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取消农业税后,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免征农业税改革是否成功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根基牢固与否。体制、机制以及历史因素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供给不足、城乡失衡、效率较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在财政支持、投融资、供给决策程序等多个层面,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片区作为中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权责失衡、供给总量少、供给效率低下、供给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牵制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武陵山片区实际以及当前对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研究,分析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机制的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海花  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15-66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求失衡,供给责任不清,供给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更加严峻、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法律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改革现行供给决策体系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颖 《农业展望》2014,(8):76-79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但供给严重不足且结构失衡、供需脱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正常发展。从需求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宁夏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态势、供给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完善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机制的思路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对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导向机制,是增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并指出政府应在尊重农民需求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资金供给规模和现实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次序和规模,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规范各级政府的供给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培育多元化供给主体,以及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推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机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推动其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求机制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淑君 《现代农业》2007,(10):26-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改革与调整。而解决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做好其它各方面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建立有效的公共决策配置机制,改善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开拓新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是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会为农村的各项配套改革提供基础,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冲动,农村产品或公共服务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然而,在利益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农民缺乏社会组织,缺少利益需求表达机制,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因此,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走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诸多困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国强  刘慧娟  孙羽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129-3130,3134
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二元供给结构,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一体化,必须建立起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追溯机制的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水产品的安全现状,分析我国水产品供应链优化的必要性。以水产加工品为研究对象,基于HACCP原则分析了水产加工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键危害点及应记录的控制内容,提出建立可追溯机制是优化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出发,对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特别是交易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将期权理论引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17-5018
以农产品供需信息为研究对象,提升农产品供需数据的结构化程度,在农产品信息知识获取方面,以本体论为指导,设计基于RDF的数据代码,并建立农产品供需领域的概念间可视化关系,增强了农产品供需信息的可信度与关联度.  相似文献   

16.
以华盛顿州天使港市当地农产品供应链为例,分析供应链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提出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大规模和中小规模农产品供应链应该互补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理论,促进供应链节点间的信息共享,针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特殊性,运用演化博弈思想,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并对系统长期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上各企业进行信息共享的行为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及初始值有关。供应链各企业的共享意愿、共享信息量及自身对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信息共享的收益,进而增强共享的意愿;信息共享成本和风险的增加将会减少企业信息共享的收益,从而降低信息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农村公共产品的经济学涵义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缺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贫困农户减贫增收的现实路径。在农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以此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致富,是当前市场化减贫的重要方向。基于滇、桂、苏、闽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关联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正向作用,加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发挥优于发达地区。有无加工销售、农产品出售渠道、对供应链管理认可程度等供应链融入状况关键因素对农户减贫增收影响明显。因此,重视采取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与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关系,构建小农户稳定融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优化措施,方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房丽娜  孟宪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40-11642
综合运用信息和信息流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耦合分析,结合农产品的特殊性,提出并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信息耦合的四元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