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婚姻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成为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社会实际出发,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围绕中国日益严峻的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态、经济负担和压力、婚姻危机和离婚率等方面阐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狠抓生态宜居、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是针对农民工婚姻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即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家庭治疗,介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去,协助家庭成员处理所遇到的性、结婚和离婚、生育、抚养、赡养、家事管理等问题,从而缓解农民工婚姻问题、化解农民工婚姻危机。推进社会工作者对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大力宣传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关注农民工多方位的需求;巧用多种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民工化解婚姻危机;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工作模式,实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99-100
农民工作为我国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穿梭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经历过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在节假日返乡探亲时就出现了一些具有攀比、炫耀等特点的消费心理,这些消费心理的产生是农民工身处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给予的压力所导致的。随着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工的影响,农民工在返乡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消费心理,也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新生代农民工事实上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家乡、亲人,感到孤单、寂寞,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情感和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自卑、迷茫、仇视、焦虑不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既损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又可能诱发农民工心理变异走向极端,极易导致农民工自杀和犯罪。本期栏目刊登此文,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心理问题的分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调整心态、健康生活,更快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徽省农村调研资料,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成本。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结婚年龄呈现低龄化,婚姻的消费支出代际支付较普遍;多数家庭因结婚成本较高,大量举债,因而步入贫困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成本提高不仅仅传统婚姻模式变迁表现,同时被动式婚姻也对婚姻成本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因素体现,生育政策制度压力导致农村性别失衡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弱化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成本提高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57-8759
选取社会排斥为研究视角,运用Logistic回归考察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的关系,以期探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教育年限、工作时间、家庭期望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其中,社会排斥是最主要因素,社会排斥越大、教育年限越长、工作时间越长、家庭期望越高,心理压力越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地涌现的"用工荒"现象,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前农民工心理契约的履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从而引发关注农民工心理需求的新思考,为切实改善农民工工作和生活质量、拓展农民工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建设人力资源续航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变。相对于传统农民工,他们渴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薪酬,具有更强烈的融城取向。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系尚存、职业技能低下、生存压力多元化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发展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以企业为依托,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同时加强职业归属感教育,从而达到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其思想素质,加快其融城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8-170
为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选取滨州市某县春节返乡期间新生代农民工779人作为研究对象,自编问卷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属于中等以上;适应城市生活者占17.84%,心理需求缺乏者占22.34%;生活质量不满意者占15.35%,工作环境较差者占25.55%和子女教育较差者占33.25%,新生代农民工渴望留城意愿者占16.17%,社会保障较差者占40.44%。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存在问题,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制定系列政策、法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现实问题,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早婚、早育,游方、抢婚,姑舅表婚,传统婚礼代替婚姻登记的结婚方式等传统婚姻习惯,长期以来影响着苗族民众的婚恋方式和婚姻价值观,然而随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建立,苗族村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随着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农民工的婚恋观与苗族传统的婚姻习惯法悄然转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农民工婚姻问题,因此研究苗族农民工婚姻问题的现状以及引发的婚姻法律问题,构建苗族习惯法背景下解决农民工婚姻问题的法律措施,对于引导苗族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维护苗族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农民工群体自然的代际交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对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之间的关联度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影响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缓解女性农民工生活、工作压力,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手机文化对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在手机文化背景下研究提高农民工素质问题,对农民工自身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并提出让手机文化成为提高农民工素质的助推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性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生活压力大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产生农民工性问题的重要原因。政府、企业、社区要努力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工作氛围。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调整心态,适应城市生活,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维度来构建已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空间地图:心理空间(包括群体内部自我身份认同、对空间的主观感受、群体归属感)、生活空间(包括居住、工作、消费空间)和发展空间(包括婚姻、升职、社会资本空间)。采用深度访谈法,研究已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发展困境,希望引起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众是一股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生活环境却与他们的努力不相协调。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农民工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偏颇,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81-184
农民工群体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农民工则为农民工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承受着农民工与女性两种角色带来的双重压力。通过对上海、南京、无锡、镇江、三明等城市共计217名女性农民工进行职业压力调查,发现女性农民工存在较为严重的压力问题,并以所筛选的压力源作为自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析,得出工作情况、歧视、城市融入以及教育水平是影响女性农民工压力大小的显著因素,最后基于此结论提出缓解女性农民工压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3-16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要素。因此,从新生代农民工成婚难问题、婚姻稳定性问题、阶层内婚姻问题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婚姻困境,并从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社区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困境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工是一个缺乏保护的群体,他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所持有的传统乡土观念与城市生活及外来文化发生了冲突,所以在思想上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摆脱这些困境,就必须对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进行研究,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达到提高农民工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从而使农民工在思想上、心理上、精神上尽早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烟台市288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受经济、社会融合、制度保障、文化心理和在城市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制度融入、经济水平融入、社会生活融入程度越高,定居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心理融入程度越低,定居的可能性越小。建议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媒体舆论合理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视角,通过抽样调查,描述扬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现状,通过对比已有的老一代农民工的研究成果,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的新需求,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上表现出了对就业环境、工资报酬、职业培训更高的追求;在生活上显示出其自我定位、个人归属、住房要求的新变化。最后就如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的新需求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