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发展动态及田间种群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抗性监测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相比,河北沧州、邯郸和保定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07、197.43和205.39倍,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用氟啶虫胺腈对田间采集棉蚜种群连续筛选25代,抗性倍数上升了13.44倍。在前期汰选的15代(F_0~F_(15))中,抗性现实遗传力为h~2=0.030 4,抗性风险较低;而在之后的10代(F_(15)~F_(25))中,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48 4,抗性风险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发展具有先缓慢之后迅速增长的特点。本研究可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和棉蚜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 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 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 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 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进行了抗性选育,并研究了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和抗性风险.结果表明:经过12代9次选育,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3.95倍,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19 9;在致死率为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00倍抗性,需要8~18代,表明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群体筛选法对2001年采自云南楚雄对毒死蜱敏感的灰飞虱(SS)进行连续筛选,筛选13代后,获得抗性为107.86倍的抗性(RR)品系.估计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33,在室内同等选择条件下,致死率为50%~90%时,抗性上升10.00倍需4~9代.利用RR品系与敏感品系SS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正、反交后代对毒死蜱的抗性分别为12.96倍和12.78倍,显性度D值分别为0.095和0.089,说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品系SS回交后代对毒死蜱的LD-P线,表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交互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RR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有5.82倍的交互抗性,对烟碱类噻虫嗪、苯基吡唑类氟虫腈和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8.
甘蓝薄翅螟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及解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毒死蜱对甘蓝薄翅螟Crocidolomia pavonana的实验种群进行抗性品系的选育. 经10代的室内汰选,该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显著下降,筛选后F10的LD50(0.486 2 μg*头-1)比筛选前F0的LD50(0.048 μg*头-1)提高了10.13倍. 应用Tabashnik的阈状分析法分析了甘蓝薄翅螟对毒死蜱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其在毒死蜱不同选择压下的抗性发展速率进行了预测. 该虫对毒死蜱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570 8,当室内汰选的死亡率为50%~90%时,甘蓝薄翅螟要获得对毒死蜱的10倍抗性,需要经过5.03~11.13代. 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蓝薄翅螟对毒死蜱的抗性与羧酸酯酶、谷胱苷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这3种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种杀虫剂对采自广西南宁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氯噻啉、烯啶虫胺、啶虫脒、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5类11种杀虫剂具有较高毒力,推荐它们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品种.用噻嗪酮对2006年8月采自江苏南京的白背飞虱种群进行了14代抗性筛选,抗性上升了9.6倍,其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2754,表明白背飞虱对噻嗪酮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发生动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协同选择环境细菌抗生素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引起环境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加速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环境中的传播扩散。在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中,细菌不仅具备重金属抗性,并且具备多种抗生素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水平也随之升高。在介绍重金属与抗生素抗性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细菌的抗生素抗性、重金属抗性及其相关抗性机制,并着重论述重金属和抗生素协同选择环境细菌耐药性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范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54-5055,514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 L)因其营养价值高被广泛栽培,然而在我国种植以培肥地力兼顾饲草生产为目的,主要种植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瘠薄地、盐碱地上.因此,培育出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对于发展我国畜牧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就紫花苜蓿抗逆性评价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就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抗寒性、抗盐碱性、耐热性的评价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的重点展开讨论,为今后紫花苜蓿的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物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植物 -病原物互作及植物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促进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的鉴定方法、植物结构抗性、生理生化抗性及分子抗性三种水平的抗病机制与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经过超临界CO2流体携带戊唑醇防腐剂处理后的杉木、马尾松、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的防腐性及戊唑醇防腐剂的抗流失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经戊唑醇处理后,防腐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在绵腐卧孔菌或彩绒革盖菌的腐蚀下,杉木、马尾松的质量损失率降到10%以下;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的质量损失率降到5%以下;戊唑醇防腐剂的抗流失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诱导抗病性以其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谱性以及对环境安全的优点已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诱导抗性的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并分析了诱导抗性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诱导抗性作用防治植物病害,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前瞻性、可控性和预防性,还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环境。是现代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扩大小麦抗锈品种的遗传基础,是巩固和提高品种抗锈性,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基本途径。为此,近年来除了应用种内杂交方法外,也越来越多地重视运用远缘杂交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应用远缘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出优良的野生抗病种质资源。据此,我们于1984~1987年对18种山羊草属材料的抗条锈性作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多抗性品种,正确选择抗源亲本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桃抗盐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山桃抗盐碱性,以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0.4% NaCl溶液、pH 9.5 KOH溶液灌根处理的方法评价其抗性.结果表明:盐溶液处理30 d后,实生苗存在极强、强、中等3种抗性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95.0%,4.0%,1.0%,群体抗性分离显著;碱溶液处理16d后,实生苗仅存在极强、极弱2种抗性类型,各占群体总数的99.0%、1.0%,群体抗性分离明显.山桃为极强抗盐碱型树种,其群体中绝大部分植株抗盐性和抗碱性极强,是优异的抗盐碱型桃树种质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