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猪、牛、羊、骆驼等偶蹄动物.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传播速度快,能给畜牧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摸准各地区口蹄疫病毒流行血清型和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免疫预防注射工作成为口蹄疫防控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目前口蹄疫疫苗的动态信息,对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口蹄疫的免疫状况与流行情况,对2016年州门司镇采集的126份牛、羊、猪血清样品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资兴市州门司镇牛、羊、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8.11%,牛、羊、猪口蹄疫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说明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整体较好,暂无口蹄疫病毒野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曾多次在世界上发生过大流行,研制和生产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发生与流行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各种基因工程疫苗如核酸疫苗、可饲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抗原表位疫苗等不断涌现,为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与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兽的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对畜牧也造成的损失大,而被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注射疫苗来预防此病,但在注射疫苗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部分家畜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比例大概在1%左右,尤其以猪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较具有代表性,所以在猪出现口蹄疫疫苗过敏时采取及时恰当的处理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饲养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疫苗接种已经成为防治口蹄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但进行疫苗免疫而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及时救治极易引起死亡,不但给群众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给预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2011年3月,融安县泗顶镇某屯发生了一起因注射口蹄疫疫苗而引起山羊死亡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前期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纸的临床应用效果,检测了162头份口蹄疫病毒(FMDV)多肽疫苗免疫猪血清和87头份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并与UBI FMDV抗体检测ELISA和美国BioXL FMDV抗体检测ELISA做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纸与2种ELISA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5.06%和96.55%。说明该试纸可以用于猪FMDV O型抗体的临床检测,为评价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球口蹄疫防控技术及病原特性研究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在新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47-3564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主要家畜畜种的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被中国政府列在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中国猪、牛、羊养殖量最大、邻国众多,防控口蹄疫不仅对本国农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且对全球口蹄疫防控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一些发达国家消灭了口蹄疫并保持着无疫状态外,口蹄疫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或散发。中国周边口蹄疫疫情不断,对中国造成高压威胁,近年流行的O/ME-SA/PanAsia、O/SEA/Mya-98和A/ASIA/Sea-97病毒均是传入的。从周边流行的病毒、流行的频率和循环的区域位置判断,O/PanAsia-2、A/Iran-05、Asia1/Sindh-08和O/Ind-2001病毒未来威胁依然较大。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各级兽医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科研带动、技术指导、疫情监控的职能,采取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政策,卓有成效。依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口蹄疫渐进控制路线图(PCP-FMD),中国目前处于阶段3。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关键在诊断检测技术和疫苗。自主研发的液相阻断ELISA、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多重RT-PCR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中国口蹄疫诊断检测工作,并在朝鲜、越南等国应用。新一代测序、胶体金和纳米示踪材料标记免疫层析和生物反应效应分子检测等更精准便捷的新技术,未来也有望在口蹄疫诊断中实现应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最优,是目前应用的主要疫苗,但存在干扰鉴别诊断等缺陷。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标记疫苗、活载体疫苗、表位蛋白疫苗和病毒颗粒样疫苗等新型疫苗是未来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反向遗传操作凭借其定向改造基因组等强大技术优势,不仅促进了标记疫苗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而且推动了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复制机制、受体利用和先天性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防控应用型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牲畜口蹄疫。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直接关系到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因此,现行使用的疫苗对易感牲畜的免疫效果如何,成为科学防治牲畜口蹄疫疫病的重要问题。根据防治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散养猪口蹄疫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定在农村散养条件下猪口蹄疫控制的疫苗免疫策略。[方法]研究猪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母源抗体、口蹄疫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猪瘟与口蹄疫免疫干扰。[结果]结果表明,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能保护15日龄内仔猪,而亚I抗体不能保护仔猪。2 ml免疫剂量组的O型和亚I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1ml免疫剂量组,1次免疫接种不能形成免疫反应的抗体平台期,抗体效价迅速下降;2次免疫接种后60 d达到峰值,O型和I型抗体滴度维持长达60 d以上;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相互不发生干扰。[结论]结合农村散养实际情况,为提高免疫保护力,建议实行30日龄同时首免口蹄疫和猪瘟,间隔28 d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剂量口蹄疫为2 ml/头,猪瘟为2头份/头。  相似文献   

10.
在牛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常会发生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若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造成患牛休克甚至死亡。为防止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症状的发生及其不利影响,介绍了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及致敏机理,针对不同过敏反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于2008年秋季进行了日照市亚I-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日照市牛亚I型口蹄疫和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0%以上;而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刚达到农业部70%以上的要求。对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要针对检测情况抓紧时间组织补免,确保免疫程度达到1 000%。  相似文献   

12.
接种猪口蹄疫疫苗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猪口蹄疫疫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免疫抗体合格率是评价动物疫苗免疫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格率的高低反映动物群体对疫病抵抗力的大小。在监测中发现,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常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分析原因主要有八个方面,品种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疫苗方面、病原的血清型、疾病对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的影响、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下。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在偶蹄动物中引发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口蹄疫暴发,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介绍了口蹄疫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在牛口蹄疫疫苗免疫的过程中,常发生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会造成患牛休克和死亡,本文从免疫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致敏机理加以阐述,并提出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旨在减少口蹄疫疫苗过敏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王潇  王志钢  杜瑞平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4):3045-305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作为黏膜分子佐剂是否可以增强口蹄疫DNA疫苗(pcD-VP1)的黏膜免疫应答。【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Balb/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出小鼠的IL-10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roVAX-IL-10, 通过鼻腔接种方式,将口蹄疫DNA疫苗(pcD-VP1)和真核表达质粒(proVAX-IL-10)共同免疫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黏膜部位(肺脏、生殖道)sIgA滴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管、生殖道和小肠中sIgA 的表达情况,CSFE染色法检测小鼠扁桃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水平,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扁桃体部位CD4+阳性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proVAX-IL-10真核重组质粒,且重组质粒可以在BHK细胞中有效表达;将proVAX-IL-10与口蹄疫DNA疫苗pcD-VP1共同免疫小鼠后发现,与单独接种pcD-VP1相比,加入IL-10分子佐剂后,可以诱导更高水平的黏膜sIgA的表达及分泌,极大的提高了黏膜部位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水平以及CD4+ T细胞中IL-4的表达量。【结论】IL-10作为分子佐剂,通过鼻腔黏膜免疫后,可以有效增强机体对口蹄疫DNA疫苗的黏膜免疫应答,对于预防口蹄疫病毒的感染和清除体内病毒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牲畜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疫苗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尽量选用进口佐剂生产的口蹄疫疫苗。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但要防止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与猪瘟猪肺疫双联苗同步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与猪瘟猪肺疫双联苗同步免疫与分步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免疫与先注射猪口蹄疫疫苗1月后再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以及先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1月后再注射猪口蹄疫疫苗3组注射反应率及免疫抗体效价差异不大,受试区随机抽查采集猪血清53头份进行抗体测定,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率为84.91%,猪瘟免疫合格率为84.9%,说明生猪一侧颈部深层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菌的同时另一侧可注射猪瘟、猪肺疫双联苗。  相似文献   

18.
张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219-219
本文总结了各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出现的免疫反应的临床类型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20.
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灭活疫苗2和合成肽疫苗对198头试验猪进行至少2次免疫,定期采血后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测定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在首次免疫时,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较大;仔猪首免后抗体很难达到完全保护(大于61og2)水平,应适当缩短首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尽量减少免疫空白期;合成肽疫苗的首免效果较灭活疫苗好,首次免疫推荐使用合成肽疫苗;如果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免疫2次的生猪出栏时抗体不能达到完全保护水平;规模场试验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低于散养户,随着试验猪日龄的增加和免疫的加强,规模场试验猪的免疫抗体滴度逐渐高于散养户.[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猪O型口蹄疫抗体变化和制定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