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原粮生产随机和产成品市场需求随机的环境下,为增强粮食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需要粮食加工企业与种粮农户构建协调契约。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根据Stack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与粮农风险共担的协调契约条件。在保障种粮农户的最优利润前提下,从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的视角,求出最优订购量,分析得出粮食加工企业可通过风险共担契约中惩罚系数的设定,达到选择具有规模生产及长久履约能力的种粮农户的目的;种粮农户不能履约带来的额外集货成本会损害供应链整体利益;按产出进行政府补贴也使得种粮农户分担企业更多风险。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7,(22):4-6
我国农民合作社走的是"先发展、后规范,在发展中规范"的道路,目前看来是发展有余,规范不足。通过对浙江省116家国家级示范社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合作社章程和各项制度虚化、少数人侵占普通成员的利益、专业人才短缺等不规范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不断完善合作社章程与制度,合理兼顾管理者和普通成员的利益,鼓励合作社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科学合理地支持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军蓉  祁春节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13-215,218
基于湖北省X柑橘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合作社普通成员投资意愿不强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普通成员投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有:对内部人控制的合作社不信任;农户合作意识淡薄且厌恶风险;加入合作社后增收不明显;务工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为此,提出应重视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市农户家禽产业风险管理现状,基于北京市135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统计学方法,深入分析农户对家禽产业风险的认知、农户的决策行为及其效果。研究发现:家禽产业面临多重风险冲击,疫病和市场价格波动成为影响家禽养殖业的主要风险来源;采取防疫措施、加入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卖出产品和采用新品种是家禽养殖户采用率较高、效果较为明显的事前风险决策行为;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灾后应对机制,家禽养殖户事后决策行为相对单薄同时效果也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特点和组合形式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户自愿联合。农产依据共同利益制定协会章程,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自愿入会,自由退会,不受约束和限制。二是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保险法》及《农业保险条例》相关条款,合作社可以尝试探索依托农业保险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机制。一、简易模式即合作社出面为全体社员统一投保,集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除了财政补贴以外,需要农户个人负担的保费还是由社员自己承担。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建立时间较短、运行尚待规范、合作社积累很少的合作社。二、提取风险基金模式即合作社每年盈余中按照章程约定,或者召开成员大会商议通过后,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用于为社员投保农业保险,乳油剩余,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莱芜市莱城区益民兔业专业合作社位于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关帝庙村北,由山东省家兔委员会常务理事谷体兴发起,于2008年7月份登记成立。除了自己养兔,还为社员提供养兔所需的原料、饲料、养兔配套设施,为社员提供仔兔,组织销售社员的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依法规范管理,全方位为社员提供生产、销售和技术指导等优质服务,把社员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了  相似文献   

8.
高山平 《现代农业》2010,(12):95-97
合作社必须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财务分配制度。合作社在发展中面临着财务管理不规范和财务分配混乱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合作社发展,因此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利润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榆次区57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取11个指标对影响农户土地入股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李克特量表,分析了当前农户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土地股份合作的认识程度、土地入股的生产前景及经济收益预期、户主受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家庭非农就业比、村集体态度、可模仿对象的反馈7个因素对农户入股选择影响显著;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低。基于以上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主要包括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不足、失业风险、利益损失风险、生存风险、农村社会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榆次区57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取11个指标对影响农户土地入股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李克特量表,分析了当前农户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土地股份合作的认识程度、土地入股的生产前景及经济收益预期、户主受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家庭非农就业比、村集体态度、可模仿对象的反馈7个因素对农户入股选择影响显著;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低。基于以上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主要包括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不足、失业风险、利益损失风险、生存风险、农村社会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农户个体特征和社员参与行为出发,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石棉县32家合作社146户社员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有序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合作社绩效影响较小,农户年龄越小、生产规模越大,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越高;社员参与行为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员参与合作社购销行为、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社员参会次数影响效果最明显。说明关注社员参与行为、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李风玉与仁发村其他6户农民自筹资金850万元组建了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民主选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他牢固树立“诚信经营为本、利益求增均摊、生产风险共担、成员满意为荣”的经营理念,合作社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员收入年年递增。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无锡甘露青鱼专业合作社以“风险共担、服务共享、利益均沾”为办社宗旨.以“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作.在生产资料、产品销售、技术培训等方面对社员实行“四统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深刻意义。基于新疆昌吉州170位社员的实地调研,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合作社社员业务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社员合作认知、服务与收益评价、信任评价、合作社制度因素、社员个人特征及组织角色等5类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阐明了社员年龄相对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越了解、对技术培训服务越满意、对经营管理人员越信任以及合作社制度越规范,则社员业务参与行为越积极。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农户3个层面提出了提高社员业务参与行为积极性和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神州鸽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2007年变更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726名。合作社联系淮安苏粤食品加工厂和淮阴种鸽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社员采取订单农业生产方式,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保护社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如皋市寿奉稻米专业合作社现有水稻种植基地3万多亩,与基地农户订立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合作社下设大米加工企业4家,日生产量200吨,拥有寿奉和蒲塘两个自主品牌,产品主要销往上海、福建和苏南等地区的超市及大中型厂矿企事业单位,年销售大米近万吨,盈利240万元。运作机制合作社设立成员账户单独核算。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3个方面:一是与种植农户签订订购合  相似文献   

17.
神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20日,由山西省安泽县马壁乡刘村申东太等5人自发成立,现已发展社员80余户。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进行市场运营,带动了全村以及全县的中药材发展,2008年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已达到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核心问题。可分配盈余需依据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额(量)进行分配和资本报酬有限的原则。当前在合作社发展实践中,合作社盈余分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围绕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发挥服务成员,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合作社产业链不断延伸、外部资源渗透与联结强化等新形势,迫切要求建立客观科学的农民合作社治理评价体系。本研究借鉴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结合农民合作社组织特征,从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社员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和信息披露五大方面,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评分评价法构建农民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创设治理指数,并利用四川省10个县439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组织结构普遍较为完整,但在成员账户设立、社员参与盈余分配程度、社务信息透明度等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方面较为薄弱;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合作社表现出与上下游企业和农户关系不稳定;示范社治理水平明显高于非示范社,地区农合治理水平差异大且与当地经济呈现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合作社治理水平应:一是注重内部控制环节,督促设立成员账户,科学调整盈余返还制度;二是合理引入外部资源并明晰利益联结关系,逐步规范社务公开信息制度;三是进一步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发挥示范社示范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普通成员视角的农民合作社剩余侵蚀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剩余侵蚀已成为农民合作社健康成长、规范发展的掣肘,探索剩余侵蚀现象并寻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之策,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收入分配理论和产权理论,利用甘肃省农民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从普通成员视角分析了甘肃省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剩余侵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侵蚀现象,主要有:20.83%的普通成员表示没有得到二次盈余返还,30.63%普通成员表示从未行使表决权,还存在私自占有交易佣金、挪用盗用合作社资产和为他人担保等损害普通成员的利益的现象,比例分别为20.63%、18.96%和34.79%。普通成员与合作社的关系、是否入股和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对剩余侵蚀有着显著影响,普通成员对合作社运营管理关注度不高、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监督,导致合作社剩余被管理者侵蚀。因此,政策应加强引导完善分配制度,明晰内部产权归属,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提高对合作社的认知水平,保障普通成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