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位处于江西省北部,作为我国目前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整个湖区的湿地面积达到了2697.59 km2。作为生态湿地对于周边的整个生态环境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无论是对于气候的调节、周围水源的涵养、本体水质的净化、维持固有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还是调蓄洪水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和过度开发,鄱阳湖现有的湿地面积和其自身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对此,景德镇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通过对现今整体生态环境所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出有效且实际的策略来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洲滩是鄱阳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和最为活跃的景观要素之一。研究洲滩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洲滩对鄱阳湖功能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述鄱阳湖的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动态,并着重分析洲滩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湖区大量泥沙淤积造成的洲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流形态、泥沙冲淤和江湖水文关系等。因此,洲滩的改变导致鄱阳湖调蓄功能、生态功能等的变化,其分布和动态是反映鄱阳湖演变规律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环境劣变,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湿地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独特生态功能不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对气候的变化较其他生态系统更为敏感。因此,从气候变化对湿地面积分布和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洁  郑冬梅  罗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4-12956
介绍了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和自然概况,参考了1987年和2005年Landsat5 TM湿地面积数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水域、裸滩、翅碱蓬滩涂、养殖区、水库坑塘、苇田、稻田、非湿地景观的面积,以及湿地群落、湿地水质、水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得知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破碎化,湿地芦苇产量降低,水质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湿地环境严重下降,已经对某些湿地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的明显上升、降雨量的下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石油的开发、围湖造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架、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影响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将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影响,反过来湿地通过水文和物质循环来影响陆地水文循环、碳储积、局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的影响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开展区域湿地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福祉关系密切。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湿地正面临着面积减少、功能减弱、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结合湿地属性及政策保障有针对性地对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对区域的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恢复理论及湿地恢复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动恢复模式和被动恢复模式;从生境恢复技术、生物恢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植被恢复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湿地恢复的技术及案例,最后提出了出台政策、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论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艳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03-504,507
对鄱阳湖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鄱阳湖区景观特点将其分为7种景观类型,进一步说明自然景观要素在湖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结合鄱阳湖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认为充分发挥鄱阳湖区高品位的淡水湿地资源优势,开展高级别、专业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是解决湖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冲突,推动湖区经济结构进步,实现湖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贺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39-3042
从候鸟分布区域来看,鄱阳湖区的候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的吉山—松门山以南的区域,而鄱阳湖区风电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部水域两侧的湖岸、湖滩。规划中的风电场和现有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其中皂湖湖滩风电场、老爷庙湖滩风电场和军山湖湖滩风电场场址的建设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的生态湿地187 km2,直接减少了一定数量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场所。风机运行将直接影响鸟类在风电场范围内的飞行,存在鸟类碰撞叶片而伤亡的风险。鄱阳湖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在江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环鄱阳湖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区城协调开发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旅游线路和区域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建立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董艳  周世新  孙冰  王丽  张大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55-15156
利用1957~2006年盘锦湿地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及农业气象、生态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盘锦湿地气候因子呈现出气温上升、降水日数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和平均相对湿度减小等变化特征。而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盘锦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植物生长期改变、病虫害增加、动植物物候期改变、海平面上升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理论和方法,利用鄱阳湖湿地水文、生物、DEM等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4个区,面积分别为477,1 027,1 845,373 km2。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鄱阳湖湿地西南区域的永修、新建和南昌三县以及东面的鄱阳县。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是水生植物、候鸟、底栖动物和鱼类繁育场所,这些生物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些重叠区域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意义重大。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措施和对策,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维护"一湖清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兴梅  陈先刚  罗明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25-17427
综述了我国湿地气候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湿地小气候特征、湿地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且,随着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变化,一方面,湿地气候表现出气温升高、降雨减少、蒸发量增大、冷湿-暖干化等特征,另一方面,湿地又具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对气候的变化作出了一定的响应。最后对我国湿地气候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若尔盖湿地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出现沙化面积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查阅和分析了2000—2014年若尔盖湿地相关研究及出版文献。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若尔盖湿地的研究逐步深入、方法多样化和现代化,主要聚焦于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现状、退化原因、恢复重建措施、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服务价值、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历史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在湿地恢复和重建、生态补偿理论及实践、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拓展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博斯腾湖湿地为研究对象,按照湿地的实际情况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研究区分为黄水沟区、河口、大湖区、小湖区4个不同区域.根据现场野外调查的数据,对博斯腾湖湿地4个不同区域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和温度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平方向上,博斯腾湖湿地土壤含水量平均为36%,各区域的相差不显著;土壤电导率在黄水沟区和小湖区的变化较为明显;土壤温度在黄水沟区最高,小湖区为最低.②在垂直方向上,博斯腾湖湿地小湖区表层土壤和20 cm处土壤的含水量最高,而4个区域20 cm处土壤的含水量基本相差不大;黄水沟区20和40 cm处土壤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河口;黄水沟区土壤表层的温度明显高于20和40 cm处土壤的温度,而小湖区土壤温度则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表层土壤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黄水沟区>河口>大湖区>小湖区,而4个区域20和40 cm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③最后调查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湿地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需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及亟需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活动(如农业灌溉、湿地资源的过多利用)和气候变化(如气候变暖)等原因,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受到极大的影响,湿地植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其中湿地盐碱化问题是湿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一个极为严重的世界性生态问题,盐碱胁迫对湿地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造成严重影响。了解湿地植物的耐盐碱能力及其相关机制,对于恢复退化的盐碱湿地,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湿地植物结构与生理的影响及湿地植物在盐碱胁迫下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