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多效唑推荐施用浓度50mg·L-1的合理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50、250、500mg·L-1,研究在不同处理时间1、24、72h和7、14d,多效唑在小白菜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多效唑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分别符合不同的一级动力学方程,当施用浓度为500mg·L-1时,其在小白菜叶片中的残留半衰期为57.76h,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0.27h;(2)按照推荐使用的施用浓度,采收时多效唑在小白菜和土壤中基本无残留,证明推荐施用浓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用0、25、50、100mg/kg浓度的多效唑处理黄棕壤,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可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最佳处理浓度为50mg/kg。  相似文献   

3.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药剂浓度与苗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按机插移栽对秧苗的综合要求,连作晚稻秧苗秧龄20d的用50mg·L-1多效唑处理、25d的用100~20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除草剂莠去津残留对黄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菜用黄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盆栽菜用黄麻喷施不同浓度(0(CK)、0.2、0.6、1.0 mg·kg~(-1))莠去津,在施用后1、4、7、10 d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在莠去津浓度相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在浓度为0.2 mg·kg~(-1)时呈现激活的趋势,在浓度为0.6~1.0 mg·kg~(-1)时呈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在时间相同时随浓度增加细菌数量波动抑制,在第10天抑制率最大,达40.98%;土壤真菌数量在浓度相同时随时间的延长呈现激活-抑制-激活的趋势,处理时间相同随浓度的增加在1、4 d时呈现激活-抑制-激活的趋势,第7天呈现激活-抑制的趋势,在第10天抑制率最大,达37.93%;土壤放线菌数量在浓度相同时随时间延长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在时间相同时随浓度的增加在1~4 d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在7~10 d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在第7天抑制率最大达53.45%。由此可见莠去津残留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残留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影响越显著,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玉米田黑土中乙草胺的沉积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揭示乙草胺在黑土环境中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乙草胺施药量为1 012.5,1 350,2 025 g/hm2,在施药后7,14,30,45,60 d,测定不同施药量下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沉积量,并对黑土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7 d的沉积量为1.129~1.879 mg/kg,14 d沉积量为1.108~1.680 mg/kg,30 d沉积量为0.378~0.554 mg/kg,45 d沉积量为0.164~0.202 mg/kg,60 d沉积量为0.07~0.115 mg/kg,45 d消解率均>90%。乙草胺在土壤处理后7~14 d各浓度处理对土壤细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30 d时仅有最高剂量(2 025 g/hm2)对细菌有抑制作用,45 d后抑制作用得以缓解并逐渐趋于对照水平。施药后7 d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0 d后真菌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放线菌对乙草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施药后7 d,随着施药量的增加促进效果加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小油菜栽培过程中含碘凹凸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中碘酸钾的含量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不影响真菌数量;碘酸钾含量≤50 mg.kg-1时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放线菌、细菌、真菌数量增幅都随改良剂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放线菌和真菌所占比例上升,细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为100 mg.kg-1时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7.
尿素和多效唑对苯磺隆胁迫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盆栽试验不同时间采样,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添加尿素和多效唑对苯磺隆胁迫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多效唑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土壤细菌的刺激作用具体表现为:最初7 d,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多效唑;14~60 d,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多效唑;与对照相比,1~60 d平均激活率最高达552.7%。对土壤放线菌的刺激作用表现为: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多效唑,与对照相比,平均激活率最高为157.7%。对土壤真菌的刺激作用,不同浓度苯磺隆添加尿素、多效唑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对照相比,平均激活率最高为80.1%。添加尿素、多效唑能够减缓甚至消除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对除草剂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小麦根际土壤,加入不同量的土霉素药物,使药物浓度为0、10、30、50、70mg·kg-1.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土霉素作用于根际土壤后两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进行了研究,探讨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目较原始土样有了较大的变化.细菌数目随药物浓度的增大数目整体呈减少趋势,在10mg·kg-1、30mg·kg-1土霉素条件下有较明显的减少,50mg·kg-1时略有上升,后继续减少;放线菌数目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霉素浓度的作用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对脱氢酶略有影响,对脲酶影响不大,其中碱性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酸性土壤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各种酶活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对棉花幼苗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设置0、2、8、20和50 mg/kg 5个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播种棉花,待棉花出苗后,在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棉花及其根际土壤,测定棉苗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不同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对棉苗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棉苗叶绿素含量减少,而与抗逆有关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各处理浓度均明显抑制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低浓度处理对细菌数量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促进细菌数量增加;各处理对放线菌影响最小.在第7d时2、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微生物AWCD值低于对照;第14 d时20和50 mg/kg浓度的AWCD值高于对照.各处理组的Shannon指数在7d时测得与对照有差异,14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Simpson指数在第7和14 d测得与对照基本一致;7 d时各处理组的McIntosh指数低于对照,14 d时20和50 mg/kg残留的McIntosh指数高于对照.[结论]20和50 mg/kg残留浓度对棉花幼苗会造成胁迫,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对土壤微生态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影响,旨在评价DEHP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 mg·kg-1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浓度为50100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DEHP浓度增大而增强,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真菌对DEHP敏感性低于细菌和放线菌,20、50和100 mg·kg-1处理对土壤真菌表现出短暂的抑制作用,处理后10 d均恢复到正常水平,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DEHP对土壤转化酶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培养周期,各浓度DEHP均明显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20 mg·kg-1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大,50、100、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DEHP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