献   

11.
杜一馨 《农学学报》2017,7(5):76-8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虽有一定提高,但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基于北京市2011—2015年农民财产性收入数据资料,并结合对京郊3个区县实证调查,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制度、集体分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农民财产拥有量、受教育程度、与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因此增加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需要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和个人形成合力,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盘活农村现有宅基地、创新农村金融模式等途径,让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手中的钱财流动起来,共促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有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去构建企业、村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可持续性扩大农业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以有农公司为例,聚焦连接土地之上的人及其活动,探索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策略。研究发现:优化乡村振兴机制应探索土地之外的因素,而商业模式设计就是一个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可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商业模式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迭代创新的过程;面向乡村振兴的商业模式调整优化方向在于调动企业、村集体与农户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个体名声效应嵌入到农村集体行动后不同主体间的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个体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组织的合作博弈均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成员退出而构成的重复博弈环境下,只要建立起合理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名声效应会对合作社成员和农民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抑或是搭便车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促成农村合作社组织以及农民个体之间的良性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2年的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统计数据,分析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各年数据对比得出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呈现出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合作主要集中在种养领域,服务类型以购销服务和信息中介为主,组织成员普遍比一般农户收入高出20%~30%等特点。最后,提出科技视角下,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策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小产权房,通过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博弈和购房者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博弈分析,得出政府将继续反对开发小产权房,但集体经济组织和购房者都将支持小产权房的开发与买卖。指出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应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通过立法、改革土地制度及住房保障等措施,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协会的发展对建立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70-4370,4376
介绍了日本农协会的功能及得以发展的条件,得到对中国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启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参与或组织者,履行其职责得到农民的认可,立法支持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博弈理论可以对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进行最优选择,中介组织作为隐性因子与承包方和农户共同成为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经济分析要素。[方法]研究运用在政府引导下承包方和农户扩展式动态博弈模型对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选择剖析,并对承包方、农户及中介组织的行为予以经济分析。[结果]交叉博弈得出承包方与农户行为选择的最优策略集为{高价承包,中介介入后的流转价格},将博弈树转换为期望收益的博弈矩阵加以验证;利润最大化印证了欠发达地区承包方高价承包行为与中介组织设立的必要性,农户的禀赋效应影响着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结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承包方高价承包时的利润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性农户和中介组织的长期配合方可实现三方共赢,期间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具有总量大、分布极不均衡和高度集中于城乡接合部村庄的特征。激活农村集体资产的金融权能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证。然而,集体资产经营权非法定权益,质押物难以及时足额处置,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成本较高,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缺失和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困境导致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在全市的推广面临瓶颈。为此,要探索赋予集体资产经营权法定权益,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登记和评估、处置机制,规范完善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补贴机制,建设区级三资管理平台并加强项目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