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典型边缘区肇庆市的101个休闲农业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探讨休闲农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肇庆市休闲农业点数量总体偏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等级分布呈现"高等级集聚,低等级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休闲农业布局缺乏合理性,村落乡镇型休闲农业占比最高,为51%,鼎湖区兼有全部类型的分布;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以高要-端州-鼎湖组团密度最高,且主要沿高速公路与河流分布;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地区间的休闲农业呈负相关,热点区分布在怀集与广宁,冷点区分布在封开与德庆;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和政策环境、农业基础、旅游资源及交通网络等人文因素是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肇庆市休闲农业空间合理布局需要加强政策规划与引导、协调不同类型休闲农业发展、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完善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休闲农业兴趣点(POI)大数据,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回转半径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类型服务产品的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形成"一轴两带多核"的发展格局,局部热点区域分散分布,如惠济区的古荥镇、二七区的侯寨乡、新郑市的郭店镇等;各主类中农事体验类数量占比最大,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占比最少;休闲农业总体上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模式,且不同的主类在多尺度上的空间聚集表现不同,农事体验类区位布局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休闲观光类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则最小;郑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总体上构成了距离城市中心约20~40 km的一日游圈层和60~80 km的二日游或多日游圈层。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调查数据开展。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和通行时间数据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来源,但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省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实例较少。为此,以高德地图POI数据和百度地图驾车通行时间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在浙江省省域尺度上呈多核集聚分布,形成了杭州-湖州核心密集区和安吉县核心密集区,以及其他都市依托型密集区和景区依托型密集区。休闲度假类、田园农业体验类、农家乐类、回归自然类休闲农业项目呈现连片集聚,民俗风情类、村落乡镇类休闲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均匀,科教旅游类休闲农业项目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休闲农业密集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休闲农业分布的都市依托性和景区依托性明显:田园农业体验类等依赖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的类型连片集聚,而民俗风情类等与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联系较弱的类型则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上,资源禀赋丰富、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客源市场较大、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在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幸福。明确青岛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挖掘出未来规划要点及优化路径,从而推进此类新型产业形态良性可持续发展。文中以青岛市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值等空间分析法,分析其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示范点的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岛市的7个区县示范点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状态,但各区域发展较为不均衡。在影响要素方面地形地势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区域路网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4个方面都呈现与空间分布强关联性。基于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驱动研究,提出合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加强示范点与自然景区联动、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注重前期规划调研4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现有的17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为样本,综合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格维模型、核密度估计和相关分析法,从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3个维度定量分析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属凝聚型分布形态,具有较高集中性;示范点分布密度具有明显差异性,从闽东南向闽西北地区按4个梯度递减;示范点分布规律受景区、城市、交通等资源条件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分布格局;同时,福建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与人口结构、总GDP、私家车保有量和第三产业总值显著中度正相关,但与城镇恩格尔系数、农业第一产业比重相关性不大,说明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与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有显著相关,但产业特色不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认为福建各地休闲农业应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集聚能力,打造核心增长极;要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培育品牌,促进差异化发展;要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要加强服务,强化支撑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630家省级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估算、近邻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均衡度、热点、关联地理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不同因素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空间分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①江苏省创意休闲农业整体上呈聚集型分布,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态势.在市际间分布较为分散,具有较好的均衡性.②水系、海拔、道路、高等级景区和城镇客源等地理要素与创意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关联紧密.③旅游市场、人才资源与文化禀赋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意能力、农业基础与社会经济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规划布局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乡村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龙头,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利用我国96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全国尺度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结果表明:1)在分布模式上,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城市呈集聚型分布;2)在分布格局上,每个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都存在明显的集聚区,在全国尺度上,这些集聚区在区域间具有连绵成片、形成大集聚带(区)的趋势;3)各区域间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主体结构、主导功能类型的构成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资源依托和区位选择的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加强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等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同时,还提出了四大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结构的优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中2000~2014年休闲农业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统计与热点分析,结果显示,休闲农业研究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等领域互有交叉;研究方法有聚类分析、SWOT、空间计量模型、DEA、CVM、TCM等;研究热点有区域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游客满意度、空间布局等方面。同时,针对基础理论研究、区域性发展问题、休闲农业旅游研究、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等五个热点领域进行综合评述,以期总体鸟瞰休闲农业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年江苏省59家星级示范企业名单,运用最邻近指数方法分析江苏省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的空间分布类型,运用可达性方法分析江苏省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的可达性条件。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江苏省星级示范企业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2苏南和苏中的星级示范企业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苏北的星级示范企业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3三星级示范企业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四星级和五星级示范企业空间分布为凝聚型;4江苏省星级示范企业的发展呈现了徐州总数最多、南京五星级最多、无锡和南通总数第二的四足鼎立格局;5江苏省星级示范企业的可达性条件较好,然而湖泊等水域的星级示范企业的可达性较差,大约40%的县域单元可达性落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区和苏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170个五星级休闲农庄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核密度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的休闲农业分为农渔家乐、康体养生、特色农庄、休闲农业园、农业科技五大类,整体趋于集聚状态;康体养生的集中率最高,其次是农渔家乐、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园接近均匀分布状态,特色农庄的分布最为稀疏;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中小尺度区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与交通条件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河北唐山市为案例区,选取交通网密度、加权平均时间距离、最短距离模型三个指标测算各县级行政单位交通差异性及综合交通优势度,进而对休闲农业园区分布现状与交通条件的空间耦合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唐山市休闲农业园区数量分布与各单因素交通条件有较明显相关性,但与综合交通优势度相关性不明显;各区县交通优势度与园区分布现状耦合度与协调度一般,仅丰润区两者耦合协调度较高,达到高度协调水平;说明目前休闲农业和交通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力度较差,交通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建议在休闲农业园区分布密集地区加快交通建设;着重开发交通便利地区及辐射带附近优质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进一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析目前海南省旅游景区的分布情况和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指出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萌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7):155-158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江苏省扬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市场广阔,基于对当前扬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打造特色品牌优势,开发多种运营模式;多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休闲农业产品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拓宽宣传渠道,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扬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江苏省扬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市场广阔,基于对当前扬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打造特色品牌优势,开发多种运营模式;多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休闲农业产品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拓宽宣传渠道,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扬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韦传慧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22-1726
通过ArcGIS10.0和excel软件的技术支持,运用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合肥市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化测度。结果表明,合肥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模式为聚集型,但集中度不高。62.7%的休闲农业分布在距离市中心20~50 km的范围内,从行政区看,围绕市中心的四区密度明显高于外围四县一市;从地理区域看,巢湖北岸和西北岸、庐江县温泉区及周边为休闲农业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16.
郭娟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121-123
对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整理了2010—2022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总结了其时空分布特征。选取经济基础、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四大因素11个指标,用SPASS软件与示范点分布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经济基础、农业资源对示范点分布的显著影响,旅游资源对其无明显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协作;强化政府支撑,完善基础设施等建议,旨在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分析全国星级企业分布、各省市区不同星级企业的组成比例等数据,总结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分布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星级企业品牌创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休闲农业产业基础关联较大。目前星级企业创建还存在评价指标体系亟待更新、组织评选模式需要完善及管理退出机制需要健全等问题。因此,建议星级企业的创建工作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创建标准,挖掘品牌价值,引导积极参与,加强培训工作,开展动态监测等多措并举,促进休闲农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相关的资源为开发素材,把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的新型产业。本文阐述了福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运用相关GIS软件分析福州市休闲农业的总体分布特征,得出福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地数量随着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城市旅游的朝阳产业,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未来储备。笔者以郑州市为例,综合空间地域、分布类型、交通可达性等多种因素,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合理性、类型多样性、空间可达性和提高参与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推动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合理化均衡化发展,同时也为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政府合理优化景点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省长沙市星级休闲农庄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湖南省休闲农庄的提质升级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长沙市星级农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典型调研、问卷调研及文献查阅法了解长沙市星级农庄发展的成果及现状,总结和分析星级农庄的效益、特色、区位、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发展模式和空间分布等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长沙市星级农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望城区和长沙县农庄效益突出,大部分农庄以交通要道、景区、农业生产区为主要利用资源和特色,90%以上农庄有涉农产业;按照功能或经营方式等将休闲农庄归纳为农家乐休闲、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8种发展模式;星级农庄主要分布在郊区、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或农业生产活动地区。因此,应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强化融合集聚效应,还要丰富差异化资源并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促进新业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